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協調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能源工程》2017年第6期
摘要:利用脫鉤指數對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關系的協調性進行探究,得到以下結論:(1)2003-2016年臨沂市GDP呈上升趨勢,工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動趨勢,第三產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羅莊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占臨沂市總體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最大,蘭山區、郯城縣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下降趨勢最為明顯。(2)整體年份來看,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關系屬于相對脫鉤。分年度來看,2007-2008年與2014-2015年度屬于絕對性脫鉤,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屬于擴張性負脫鉤,其他相鄰年份屬于相對脫鉤。最后,從法規制度、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及差別化的區域政策等方面提出提高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協調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發展;能源消費;協調性;臨沂市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趨緊的環境約束和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臨沂市作為省際邊界和山東的南大門,雖然擁有獨特的商貿物流優勢、環境優勢、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等,但工業發展偏弱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其中,傳統產業比重大、產業層次低,低層次冶煉、重化工等項目在新增產能中大約在七成右,粗鋼、建陶等資源初級加工、能源消耗企業占六成以上。可見,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日益增長的矛盾較為突出。本文將重點利用脫鉤指數等對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之間的協調性進行衡量,以此為衡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并對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Tapio脫鉤狀態分析
模型參照脫鉤指數在評價區域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狀況的模型,本研究在脫鉤模型的基礎上研究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之間的關系,從時序上反映脫鉤狀態。
1.2數據來源
本文所有相關數據均來源于2004-2017年《臨沂統計年鑒》。為了保持研究區域的一致性,本文所涉及臨沂市的區域具體包括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郯城縣、沂水縣、蘭陵縣、費縣、平邑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
2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現狀分析
2003-2016年臨沂市GDP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3年的834.6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4026.8億元。工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動趨勢,由2003年的41.22%上升到2006年的45.07%和2008年的44.93%,之后開始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2016年臨沂市工業比重為35.7%。分析其原因,拐點出現在2008年可能是:一方面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臨沂市的工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的提出迫使臨沂市產業結構開始調整轉型,進而使得工業結構在2008年前后開始出現下降趨勢。第三產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由2003年的35.7%上升到2016年的48.0%,上升了近13個百分點。綜上,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綠色發展的需求倒逼工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不斷上升。從表面上來看,雖然這種現象顯示了臨沂市的產業結構在不斷的優化調整,但從深層次規律來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的臨沂市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發展工業,以充分利用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帶動作用。2006-2016年臨沂市綜合能源消費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由2006年的1244.65萬噸標準煤上升到2016年的1854.77萬噸標準煤。其中,臨沂市各縣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變動趨勢整體也是上升的,但各縣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從所占比重大小來看,羅莊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占臨沂市總體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最大,在40%左右,是臨沂市能源消費的主要縣區。郯城縣、費縣以及蘭山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較大,三個縣區的比重之和在30%左右。從所占比重變動趨勢來看,蘭山區、郯城縣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下降趨勢最為明顯,這表明其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在向集約化方向演變;而其他地區的下降趨勢均不明顯,尤其是費縣、沂南縣等呈不斷增加的變動趨勢,這些地區需要注重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增長模式。
3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協調性的變動趨勢
