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步驟/方法
一、論文格式要求
1、論文組成(結構):
專科畢業論文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引論、論文主體、結論、參考資料
本科畢業論文應包括:封面、寫作提綱、摘要與關鍵詞、正文、參考資料
2、字數:
專科4000-6000字;本科5000-8000字。
3、論文格式要求(本科)
封面:采用統一的封面格式。
第二頁:畢業論文提綱。打成一頁。
第三頁:摘要與關鍵詞:摘要,字數在200----350之間。關鍵詞,選5--8個詞語,使用規范漢字。
正文結構:分為標題、引論、論文主體(本論)、結論、參考資料(注釋、參考文獻)
正文:其層次編號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標題;若有必要進一步細分,可采用“(1)”、“第一”的標題形式。標題“一”、“(一)”與標題“1”前面應空兩個字符。
字體:統一使用宋體,正文中標題:論文題目,用小二號,居中;一級序號用三號并加粗,空兩格居左;二級序號用小四號,空兩格居左;三級序號用小四號,空兩格居左;正文內容為小四號宋體。
參考資料:
一為注釋,不得少于8個;在正文之后按“序號、作者姓名、資料出處、發表的刊號、年、卷(期)、頁碼”。編號采用[1]、[2]……;間隔統一使用“,”,左對齊,內容用五號宋體;
二為參考文獻:不得少于5篇,其格式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即“序號、作者姓名、文獻題目、發表的刊號、年、卷(期)、頁碼”。編號采用[1]、[2]……;間隔統一使用“,”。左對齊,內容用五號宋體。
4.論文格式要求(專科):
內含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資料
正文層次編號由大到小一律采用“一”、“(一)”、“1”形式的標題;若有必要進一步細分,可采用“(1)”、“第一”的標題形式。標題“一”、“(一)”與標題“1”前面應空兩個字符。
論文題目:用三號黑體(居中)(下空一行);
摘要與關鍵詞:[摘要](字體加粗),左對齊,內容用小四號宋體,字數在200-350之間。[關鍵詞](字體加粗), 排在中文摘要的下方,左對齊,內容用小四號宋體,選3--5個詞語,使用規范漢字,間隔用“,”。
正文字體:一級序號用三號黑體,空兩格居左;二級序號用小三號黑體,空兩格居左;三級序號用四號黑體,空兩格居左;正文內容為小四號宋體。
參考資料:不得少于5個;按“序號、作者姓名、資料出處、發表的刊號、年、卷(期)、頁碼”。編號采用[1]、[2]……;間隔統一使用“,”,左對齊,內容用五號宋體
二、畢業論文電子文檔和頁面設置要求
1電子文檔設置:
電子文檔頁面設置與書面作業一致,采用WORD格式,按A4(210×297mm)縱向排版;專科為一個,以 “學生姓名”為文件名;本科內含五個:1)、封面;2)、論文提綱;3)、摘要與關鍵詞; 4)、論文正文,以“正文”為文件名;5)參考資料。
2、畢業論文的頁面設置:
1)頁邊距:上邊距為30 mm;下邊距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2)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后一頁,均需設置。居中,打印字號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3)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x頁共x頁,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
4)間距:字間距為標準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畢業論文的打印:
A4白紙,一律采用單面打印。
注意事項
論文關鍵詞:技術標準,實施成效,存在問題,對策
一、寧波市實施標準化戰略的必要性
1、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建設創新型寧波的重要技術基礎
寧波市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根本目標是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而創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已經成為創新競爭的全球戰略基本模式。高水平的技術標準是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技術基礎。標準的本質是核心關鍵技術,沒有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就不能制定出先進的技術標準,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就不會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另外標準也是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平臺,一項技術創新成果產生后,只有被社會采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帶來經濟效益。
2、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推進寧波經濟轉型的迫切需要
經濟轉型是指提高經濟運行的素質和效益,是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升級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標準化工作對經濟轉型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由于企業工藝流程落后的問題,我們有些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訂時明顯低于國際水平。標準水平偏低,即使產品合格,也是低檔次的產品,產品附加值很低。通過實施標準戰略,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標準,開展標準研制,及時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聯盟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并加以推廣實施,同時強化企業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使其成為制定標準、實施標準的主力軍,促進以標準為紐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配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寧波經濟轉型升級。
[:請記住我站域名/]3、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寧波市企業搶占產業制高點的有效手段
當前,專利與標準的結合已經成為企業謀劃最大利益的主要手段。隨著全球化競爭愈趨激烈,許多企業致力于把自己的知識變成主流的知識,并想盡辦法使自己的技術體系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效益最大化。其中首選就是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工作,使自己的專利技術成為產業的主流標準、唯一標準乃至持續標準進而獲得壟斷價值、主導產業發展。專利加上技術標準頒布后的開放性和使用的強制性,將會構成先進應用技術的制高點,為企業帶來效益,因而技術標準又逐漸成為專利技術所追求的最高形式。寧波工業經濟以超萬億元的總量規模躋身于全國工業大市之列,但就目前我市的制造業總體發展水平而言,大量工業企業還處于“微笑曲線”的低端,價值鏈低端環節過于龐大,對資源環境依賴性過強,企業的粗放式發展已無法長期維系。因此需要通過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搶占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和價值鏈高端環節。
