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幼兒園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話,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很不是滋味!孩子們看到水杯視而不“撿”,因為他們覺得水杯不是自己的,認為別人的事情不用去管。很明顯,這是幼兒公德意識淡化的體現。
公德意識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3—6歲是幼兒心理成長、人格塑造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養成的內在態度、自我概念、性格習慣,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帶來及其重要的影響。我深刻認識到,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公德教育刻不容緩。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他們還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觀念?!队變簣@工作規程(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慣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因此我將社會公德教育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貫穿在幼兒游戲、學習和同伴交往的方方面面。
由于兒童的年齡尚小,缺乏生活體驗,自制能力弱,行為表現不穩定,對是非善惡的分辨還比較模糊,對道德的認識還很膚淺,對抽象的道德概念難以掌握;但他們對于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興趣濃厚。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文學作品來描述人物的行為、營造生活情景;鼓勵幼兒針對這些表現,討論行為的對與錯、好與壞;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正確的行為。如:兒歌《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提到“幫弟弟扣紐扣,給妹妹講故事,幫爸爸拖地板、幫媽媽倒杯水、幫老師擦桌子、幫阿姨剝豆子”等,明確了小朋友們的行為,為幼兒的表現做了很好的指導。又如,故事《孔融讓梨》,在簡單地故事語言中引出深刻的哲理,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與人分享,愿意把好的東西先讓給別人,幫助幼兒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識。
幼兒具有很強的觀察、模仿能力,模仿是幼兒學習分享行為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師是幼兒的重要模仿對象,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則,保持言行舉止的得當,使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走進校園看見地上有垃圾,我會很自然的將垃圾隨手撿起。次數多了,孩子們也會由起初的驚訝變成了習慣。教室里的垃圾能隨手撿起,校園里的垃圾也能隨手拾起,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自然。校園里的花開了,我會帶著孩子們一起聞聞花香、撿撿落花,告訴孩子們“這是大自然送給我們幼兒園的禮物”。小朋友們在離園時不再吵著要爸爸媽媽帶花兒回家了,而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幼兒園的花香。
關鍵詞 :游戲 ;培智數學;作用
游戲作為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兒童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游戲也是兒童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智障兒童和正常兒童一樣,喜歡玩,喜歡游戲。所以在教學中要針對智障兒童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對理性知識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等特點,合理地將游戲引進數學課堂,吸引智障兒童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以下就結合筆者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談談游戲在培智數學課堂教學上的作用。
一、運用游戲,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進行某項工作的內驅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它使學生主動學習,勇于探索,對某一事情只要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求知欲。在培智教學中,興趣對喚起兒童的注意力有極重要的作用。以游戲為媒介,為了使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培智兒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形式多樣、新穎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游戲,讓培智兒童產生學習的愉悅感,主動探索新知識,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對培智兒童來說,在課堂教學中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意味著教育已成功了一半。游戲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對培養培智學生的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游戲時,要做好一下幾點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經驗積累
培智學生的動手能力差,在平時各科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比如在生活技能課,游藝與積木等課中教會學生一定的技能,為以后的游戲打下基礎。在與家長溝通時,多讓家長在家適時的對學生的游戲加以指導,家庭游戲經驗的積累對學校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二)因特施教
游戲的種類繁多,形式多種多樣。對培智學生而言,他們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殊性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游戲,內容淺顯易懂,便于學生操作。如果一項游戲學生都無法進行,何談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游戲選擇時候就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游戲成為一項輕松易接受的活動。心理學家指出: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有鑒于此,在游戲中,我們應多給培智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先讓學生玩一些難度相對較小的游戲,逐漸加強難度,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用“你真聰明”“你真棒”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克服了學生我不會做,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
(三)組織到位
作為組織者的教師要課前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設計合理游戲,在學生游戲活動中充當好組織者的角色。培智學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加引導,只會單純的以玩為目的,游戲過程中也會發生與同伴爭搶的局面,教師要講解游戲規則,游戲中注意事項,以及游戲的目的,讓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
