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環境治理國際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良好的水資源環境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水環境治理工作不斷完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該文分析了國際上水環境治理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我國水環境治理的措施。
關鍵詞:水環境治理;監管;宣傳
1其他國家水環境治理的先進經驗
1.1通過立法治水
一些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注重經濟發展速度,忽視環境資源保護,導致了水資源污染等嚴重問題。美國等一些國家通過立法有效地保護了水資源,比如,美國針對河流污染問題,于1899年出臺《垃圾法》,同時為了防止工業污染,美國又于1984年制定了《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之后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清潔水法》[1]。1984年以后,美國又進一步頒布《海洋帶管理法》和《海洋傾倒法》為水資源的保護提供法律基礎,同時也對各類污染排放起到限制和約束的作用。
1.2通過新技術保護水資源
一些國家運用大量創新技術治理水污染、保護環境。比如,美國在治理水污染時,推行了廣泛的創新理念并運用了各種新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也保證了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他們把國家研發出的新技術,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將待排放的廢水通過沉淀、中和、絮凝等進行初級處理,再通過生物法進行深度處理,將待排放的固體廢棄物分類后集中送往垃圾焚燒部門,產生的電能供周圍居民生活使用。該方法的推廣解決了指標居高不下的水污染問題,又不會因為固體廢棄物的不規范處置而對水環境造成威脅。
1.3通過整合各種資源保護環境
在國外,呼吁社會力量保護水資源,激發群眾保護環境的熱情,已經慢慢成為人們認可的環保方式。在水污染形勢較為嚴峻的地方,政府不僅通過大力宣傳、積極引導使人們逐步樹立起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的良好意識,也會組織部分企業和慈善機構對已經造成污染的河流和湖泊進行募捐活動,將捐款作為政府治理水污染的經費,同時通過拍攝公益廣告、組織娛樂明星宣傳,讓治理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行動深入人心。
1.4通過教育途徑保護水資源
教育少年兒童保護水資源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在日本,幼兒很早就學會了如何對不同垃圾進行分類,能夠分清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如果能夠從小培養起孩子們保護環境的意識,那么全民共創環保的整體素質就會大幅度提高,水環境也就會得到持續有效的改善。
2國外先進經驗對我國水環境治理的啟示
2.1加強立法,依法管理
國外通過法律手段加強對水環境的管理,以法律形式制約污染環境的行為。因此,在我國水環境治理工作中,要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排污單位有法可依,同時相關部門的監督工作也要及時跟進,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法律的制約作用。
2.2加強教育,從小做起
我國對青少年的環保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教育教學的投入不夠,造成了環保教育流于形式的現狀[3]。因此環保教育的開展應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作為開端,讓孩子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美、尊敬大自然的美、維護大自然的美,從心底里萌發出對大自然的敬畏。
3我國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需要改進的幾點建議
3.1明確責任
許多較難監管的偏遠地區,人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還不夠強烈,水體污染較為嚴重,政府部門可以采取分管水源的方式來解決這類問題。一些偏遠地區的獨立湖泊和河段可以分包給個人,由個人來做水源地責任人,能夠起到較為廣泛的監督作用。對水源的保護獎懲分明,將水質級別與責任人的獎懲掛鉤,從而提高保護水資源、監督水質污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2調整產業結構
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是有限的,而合理的工業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再生能力,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起到發展經濟、控制污染的作用。各級政府部門應考慮關、停、并、轉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價高的企業,取而代之以節水、循環、治污工藝先進的企業,同時對耗水大的農業結構進行適當調整,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減少水稻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將農業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3.3利用先進的監控設施
我國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已日漸成熟,可以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監控到許多監管死角。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實施監控:首先,可以對地域內的水質情況進行監控,24h監控水質顏色、溫度、流速等的異常變化,及時反饋給環境管理部門,防止因為赤潮、道路交通事故、重大污染事件等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其次,可以配合環境監察部門對周邊的工廠及企業的偷拍偷放等違法行為進行全天候監督。
3.4利用經濟手段
對非法排污的企業,各級環境管理部門除利用技術手段加以監管,還應配合合理的經濟手段來加以管理,對于超標準、超總量的排污問題,在堅持按日計罰的同時,對于超出排放標準、排放總量的部分,采取按照標準采用新技術所需花費的成本進行處罰,倒逼企業改進生產方式,保持出水水質達標。
3.5利用互聯網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開辟出共享平臺、公開平臺,讓人們逐漸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激發保護環境的熱情,共同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4結語
綜上所述,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水環境治理經驗,我國可以通過完善法律法規、推廣應用新技術、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宣傳教育等方式使人們認識到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并建立攜手保護環境的主動性。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也要根據該地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調整產業結構、明確分管責任、全天候監控、合理處罰以及加大網絡宣傳等方式進行水資源環境的宣傳保護,從而增強我國的水環境治理效果,建立水資源保護的全民自覺性。
參考文獻
[1]田艷敏.淺析國外環境資源保護法律制度的成功經驗[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3):197.
[2]沈百鑫,劉偉,陳麗萍,等.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下對我國水權的再審視——基于中國、德國與歐盟水治理的比較視野[J].國土資源情報,2016(7):4-16.
[3]吳舜澤,姚瑞華,趙越,等.科學把握水治理新形勢完善治水機制體制[J].環境保護,2015,43(10):12-15.
作者:宋強 單位:秦皇島市環境保護局海港區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