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醫藥大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中; 議論文教學; 注意技巧; 有的放矢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6-007-001
不少從事高中議論文教學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很多學生不知道議論文該怎么去寫,即使寫出來了,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筆者認為,高中議論文的教學可分為兩大塊:“形式”和“內容”,“形式”即議論文的結構——“架子”,“內容”即議論文的“議論”。對于高中生而言,無論“架子”還是“議論”,都必須先求規范,后求豐富。下面就從如何“搭架子”方面,談一點心得。
一、橫向并列結構
它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議論文結構形式,即在論證的思路中,將論點分解成若干個方面,而這幾個方面的關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們并列平行地敘述事件、說明事物或以幾個并列的層次論證中心論點的結構方式。如《六國論》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分論點①: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韓、魏、楚以地賂秦,自取滅亡)分論點②:齊、燕、趙未曾賂秦而以賂者喪。
搭好并列式的架子,關鍵是搭好并列式的分論點,下面就膚淺地介紹一下:
論說某一觀點、某一事理,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去展開,這每一層、每一面就是一個“分論點”。使用分論點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開、排得順。
1.“扣得住”——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該是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的;如果是有的從“是什么”的角度說,有的從“為什么”的角度說,又有的從“怎么辦”的角度說,就是沒有“扣住”中心觀點,這樣寫的文章實際上論點就難以集中了。
例1:讀書樂
(1)讀書是苦的,但苦中有樂。(2)讀書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樂。(3)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所以其樂無窮。這三條,每條回答一個問題,而不是從同一角度回答同一問題,就是沒有“扣準”。
2.“分得開”,是說所列分論點之間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疊,沒有包容的關系。
例2:讀書樂
(1)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充實頭腦,一樂。(2)讀書是一種高雅的精神活動,二樂。(3)讀書可以提高素養,陶冶情操,三樂。第三條所說的“提高素養”實際包容了第一條的“增長知識,充實頭腦”,而“陶冶情操”與“高雅的精神活動”也有交叉:這就造成了邏輯混亂,思路不清。
3.“排得順”,是說分論點的先后順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邏輯。
例3:
(1)讀書能使人解脫煩惱,振作精神。(2)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3)讀書能使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4)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理想, 培養高尚情操。這幾個分論點都是從“為什么”的角度闡述“讀書樂”的,所以是“扣得準”的。但它有“分不開”的問題,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現在分開說必有交叉。這里還有順序的問題,第(1)第(2)應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應該先說哪一條?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較合理的順序應該是:先(2)后(1)、先(4)后(3)、(1)(3)合并,即為:
(1)讀書能使人解脫煩惱,振作精神。(2)讀書能給人豐富的知識,高度的智慧。(3)讀書能使人熱愛生活,熱愛工作。(4)讀書能使人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情操。
二、縱向遞進結構
即提出一個中心論點,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即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順序來寫。這種論證結構的好處是層次清楚,邏輯嚴密,論證深刻。
例:堅持
1.堅持不是一句口號,它是一種實際行動的外在表達方式,堅持是一門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藝術……于人于己,它都必不可缺。
2.堅持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3.人人都說要堅持,可真正做到堅持,又需要我們怎么樣呢?這就要求我們安詳于貌,充實于行,升華于靈……
運用層進式結構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層進式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恰當,要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不可隨意顛倒;二、層進式各個部分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要用一些過渡性詞語承上啟下;三、在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順序寫作時,要明確回答各部分的內容。
三、正反對比結構
正反對比法,是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或有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這種方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將發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區域的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或者好的事物進行肯定。這種對比叫做“橫比”。另一種情況是將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的不同情況進行比較。這種對比叫做“縱比”。 例如《納諫與止謗》,把虛心納諫的齊威王與粗暴止謗的周厲王進行對比,古人與今人對比,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強烈的效果。
1.基本結構:
(1)在引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2)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并輔以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
(3)在結論部分總結歸納,深化中心。
例:苦難是一種財富
2.引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