做好以上幾點,游戲才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比如,在講授4減幾時,我設計了小貓釣魚這一游戲,請四名學生扮演魚的角色,一名學生扮演小貓,當小貓釣上一條魚時,請學生說一說還剩幾條,并寫出減法算式,學生樂在其中,爭先恐后的來寫算式。在學習物體的高矮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花這一游戲,拿到花的兩名學生到前面來,其他學生比較他們的高矮,這一游戲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單一的比較兩人的高矮效果好。愛看動畫片是孩子的天性,培智學生對動畫片更是倍加喜歡。我利用小頭兒子大頭爸爸這一動畫片的內容,制作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頭飾,請兩學生來表演片中的小場景,學生模仿所看的動畫片內容,我加以表揚并重點講解了為什么叫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學生在玩中理解了大小,對這一概念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二、運用游戲,豐富智障學生的感性認識
培智學生對抽象的概念難以掌握,這就要求教師運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把復雜的知識淺顯化。在講授數字7時,我出了一個數字游戲“一根拐杖天天用,一個星期用幾天?”學生都在積極動腦筋。我把這句數字謎語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述,并做了一定的指導,學生很快就猜出了是數字7。我抓住機會,又告訴學生,一個星期有7天,我們上5天學,休息2天。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了數字7,也明白了一個星期共有7天這一知識。
三、運用游戲,補償智障學生的生理缺陷
培智兒童由于大腦受損,使其運動神經受到限制,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相對同年齡的兒童較差。培智兒童腕骨和指骨正處在生長過程中,指揮小肌肉群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尚未成熟,手部動作精確性較差,使他們產生學習上的障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小肌肉群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戲教學則是補償培智學生的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徑。
在講授得數是5的加法運算時,我為每位學生準備了兩份珠子,請學生從第一份中夾出1顆珠子,第二份中夾出4顆珠子,把夾出的珠子放在文具盒蓋中,數一數文具盒中珠子的總數。依此類推,夾出2顆和3顆,3顆和2顆,4顆和1顆。在簡單的夾珠游戲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得數是5的加法還鍛煉了手部力量。
在學習數字1-5時,我編了一首數字兒歌,并教會學生手指游戲:1像毛毛蟲---游游游、2像小白兔---跳跳跳、3像小花貓---喵喵喵、4像小烏龜---爬爬爬、5像蝴蝶---飛飛飛。學生在手指游戲中學會了數數,也學會用手指表演各種小動物了。
在學于號和小于號時,許多學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戲來幫助學生認識辨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號“>”,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號“<”。教師提問:“大于號怎樣記?”學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師提問:“小于號怎樣記?”學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動作,既生動又形象,學生掌握后就不會再混淆。
四、運用游戲,增強培智學生的適應能力
培智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成為自食其力的社會公民。平時教學中要加強
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根據培智學生數學教育的需要,設計情境游戲,在模擬環境下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為培智學生提供較為自由,自主,和諧的的環境,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畏懼,緊張害怕的情緒,建立自信,掌握知識,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另外,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強化學生的感性知識,使培智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過渡,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在認識時鐘時,先教會學生認識時針,知道整點。然后教會學生認識分針,知道幾時幾分,最后認識秒針,知道幾時幾分幾秒。在學生學習了時針,分針,秒針的基礎上,講述一天中,人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我設計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我的一天。我戴著紅領巾,充當一名小學生,請另外一名輔教充當時鐘。我講述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所做的事情:7點起床,7點30吃早飯,8點到學校,11點放學回家,12點午休,1點20上學校,4點40放學,6點吃晚飯,8點睡覺。我一邊講述輔教一邊顯示時鐘,學生聚精會神的聽著我的故事,也數著時鐘上的時間。我表演完請學生講故事,扮演鐘的角色。學生雖然不能連貫的說出自己的一天,但能準確的把握起床,放學,睡覺的時間了。在此游戲中,學生知道每個時間有每個時間該做的事情,晚上再也不能貪玩,早早的睡覺了,早上起床后會主動要求上學,生活適應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認識錢幣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認一認,數一數,算一算,換一換錢幣后,進行情境游戲。
模擬場景一:教師充當售票員,學生充當乘客,要求學生自己拿錢買票。
模擬場景二:教師充當營業員,學生充當顧客,要求學生拿錢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通過交換情景,穿插游戲進行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并加深對所教知識的理解。在愉快的場景環境中交流知識,增進感情,培養了良好的心境,增強了社會適應能力。
五、運用游戲,培養智障學生的合作意識
培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游戲,在游戲活動中合作交流,共享群體智慧,拓展個體的知識視野,培養了學生交往、評價能力。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用“找朋友”的音樂游戲,就能起到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我讓每個培智學生掛上圖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掛的是什么圖形,然后引導培智學生尋找和自己身上圖形掛卡相同的“圖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握握手敬個禮站在一起。在游戲中培智學生情緒積極,經過理性思考之后,積極地去尋找答案。在尋找的過程中輕度培智學生會主動幫助中重度培智學生。這樣將數學活動與音樂游戲科學有機地相結合,既提高了培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
游戲是培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它在培智數學教學活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運用形式多樣的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培智學生寓教于樂,而且還能挖掘培智學生的內在潛能,增強他們的參與合作意識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游戲有效地打破了學科界限,實現了資源共享,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肖非.《智力落后兒童心理與教育》[M]. 遼寧: 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6-57.
[2]劉全禮.《特殊教育導論》[M]. 山東: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20-22.