二、寧波市標準化戰略建設成效
1、企業標準化應用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意識日益增強,并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全市有154家企業通過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確認,共有423個產品和133個產品分別獲得了采用國際標準證書和標志證書,行業龍頭企業采用國際標準達80%以上。2008年新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209家,行業龍頭企業采標率達80%。2009年新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80家,新增采標產品90個,市重點產業主要工業代表產品采標率達到80%,行業龍頭企業采標率達85%。2010年,寧波市新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152家。
2、企業參與標準創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寧波企業目前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秘書處2家,分技術委員會(SC)秘書處6家,標準化工作組(WC)8家。 2009年共有51家企業主持、參與88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累計達到475項,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龍頭企業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轉化為技術標準比率達39%。截止2010年底有6家企業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18家企業獲得“浙江省標準創新企業”。寧波九龍緊固件制造有公司主持起草的《統一螺紋基本尺寸》為寧波市首例主持國際標準起草項目。
3、塊狀經濟聯盟標準工作逐漸推進
寧波目前已實施21個省和市塊狀經濟標準提升項目中多數制定和實施了行業協會聯盟標準,帶動整個區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提升。目前已有6家行業協會組織制定施行了8項聯盟標準,具體包括飲水機內膽聯盟標準、氣動元件聯盟標準(包括氣閥聯盟標準、氣缸聯盟標準2項)、化工類文具聯盟標準、金屬類文具聯盟標準、藺草質量誠信聯盟標準、象山針織服裝區域名牌聯盟標準、奉化廚用金屬制品聯盟標準等。
4、服務業和農業標準化建設起頭并進
服務業標準化工作建設穩步發展。寧波市目前已全面啟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項目,先期9個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中包含1個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4個全省第一批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全市頒布、實施服務地方標準規范54項,涉及旅游飯店、社區服務、文體教育、安全防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城市管理等各個領域。
農林畜漁中的四大標準體系建設基本完成。寧波市農業重點產業和主導農產品的農業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批準成立市水產、農業、畜牧業、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全市農、林、牧、漁產業實質性推進標準體系和標準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累計頒布農業地方標準(規范)274項,經過兩次清理保留189項,初步建成了與國家、行業標準相配套的標準體系。
5、技術標準服務與支持能力不斷提升
成立了國家標準館寧波分館,館藏有60多個國家、70多個國際與區域性標準化組織和我國各類標準信息數據70余萬項,技術標準資源初步滿足企業開展標準化活動需求。推進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寧波市技術
性貿易壁壘應對工作平臺實現實時預警,已累計公布6000多條TBT通報和發出200多條預警。 6、標準工作的激勵機制基本建立
2007年市政府下發了《 關于全面推進和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若干意見》,每年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用于技術標準的獎勵和推進工作。其中,對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二、三等獎的項目,市政府分別一次性給予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對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或主持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的每項給予20萬的獎勵;對承擔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秘書處工作的企事業單位給予20萬元獎勵。對在推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和取得顯著成效的市級專業行業協會以及技術標準中介服務機構給予一定獎勵。2010年又下發了《關于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若干意見》(甬政發(2010)80號,提出每年安排專項資金900萬用于標準化戰略的獎勵和推進工作。這些激勵政策的實施發揮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三、寧波市實施技術標準化戰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寧波市標準化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寧波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標準創新實力不強。由于對標準化工作重視不夠、沒有取得應有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企業的標準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的創新技術成果難以在國家乃至國際標準中得到有效反映。與發達國家的標準存在一定差距,難以形成貿易中的競爭優勢,應對和防范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手段和能力還遠不能滿足我市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和多元化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寧波市共承擔2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全省共49個,占全省的4%。主導國際標準制訂的更是屈指可數。全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30個中寧波只有1個秘書處承擔單位(浙江省水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09年主持、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訂的數量88個,但以標準第一起草單位參加標準起草的數量較少。在浙江省標準創新型企業評選中,寧波企業累計有18家獲得殊榮,但只占全省獲獎企業的7%,在數量上落后于杭州、溫州、嘉興等地。