翻譯,即“一種語言文化中的特定符號與另一種語言文化中的特定符號之間的相同或者相近意義的轉換”。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論是語言上的交流還是非語言上的交流都是受文化制約的。因此,在進行翻譯時,是一種從源語言到目標語言的轉換過程,必須對兩種語言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現階段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和培養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脫節;二是現階段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并不重視翻譯能力的提高,即使關注了翻譯能力的提高,也意識不到文化差異對翻譯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把文化因素引入課堂,讓學生了解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1 大學生英語翻譯學習的現狀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進行觀察后發現,很大一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背單詞、詞組和語法占用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在體驗該國的歷史文化,在翻譯過程中,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一點體現得尤為明顯。但現階段,學生的翻譯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課堂提問和考試中能看出很多學生并不重視這方面能力的提高。四級考試實行新題型,翻譯由原先的五分調整到十五分,考試大綱明確強調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后,部分學生開始逐漸關注翻譯與文化的結合。由此看出,學生的翻譯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對他們的長遠發展有很大的阻礙。
2 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的探究
2.1 英漢語言詞匯的差異
東西方歷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了英漢語言詞匯意義存有很大的差異。某一詞匯在特定文化下的含義在另一種語言文化中會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內涵。例如:龍,在中國代表貴族,而dragon代表了兇惡;狗,在中國具有罵人的含義,如“狗腿子”、“狗急跳墻”等,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則代表了忠誠,如,“Love me, love my dog”。這就是在兩種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詞匯含義的差異。一些成語也是如此,例如:“蠢得像豬”翻譯為英文為as stupid as a goose,將goose大鵝看作為愚蠢的象征;“沒頭的蒼蠅”翻譯為as blind as a bat,而用bat表示毫無厘頭的事物,由此可見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
2.2 詞匯文化意義的缺失
源語言中的一些詞匯被翻譯成目標語言后,雖然用的是概念意思均一致的詞匯,但是源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卻出現了部分缺失。比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將其翻譯為英語為:He has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但是這樣的翻譯卻喪失了其隱含的喻義。因此,諸如此類的成語翻譯首先應該將比喻意義作為目標進行翻譯,因為在外國文化中,沒有這樣的說法,容易使人產生誤解,所以應該采取意譯的方式將其翻譯成:He has a wel1-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由此可見,同一詞匯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在翻譯時應該充分了解其文化信息。
2.3 語言結構與內容上的文化差異
漢語與英語歷史文化背景上的不同決定了兩種語言在結構與內容上的差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民族,我們在日常的語言表達中,會把定語或狀語放在目標詞語之前進行修飾。然而與中國的表達方式相反,英語國家的人在表述時更傾向于直接表述主要意思,后面再對整句話進行補充或說明。例如:聽到那個壞消息,我很不高興。那么這句話用英語表達為: “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如果把它譯為“我很不高興,當我聽到那個壞消息時。”就顯得很不順暢,也不符合漢語的邏輯順序。這個例句充分體現了在翻譯中必須要重視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3 如何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文化意識
3.1 增強師生的文化因素觀念
在現階段,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是,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本身的文化意識不強,在英語翻譯教學中不重視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忽視了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更不必說幫助學生翻譯文化能力的建構。教師在教學中是主導者,因此其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作用非常重要,而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大學英語教師應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真正的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翻譯中去。
另外,許多學生對翻譯沒有足夠的了解,他們簡單地認為翻譯只不過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問題,而不懂得其深層的文化因素。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方法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盡量多的將文化因素融入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們真正地理解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真正學會文化因素在英語翻譯中的運用。
3.2 構建學生的文化思維
沃爾夫的語言決定論中曾經說過,語言不僅影響并且決定思維。反之,思維方式也會造成語言表達方式的改變。因此,教師要適當的去調整大學英語翻譯的教學模式,督促學生在業余時間查閱文化背景知識、在課堂上展開討論,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再由教師進行系統全面的比較、總結,這樣就會對學生文化思維的構建和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鼓勵學生挖掘自身英語學習中的興趣點,督促其課下自主學習,進一步體會文化現象。
“國無法不立”,法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就像鐵軌對于火車一樣,脫離了這條軌,必將導致國家的混亂甚至國家的存亡。法律對于國家是如此之重要。我國的法制建設雖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國所處的特殊歷史階段,我國公民在法律知識方面仍然很欠缺。特別是位于西部邊陲的人們。因此,加強法制建設,大力宣傳法律知識,不僅是國家的事,更是我們每個法學專業者的責任。同時,法學專業的學生大力普法宣傳,還是鍛煉自己的一個好機會。本著“學法用法,服務社會”的宗旨,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了。
一、法律援助的產生
據相關材料調查顯示,我國最早出現的從事法律援助方面的組織是武漢大學的“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它是一家民間的法律援助組織。由此可見,法律援助并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近幾年才產生的,還是個新生兒。7月16日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并于9月1日頒布施行《法律援助條例》后,我國法律援助事業進入了嶄新的階段,進入了法律化的階段。那么怎樣來給法律援助定義呢?
