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3P”分析
石油化工行業的生產特性,其日常生產中存在各種形式的危險或危害;而在這些危險或危害轉化成事故前,其間受多種屏障的保護。從大的分類來看包括裝置或設備本身的安全(Plant)、過程安全或是說流程控制(Process)和人的行為控制(People)。每一個P可能包括多個不同的屏障,比如裝置安全中可以包括某一反應器的工藝參數設置、自動聯鎖系統、消防保護設施等不同的屏障(也是保護層);過程安全中的程序設計(SOP)、變更管理控制(MOC)等屏障。值得注意的是,3個P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是裝置或設備本身是否完好,賽科“9•8”事故就是因為閥門螺栓本身質量存在缺陷引發的;其次為流程控制,在此范疇內,目前有《道化學公司火災及爆炸指數評價法》、《安全評價的六階段法》等方法對化工生產過程的危險性進行評價分析,竭力減少Process中的缺陷,以期達到較少安全屏障中的空洞;最后是對于人的行為的控制。只有這些控制屏障全部出現漏洞也即是失效的情況下,才會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見圖2)。雖然裝置或是設備的安全是作為風險屏障控制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包括BP在內的很多國際知名的石油化工公司在之前的安全管理中還是未予以足夠重視。國際上通行的事故金字塔模型和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協會(OSHA)用于衡量企業安全管理方面的指標,一直用死亡、損失工時事故、醫療處置、現場急救、未遂事故或不安全行為之間的比例來闡述,而缺乏工藝安全指標的輸出值的比較;這使得行為安全一度被各石油化工企業予以充分的重視而工藝安全則受到冷落。然而,近年來工藝安全已經越來越得到重視。BP在2005年的德克薩斯煉油廠事故后加大了對于工藝安全管理的力度,OSHA也在2009年出臺了關于工藝安全指標評估的試行規定(REC-OMMENDEDPRACTICE754FIRSTEDITION推薦慣例754第一版)。
2“3P”應用
賽科作為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和BP公司的合資公司,秉承了股東方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先進理念,指導實施公司的日常生產。在公司的HSSE(健康、安全、保安、環保)管理方面,賽科按照安全管理三要素(3P)理論,強調對于裝置、過程和人員的控制,來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以下列舉賽科的日常安全管理實踐,來看一下3P理論在化工裝置的實際應用。
賽科通過對于OSHA新的推薦規范,結合自身工藝特點,制定了公司新的安全金字塔(如圖3所示),從不同等級的工藝安全指標、行為安全指標兩個方面來評估和衡量日常的安全業績。事實上,賽科自2005年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已實施了長期的行為安全的輸出指標,并與相關的國際指標和公司所在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的同行,建立了直觀的對比。現在,該公司已經擁有一個更為強大并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工藝安全輸出指標,雖然還無法與其它同行進行比較,但是對于其自身的工藝安全管理所帶來的變化和意義是巨大的。首先,為了取得工藝安全金字塔上的有關數據,賽科設計了詳細的統計表格來采集更多的月度考核指標(見圖4月度考核指標),比如安全儀表動作次數(SIS)、機械停車動作次數、泄壓設施動作次數、關鍵設備完好率、壓力容器按時檢查率、消防設施完好率等。而上述這些設施或設備指標的完成程度,體現了第一個P即裝置本身的完好性;通過這些數據背后實際的大量工作,來確保Plant這一風險屏障的可靠性。
其次,賽科也采集其它一些指標,如變更管理(MOC)的符合率、現場檢查和管理層安全會議行動項的關閉率、作業許可證實施的符合性等,來確保Process這一環節的屏障沒有漏洞發生。最后,通過各類管理手段,諸如員工主動報告事故或風險的網上自動登錄系統、包括承包商和員工在內的未遂事故報告及獎勵機制、定期的承包商違規率統計分析,來加強對于最后一個環節——人員行為的控制。事實上,各種不同的管理手段在其實施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絕不是割裂的,而是將對于裝置、過程和人員行為的風險屏障保護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從而最終起到避免事故和傷害發生的作用。
3結語
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特性,決定了它不能將所有的風險或危險徹底移除。設備老化、環境腐蝕、工藝變更、交叉作業等因素,時刻都會給包括裝置、過程和人員在內的控制屏障帶來新的孔洞。作為化工行業的從業人員,特別是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依據安全管理三要素(3P)的基本原理,切實抓好現場的各項安全工作的落實,以工藝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帶動行為安全業績的改善,根本上防止任何事故的發生。
作者:徐少波徐志榮單位:上海消防總隊化工區支隊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