[3]王春燕.《以游戲精神實現教學與游戲的融合》[M].山西: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
舞蹈是可以不斷地展現美、塑造美,對培養幼兒的形體大有好外,舞蹈教學在幼兒健康性格發育和形體塑造上都具有積極的功效。舞蹈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還可以提升幼兒的審美功能、社會功能,具有多重價值,如生理學價值、心理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等等。幼兒在舞蹈學習方面是有自的,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舞蹈,如民族舞、現代舞、拉丁舞等等,不管是哪一種類的舞蹈都可以通過基本的訓練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增強其體質,從而對其終身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學習《綱要》過程中,我深切地意識到幼兒的教育一定是把美育發揮得極致,從而使其能夠促進幼兒健全的人格形成,豐富其情感體驗及糾正其價值傾向。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幼兒主要在乎的價值有變化快、競爭、神性、新奇、刺激等,從而在課程當中體驗幫助他人、肯定他人,證明自己的實力等作用。只要幼兒能夠找到這些點,并且滿足幼兒的需求,就很容易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由被動改為主動去學習。
二、舞蹈教學對幼兒學習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舞蹈教學可以提高幼兒的主動性
在幼兒園的舞蹈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多鼓勵幼兒,讓其在舞蹈的學習中看到自己的亮點,提高自己的能力,快樂地進行舞蹈,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其努力奮斗的的主動性,增強其學習興趣。可以說,幼兒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是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幼兒實現高效學習的途徑。筆者在舞蹈的課堂上,通常會利用一些課堂小活動來促使幼兒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讓幼兒們兩兩結小組,或者全班分成兩個大組進行比賽,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同時,幼兒園里還配備有多媒體,可以集圖片、視頻和聲音于一體,讓幼兒在快樂當中學會跳舞,提高舞蹈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潛能
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認為,幼兒園的教學除了要教給幼兒一些必備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幼兒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整體綜合能力。學習舞蹈可以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能夠迎難而上,加強其肢體練習,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幼兒會在學習成就感的激勵下,開始認真學習并欣賞舞蹈優美的動作,再一板一眼地緊跟著學習,提升幼兒內在的音樂素質。最后,當幼兒把舞蹈動作爛熟于心后,就可以跟上節奏,一遍遍地進行表演,最終達到肢體與情操雙向提高的目的。
(三)幼兒園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啟其學習熱情“閥”
成功的教學不是對幼兒實行強制,而是大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梢哉f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在開啟幼兒的熱情閥,通過動作、眼神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其藝術情感,通過節奏鮮明、有組織、程式化的肢體語言來表情達意。舞蹈學習是一項非??菰锏氖虑椋枰變涸谂d趣的激發下,有著堅強的毅力才能夠成。幼兒園教師只有激發了幼兒對舞蹈的興趣,才能組織好課堂,上出高質量的舞蹈課??v觀古今,所有在教學上有所建樹的教師都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運用新鮮的教法來使幼兒著迷。學習興趣作為一種催化劑,可以更有助于幼兒理解舞蹈的內涵。所以,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導入形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對幼兒的吸引程度。
三、在幼兒園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要運用一些舞蹈活動
(一)幼兒園教師要確立多元化的舞蹈課堂培養標準
每一個幼兒都有不同的舞蹈基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突顯幼兒的主體地位,做到正確引導其價值觀,要運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幼兒的跳舞興趣,確立每一個幼兒依據自身水平的學習目標,從而以目標為導向,激發幼兒持久的學習動力系統。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盡量要做到分層教學,在教學中以多種方式來引導幼兒參與課堂,注意不同學情的掌握,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排練,讓幼兒的學習內容很充實,學習方式極為多樣,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學法的訓練,以尊重不同幼兒的自尊心,提高其肢體動作的協調性和節奏感,讓幼兒真正沉浸在舞蹈教學中,提高其舞蹈素養。對小朋友來說,舞蹈教學要成為幼兒自我表現的方式和途徑,教師要通過舞蹈教學活動來發挖幼兒的潛能,以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從而給幼兒一個主動學習、探究新知的學習機會。
(二)幼兒教師要讓幼兒轉化學習觀念,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增強其學習的內驅力
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幼兒積極學習的動力,也是變被動學習知識為主動求知的重要前提。幼兒園的舞蹈教師首先要改變之前傳統的教育思想,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觀念,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幼兒,多做一些課堂活動。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先從思想入手,采訪一下幼兒的學習在的學習愿望,從幼兒的需求出來,將舞蹈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到實處。我認為,幼兒教師要自覺地把握教與學的關系,多給幼兒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通過活動積極參與課堂,解放幼兒手和腳的同時,更要解放幼兒的頭腦,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是早在春秋時期就被孔子提出的教學理念,可是由于幼兒園班容量大,性格活潑好動,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幼兒在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失去了自己個性化學習的機會,所以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幼兒學習起來的興趣低下。筆者在自己的課堂上,努力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給幼兒自己學習的機會,鼓勵幼兒主動學習,使舞蹈得到升化,真正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梢哉f,每一個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幼兒舞蹈教師,我們要為幼兒搭建一個自由寬松的舞臺,激發其富有創意的思維,從中感受到快樂。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