廣義上的法律援助是指為經濟困難的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減收或者完全免費的法律幫助的一種制度。服務的形式可以是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提供刑事、民事、行政訴訟、非訴訟法律事務和公正。狹義上的法律援助是指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在民事、行政、刑事訴訟中提供代表律師(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服務,目的是確保任何具備充分理由提出訴訟或答辯的人,不會因為缺乏經濟能力或出于弱勢群體地為而無法打官司,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條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法律援助市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八條規定,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的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61546;由此可見,社會各界法律援助組織的成立是有法律依據的。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就是依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依靠法學專業的法律知識資源優勢,經院團委同意,報校團委批準成立的。
二、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的成長歷程
(一)、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的成立及內部組織結構
“大學生法律援助組織,是一個以大學生為主體,面向社會,無償為公眾服務的公益性組織,它有著先天的優越性,對于培養法律后備人才和解決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61547;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正是本著“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宗旨而成立的。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前身為石河子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1月,它是一個以在校法律系本科生為主要成員,并聘請校內外教師,律師為指導老師和顧問,面向社會經濟困難的公民依法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的志愿者社團。
該中心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工作原則,以義務法律咨詢、宣傳法律法規為其基本的工作內容;以論壇、講座等方式學習法律法規,總結實踐經驗;組織其成員深入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服務活動,并且積極開展同國內各法律院校同類社團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成立之初,中心下設團支部,主任,秘書處,事務部一部,事務部二部,事務部三部。秘書處(下設網絡組、刊物組、外聯組)的主要工作是辦公室日常事務,值班、負責接待來訪等。事務一部的主要工作為行政復議,勞動糾紛,婦女,兒童權益來案件的咨詢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事務二部的主要工作為一部以外的民
事類案件的咨詢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事務三部的主要工作為刑事案件的咨詢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有其自己完整的章程,法律援助服務范圍,法律援助審核程序,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制度和值班守則,以確保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切工作能順利開展。
事物總在不斷發展中壯大,作為石河子大學學生面向社會開展的法律援助的專業性公益性社團,該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謹奉“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宗旨,圍繞“學法、用法、普法、援助”這一核心大膽嘗試,盡其所學積極為在校師生和社會弱勢群體服務。
石河子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發展到今天的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由于工作的需要,精簡了一些部門,其內部組織結構為委員會,團支部,主任,副主任,事務部,檔案部,外聯部和宣傳部部門。
(二)、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的活動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以接待咨詢為日常工作。同時舉辦自成立以來的每年的重大法制宣傳日活動。例如,舉辦每年的“3&61590;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法制宣傳活動;舉辦每年的“五&61590;一”、“六&61590;一”、“十&61590;一”校園法制宣傳活動;舉辦每年的“12&61590;4憲法宣傳日”普法宣傳活 動;并成功舉辦了首屆“十&61590;一物權法宣傳”活動,承辦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送法下鄉活動,以及協辦每年的“西域法學高峰論壇”。
在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參加,邀請指導老師帶隊,接受相關的新聞媒的采訪報道。我們發放各種法制宣傳單,接待來訪咨詢,現場為他們解決疑難問答,提供解決辦法,若遇有重大案件,則有專門人員負責接待,并給予滿意答復。在三下鄉中,我們送出了法律咨詢,普法宣傳,法律援助,不僅發放法律法規傳單,接待咨詢,還進行了問卷調查,深入群眾,知群眾之所難,給群眾之所需,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服務群眾,并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來,共接待來訪咨詢上萬次,接待案例上千個,并案件近十余起,真正地幫助了經濟困難的公民,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9月2日,我校成功舉辦了“第三屆西域法學高峰論壇”。我國著名法學家,刑法學泰斗,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資深法學教授馬克昌來我校作專題講座,并高興地給法律援助中心題詞:“維護弱者權利,保護公平正義”。馬克昌教授治學嚴謹,學貫中西,享譽學界,與中國人民大學高銘暄教授合成為我國刑法學界的“北高南馬”。馬老對法律援助中心給予厚望,他希望我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為弱勢群體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加大普法宣傳工作,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真正做到保護弱者權益,維護公平正義,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馬老厚望。