2、采用國際標準企業比例偏低、區域分布不均。寧波市11個縣市區截止到2009年共計有7195家企業實施國際主要標準認證。且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慈溪、余姚、鄞州和北侖企業采用國際主要標準較多,其他區域發展較慢。寧波市中小企業數量多,企業標準化技術基礎薄弱,標準體系不健全,在管理上還處于家族式的經驗管理為主,忽略標準化工作在生產、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寧波市各縣市區近年來累計實施國際主要標準認證企業數
3、標準信息服務水平與層次有待提升。信息交流平臺還沒有完全建立,企業希望得到的信息量不充足。技術標準在建設創新型城市、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及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中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還不明顯。寧波市的企業、行業協會、科研單位等組織之間尚未建立健全的工作協調組織、信息網絡、預警體系、反饋系統、評議機制,以及相配套的信息庫、數據庫和專家庫。這使得他們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預警、分析、評議能力有所欠缺。僅2010年上半年寧波出口產品中有61例被國外通報不合格,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22%,其中生產地為寧波的有38例。被通報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產品安全性不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紡織品阻燃性能低等。
主要原因分析
1、全社會學標準、講標準、用標準的意識有待提高
自標準化戰略實施以來,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熱情有所提高,但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從整體上看,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大中型企業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對技術標準在行業上的引領作用和超前意識不強,仍然滿足于企業的簡單營銷管理,極大的影響了企業產品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很多企業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意識不強,對實施技術標準研制的投入相對較少,企業內部沒有專業的部門和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監督、指導該項工作,沒有真正的意識到占領技術標準制高點的重要性。
2、研發投入強度不夠導致技術標準基礎薄弱
2006年以來,全市R&D經費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2009年R&D經費支出僅為64.93億元,約為杭州市的47%。2009年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僅1.5%,低于全省(1.73%)的平均水平,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屬于后面。2009年寧波市R&D人員全時當量為219人年,占全省5.4%。由于科技投入產出的滯后性,必將影響將來幾年技術創新能力進而影響技術標準競爭力。技術標準競爭的前提是自主創新的技術,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即使能在暫時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也很難保持永久,它將很快被市場競爭產生的新的技術標準所取代。因此研發投入的低下將嚴重影響技術標準戰略的實施及其作用的發揮。
3、標準化人才缺乏成為制約標準化發展的瓶頸
標準化人才缺乏是制約我市技術標準戰略推進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普遍缺乏標準化人才,特別是既懂技術又精通標準化基礎知識的專業人才。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統計,如果按照每個產值達500萬的企業需配備1名標準化人員的話,我國目前尚缺32萬。另據省質量監督局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401家企業中,共有參與標準化工作人員3610人,平均每家企業9人。但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只有1497人,占41.5%,研究生以上的高學歷人才更少,僅占4.9%。企業標準化人員嚴重缺失,無法設立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機構,致使企業難以及時準確收集、了解和分析相關技術標準信息,影響企業的標準戰略的實施。
四、進一步深入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對策
技術標準是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以標準化戰略促進產業升級,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城市經濟,引領區域發展,是提高我市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必要途徑。因此,要進一步深入實施標準戰略。
1、加強引導和宣傳,樹立“標準先行”意識。“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要積極通過宣傳引導進一步推進技術標準創新戰略的實施,通過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適應國內、國際競爭需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標準,進一步完善企業技術標準化實施考評體系、獎勵體系。同時加強與重點企業的聯系,掌握企業的標準化工作動態。
2、強化企業標準戰略主體意識,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和引導全市企業積極參與或主導各級標準的研制,鼓勵、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標準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標準化組織和團體。按照“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的模式,促進自主創新與技術標準的融合,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產業制高點,取得競爭優勢。
3、建立國際技術標準數據庫,建立預警機制,推進信息化。建立國際技
[1]宋軍.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理論探索.2003年3期: 第66-67頁
[2]王輝、朱慧濤.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障礙與對策[J].安徽大學學報. 2003年06期:145-147頁
[3]陳慶魁、彭渝.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問題及路徑選擇[J].職業圈. 2007年07期:第24-25頁
[4]道格拉斯 霍姆斯.電子政務[M].詹俊鋒、李懷章等譯.第一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第113-150頁
[5]侯衛真、于麗娟.電子政務系統建設與治理[M].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第7頁
[6]楊雷.電子政務效益的經濟分析與評價[M].第一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