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事業單位若不對固定資產進行合理控制,可能會導致資產出現流失、閑置等問題,從而影響事業單位整體效能。因此,相關人員需對其予以相應重視,要深入研究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提出既符合自身事業發展,又符合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實際的管理措施,以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本文以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意義為切入點,剖析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優化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優化路徑
一、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意義分析
從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建設中的效果可以看出,其是基礎保障,關乎事業單位公共屬性的深化,尤其在復雜而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其還能提升事業單位抗風險的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積極意義。首先,可保障行政資金穩定支出,讓其始終保持良性運行效率。事實證明,利用固定資產能穩定其資本橫向和縱向流動,并將其流動情況直觀而立體地展示出來,從而讓相關人員制定針對性措施,以提升自身資本使用效率。其次,可賦予職能,強化現代公共服務屬性。事業單位核心任務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各項事業的建設提供一定支撐。而在固定資產管理視野下,能拓展事業單位服務空間,讓其精準定位自身服務發展方向,并均衡自身服務維度,從而不斷拔高自身的服務屬性。最后,可強化管理水平。由于固定資產涉及內容多而廣,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相關制度和機制,采取多種形式的管理手段,才能適應資產現代化管理環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單位整體管理水平。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分析
為進一步對事業單位現代化多元發展提供良性基礎,需要強化其相關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以在提升其使用效率的同時,帶來預期的現實價值。但從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軌跡可以看出,其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其效能,如監管、采購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才能保障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建設中的發揮。但從目前部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可以看出,其對該項任務存在一定誤解,如,意識、制度、具體落實及監管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進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
1.在意識層面的缺陷
相關管理人員未意識到固定資產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對事業單位自身建設意義。因而其將重點放在資產積累、資本支出及購置等維度上,而對形成的固定資產采取了忽略的態度,進而導致資產流失。同時,也沒有明確相關管理人員或部門,從而導致責任主體缺失,形成一種責崗脫離現象,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成為“空談”。
2.在制度層面的缺陷
眾所周知制度是任何事業得以發展的基礎,但從目前部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其存在明顯缺陷,當然其中某些條款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從整體性看:一方面制度未進行動態更新,導致管理方式處于低水平狀態,同現實情況存在明顯“代溝”;另一方面制度的制定未基于職能屬性,導致漏洞明顯且抗風險能力較弱,不利于長久穩定執行。
3.在落實層面的缺陷
只有將具體管理策略落實到具體、落實到個人,才能形成良性管理環境。目前一些事業單位開始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意義,并將其納入戰略高度,也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管理策略,但在組織、歷史等因素作用下,導致這些制定的管理手段并未執行,僅以粗放形式進行管理,進而缺乏準確而全面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
4.在監管層面的缺陷
事業單位在資金使用上擁有嚴格的使用和審批手續,但這并未涉及資產購進后的日常管理,如管理目標、使用標準及考核指標等,而這就使得一些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的管理上,缺乏規范化指導,缺乏正確的管理方向。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途徑分析
1.全面提升管理意識