10月13日,我校再次成功地舉辦了“第四屆西域法學高峰論壇”。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室主任姜明安,憲法與行政法學研究室副主任兼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院長王磊,刑法學研究室主任陳興良一行四人來到我校,分別作了專題講座,并分別高興地給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題詞,對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給予了厚望。
三、大學生法律援助存在的重要意義
從以上的論述可知大學生法律援助的存在有著多方面的意義,下面筆者結合以上論述來具體分析大學生法律援助存在的意義。
(一)、大學法律援助中心存在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是一個以在校法律系本科生為主要成員,并聘請校內外教師,律師為指導老師和顧問,面向社會經濟困難的公民依法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的志愿者社團。該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謹奉“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宗旨,圍繞“學法、用法、普法、援助”這一核心大膽嘗試,盡其所學積極為在校學生和社會弱勢群體服務。
根據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成立的宗旨,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的日常事務及開展的活動,(這些已在上文中論述過了,這里不在贅述)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分析討論,論壇及模擬法庭等內部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基礎理論水平,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加堅實,還為對外援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首先為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實踐平臺,有利于自身理論的提高,真正體現了“法律援助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61548;
其次,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給學生提供了解社會法律需求的窗口,促進學生良好法律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法援通過對外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與援助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無償的法律咨詢,案件等,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們自己的專業技能,真正地做到了邊學習邊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能夠為貧困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務創造一種很好的法律援助模式。“法援所承辦的每一件案件都是貧困者的案件,這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最普通民眾的法律需求,使學生在承辦具體的案件中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司法公正。在這樣的案件中進行律師職業道德教育所達到的效果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可能達到的。這有利于培養承辦案件的學生對于全社會特別是當事人的責任心,培養學生對于實現司法公正目標的奮斗、獻身精神。學生在辦案中能夠培養社會正義感和職業道德,從而使法律援助案件有質量上的保證。”&61549;
總之,大學生法律援助的存在不僅可以使法援的成員學到法律方面的知識,更能學到社會實踐的本領。我們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于社會,不僅把我們所學的理論得到了應用,還鍛煉的我們的溝通交際等綜合能力。
(二)、大學法律援助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是一個面向社會經濟困難的公民依法提供無償的法律服務的志愿者社團。學生法律援助中心自它成立起的第一天就謹奉“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宗旨,圍繞“學法、用法、普法、援助”這一核心大膽嘗試,盡其所學積極為在校學生和社會弱勢群體服務。從該中心的性質就能看出它的成立對社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河子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每年利用節假日和法制宣傳日開展的法律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法律法規,一方面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法律知識,增強了他們的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使廣大群眾受益。另一放方面也為國家普法,進行法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年來,法援通過定期的普法宣傳,法律知識講座和舉辦法律咨詢等多種活動方式,使法援在學校師生和觀大市民及周邊團場連隊里有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來,該中心立足于團場,扎根團場,在團場司法辦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實踐基地,為團場職工全心全意服務。另外,法援以節假日為契機,廣泛開展市內街頭的法律咨詢活動,接觸到諸如勞動糾紛,債權債務糾紛,離婚財產等各種常見的法律問題,為不少的人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法律援助中心安排由人員值班,接受來訪、來電咨詢。一旦遇到無法一次性給予答復的疑難糾紛,我們會向我們強大的依靠力量——法律系精通各部門法的老師請教,集體協商爭取找到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案,以解決當事人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