利用脫鉤指數對2006-2016年臨沂市的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協調性進行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整體年份來看,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脫鉤指數為0.26,屬于相對脫鉤,這表明2006-2016年間,臨沂市的經濟增長速度要大于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分年度來看,2007-2008年與2014-2015年臨沂市的脫鉤指數為-0.04,屬于絕對脫鉤,這表明該年度臨沂市的能源消費是減少的;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臨沂市的脫鉤指數屬于擴張性負脫鉤,這表明該年度臨沂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小于能源消耗的增長速度,經濟發展是建立在大量的能源消耗基礎之上的,屬于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其他相鄰年份臨沂市的脫鉤指數均在0~1之間,屬于相對脫鉤,這與整體年份的脫鉤類型是一致的。分析相鄰年份與整體年份脫鉤類型不一致的原因,絕對脫鉤可能與2008年的經濟危機有關,由于高耗能行業受到影響較為嚴重,進而導致能源消耗開始有所減少;而擴張性負脫鉤可能與新常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有關,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臨沂市的第二產業疲弱和第三產業乏力逐漸顯現,進而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小于能源消耗速度。
4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4.1主要結論
(1)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2003-2016年臨沂市GDP呈逐年上升趨勢,工業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動趨勢,第三產業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從能源消耗方面來看,羅莊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占臨沂市總體能源消費量的比重最大,在40%左右。郯城縣、費縣以及蘭山區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次之,三個縣區的比重之和在30%左右。同時,蘭山區、郯城縣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所占比重下降趨勢最為明顯,這表明其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在向集約化方向演變;而其他地區需要注重其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增長模式。(2)整體年份來看,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脫鉤指數為0.26,屬于相對脫鉤。分年度來看,2007-2008年與2014-2015年臨沂市的脫鉤指數為-0.04,屬于絕對脫鉤;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和2015-2016年度臨沂市的脫鉤指數屬于擴張性負脫鉤;其他相鄰年份臨沂市的脫鉤指數均在0~1之間,屬于相對脫鉤,這與整體年份的脫鉤類型是一致的。分析擴張性負脫鉤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與新常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有關,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臨沂市的第二產業疲弱和第三產業乏力逐漸顯現,進而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小于能源消耗速度。
4.2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臨沂市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處于相對脫鉤狀態,這說明臨沂市經濟發展模式仍然屬于粗放型。因此,臨沂還需以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為契機,繼續加大經濟模式轉變力度。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不斷加強控制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相關規章制度,著實推進環境保護部門發揮其關鍵作用,確保經濟發展和資源消耗向綠色化、環保化方向發展;在融資制度方面,市政府應開展節能資金需求綠色服務平臺與政策體系,從精神與經濟上支持企業的各項節能減排項目。第二,逐漸調整產業結構。總體來說臨沂市產業內部結構失衡,第二產業高度依賴于資源能源,經濟效益長期低于預期期望,這一現狀一直困擾著經濟的發展。當前臨沂市應盡快調整產業結構,以擺脫一次能源將近枯竭的危機,盡量發展節能、高效、高技術的綠色產業,減少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能源的現狀,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加強現代商貿物流業的綠色發展。第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臨沂市應不斷提高產業、企業的資源利用率與減排標準,促進產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升級,形成高效低耗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同時臨沂的綠色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工業部門,而應圍繞其他產業部門,尤其是圍繞農業、工業以及商貿物流業,通過循環經濟產業鏈條的構建將臨沂市所有的產業部門有機結合起來。第四,制定差別化的區域政策。比如,蘭山區應重點建設食品、板材、有色金屬、機械、儀器儀表五大產業園區,通過建立集約化的工業園區以提升經濟與能源消耗之間的協調性;羅莊區作為全市的“南工重地”,應把實施技術改造、產業鏈延伸作為傳統產業轉型的抓手,分階段、分行業逐步提高能耗、排放強制性標準,重點圍繞精細化工、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策劃實施項目,引導工業項目向循環經濟示范區聚集,促進集聚集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詩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與中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J].經濟研究,2009,44(04):41-55.
[2]沈璐.江蘇省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內在關聯分析———基于協整因果檢驗[J].當代經濟,2014,(21):130-131.
[3]蔣毅一,王皓良.中國工業能耗與工業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9,(04):114-116.
[4]孫葉飛,周敏.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關系及驅動因素研究[J/OL].經濟與管理評論,2017,(06):21-30.
[5]王玲玲.江西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實證研究[J/OL].經營與管理,2017,(12):84-87.
[6]徐成龍.欠發達地區工業綠色發展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東省臨沂市為例[J].經濟論壇,2017,(08):45-50.
[7]陳詩一,謝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政策初探———從臨沂治污事件談起[J].中國環境管理,2015,7(04):14-20+33.
[8]李嵐紅.經濟增長對我國能源消費的影響[J].特區經濟,2010,(08):263-264.
作者:鮑守真;徐成龍 單位:臨沂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