若相關人員對固定資產缺乏一定意識,那么必然會降低資產使用效率,提升其流失率,故而應重視管理意識的建設。第一,要在固定資產基礎上,規劃涉及人員、部門等,并制定匹配的責任體系,以責任到人形式,提升各個人員和部門的管理意識。第二,要加強宣傳,提高全體員工對資產管理的認識,加強宣傳力度,從而增強管理意識。第三,要以會議為依托傳達管理要求和文件精神,以在提升相關人員政治素養的同時,提升管理意識,讓其主動作為、主動探索、主動建設,從而提升管理效能。第四,要搭建體系化培訓體系,培訓日常管理、采購及財務人員該項工作的專業素養,并加強這些人員的總體把控和分散管理,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管理模式。此外,需注意由于管理意識提升需要長時間培養,因此需形成常態化的培養體系,以保障各類人員思維意識的鮮活性。
2.以全生命周期為目標,優化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關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可借鑒一般企業為應對自身資產復雜和多樣化,而形成的全生命管理模式,如從最初的預算到最終程序的報廢處理。通過動態設計管理措施將資產集合為整體進行管理,除了能降低成本的損耗,還能提升其使用周期,進而提升其經濟效益。首先,深入研究自身固定資產屬性,如在結合內容管理基礎上,制定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體系化管理制度,以提升管理制度的針對性和效能性。其次,要明確各個環節的控制點,并依托管理實際制定相關績效指標,如購進審核程序、日常維護措施等,以為制度體系化和全面化奠定良好基礎。再次,要動態檢測全面管理制度的效能性,并在實踐過程中探究其執行和操作的效能性,剔除其中無用部分,以保障管理制度的鮮活性。最后,需制定定期審計制度,要聯動部門、人員等,進行上對下、部門對部門等的審計,以在監督制度落實情況同時,探究制度的不足,從而持續優化管理制度。
3.強化配置合理性,保障賬務真實性
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涉及內容可以看出,其需遵循相關會計準則,強化財務工作內容,以提升信息與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同時,還需采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對涉及的預算內容進行約束和優化。第一,在人才建設上,要吸納技能和素養過硬的人員,以形成全面人才框架。要形成體系化培訓形式,培訓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升其執行能力。第二,強化部門之間的聯系,即部門之間要進行聯動,如使用部門、財務部門及管理部門等,如聯動過程中結合日常使用和購置計劃等,以實現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并提升其利用率。第三,要強化配置的安全性,要強化定期清查和日常的管理與維護,以提升固定資產的安全性,降低其不必要的流失,如核對涉及賬目、定期盤點資產等。
4.依托管理任務,優化績效考核
事實表明,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主要是為了提升其效能的輸出,規范其資產使用,降低其財產的損失,進而提升事業單位服務職能屬性。而在此基礎上,需要制定匹配的績效考核措施,或動態優化原有績效考核體系,以完成管理任務。首先,要在管理任務和方向基礎上,制定績效指標,以提升管理效能,如閑置資產盤活率、執行情況查核表、標準與超額預算標準等,同時對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資產要及時入賬,杜絕資產盤贏、盤虧現象。其次,對于制定的績效指標,要對其進行定期定量考核,并將其作為業績考評的重要依據,以讓其中涉及的部門與人員,能各司其職,主動擔責,主動開展管理工作,以完善管理方式的不足。此外,需注意績效考核需結合內因和外因,如外界政策環境和內部人員調動,以保障績效考核的穩定性和科學性。
5.依托效率原則,提升信息化管理屬性
從信息化技術在事業單位滲透趨勢可以看出,依托其全生命周期制定的全覆蓋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其最為理想的管理狀態。當然,從目前事業單位管理情況可以看出,該設想還擁有一定距離。所以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即在對應固定資產內控和信息管理技術基礎上,將信息技術管理優勢和形成的固定資產內容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體系化、制度化的信息管理模式。首先,形成樹形管理體系,將資產管理內容利用性技術直觀而具體地展示出來,提升數據黏性,一方面汲取上級領導機關優秀經驗,如市局、省局等,一方面強化對下級機關的管理,從而為固定資產的使用和保值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月初、季初和年初,定期將固定資產盤點結果、購置計劃、報廢情況輸入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更新相應臺賬。在月末、季末和年末,組織開展對本單位固定資產的盤點,做出下一步規劃,并形成報表。綜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規范化管理,對其自身發展而言,具有良性意義,一方面能保障事業單位效能的發揮,一方面能為事業單位現代化發展提供一定支撐。所以,相關人員要對其予以相應重視,要深挖自身缺陷,制定符合自身發展方向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單位資本管理效率。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五個方面建議,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冬明.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國有資產管理,2020(12).
2.姜海燕.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2).
3.于繼紅.政府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1).
4.孫捷業.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1).
作者:周家華 單位:河南省氣象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