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的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綠色建筑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是大部分綠色建筑的運行效果卻沒有達到設計的目標,這顯然與我國發展綠色建筑,實現節能減排的理念不符。為了我國綠色建筑能夠真正地實現節能與環保,針對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管理現狀進行介紹,指出綠色建筑在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為我國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節能;運營管理;節能減排;經濟激勵;環保
0引言
近年來,在社會的巨大需求和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綠色建筑以較快的速度發展。截至2016年3月底,中國已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4195項,建筑面積達48728萬平方米,如表1所示,但其中運營標識項目僅245項,占總數的6%左右,也就是說90%多的綠色建筑是沒有達到綠色運營標準的,顯然這與我國發展綠色建筑、實現節能減排的理念不符[1]。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方案》中強調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理念”和“建設運營”,用科學的運營管理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2014年4月1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的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總結了8年來全國綠色建筑運營的實踐經驗和教訓,提高了運行效果在綠色建筑評價中的權重[2]。趙豐東等人針對北京市投入運行的綠色建筑項目進行現場調查研究,分析了綠色建筑在施工和運行環節存在的問題[3]。李圣英等人認為綠色建筑運營效果是反映綠色建筑水平的重要依據,通過天津地區某綠色住宅項目的運營評估,對項目在水體景觀、集中空調、室溫調節等方面存在的技術和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4]。本文為了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對我國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進而提高綠色建筑在運行階段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果。
1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現狀
所謂綠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化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5]。首先在運行效果方面,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就要嚴格按照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從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最大化地實現綠色建筑的技術、設備的運行效率。其次,在市場環境方面,由于綠色建筑運行成本較高,單純依靠市場調節機制很難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制定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已成為促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要措施。
1.1綠色建筑運行階段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現狀
節地和節材方面是由設計和施工階段所決定的,在建筑的運行階段很難起到很好的改善效果。故本文主要對綠色建筑在運營階段的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現狀進行分析。
1.2綠色建筑運營經濟政策方面
為了促進開發商、物業管理者、消費者的積極性,政府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各省份也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條件,相繼制定了適合本地區的經濟激勵政策,包括稅收減免、財政補貼、信貸激勵政策等一系列獎勵政策。
1.2.1財政補貼政策
在某些省份或城市,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可獲得一定的政府財政獎勵。如廈門地區,廈門市建設局和財政局共同制定的《廈門市綠色建筑財政獎勵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對于取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項目的建設單位,根據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可分別獲得30元/m2、45元/m2、80元/m2的補助。
1.2.2減免相關費用
在某些省份,獲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可獲得政府收取費用的減免。如內蒙古自治區規定,取得一星級的綠色建筑可獲得政府30%的城市市政配套費減免,二星級和三星級的減免程度更大,分別達到了70%和100%。青海省也了《關于加快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意見》的經濟激勵政策,對獲得綠色建筑運行標識的建設項目,按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分別減免30%、50%、70%。
1.2.3信貸激勵政策
綠色建筑相對于普通的建筑,其建設、運行成本較高,投資回收期較長。因此,一些省份為推動綠色建筑開發商的積極性,放寬了對有關綠色建筑項目的貸款條件,并給以一定比例的優惠政策。比如安徽省,針對不同的相關主體,制定了不同的金融服務政策。對于開發商,在開發綠色建筑項目的過程可享受降低1%的貸款利率的政策;對于消費者,在購買綠色建筑產品時,可享受金融機構下浮0.5%貸款利率的優惠。該項政策的制定不僅推動了信貸機構在綠色建筑方面的業務規?;l展,也提高了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項目的積極性及消費者購買綠色建筑的熱情。
1.2.4稅收優惠政策在某些省份,為了支持和鼓勵綠色建筑在運營階段的管理,若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相關規定的,可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廣東為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通過了《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綠色建筑的通告》,規定綠色建筑投入運行后,若獲得綠色建筑運營標識二星級、三星級或者獲得DBJ/T15—83《廣東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運行評價標識ⅡA級以上(含ⅡA級)的,可依法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
2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階段存在的問題
2.1綠色建筑在運營期間管理成本過高
相對于普通建筑而言,綠色建筑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因而在運行的管理過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技術人員和能耗監測設備來保證各項技術和設備的正常運行,進而導致了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成本過高,影響綠色建筑的推廣。以某獲得三星的綠色運營標識項目為例[10],其在運營中所用到的綠色建筑技術及增量成本比例如表3所示。根據我國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綠色建筑不僅要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產生明顯的效益。綠色建筑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是指綠色建筑在運行階段通過運用有效的管理和技術而節約的各種資源效益。間接效益指的是綠色建筑運行給人們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雖然這種效益不能給人們帶來直接的金錢利益,但這種效益在綠色建筑的效益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如何有效地將綠色建筑運行帶來的間接效益轉化為直接效益,以彌補綠色建筑運行成本過高的問題已成為當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2.2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
綠色建筑運營管理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過程,我們要全面考慮各個部門和人員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根據其在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11]。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的主體主要包括開發商、物業公司、用戶、政府。在當前的綠色運營管理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和運行管理機制,責任劃分不明確,導致各主體之間在運行管理過程中不能有效的合作,進而導致前期設計沒有考慮運行成本,后期綠色技術在實施過程中落實不到位,設備系統的參數不能達到設計的要求,使綠色建筑運行的效果大打折扣[12]。
2.3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
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制度體制和激勵體制兩方面的內容。首先在綠色建筑的制度體系中,并沒有強調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必須獲得運行標識,導致綠色建筑在設計階段和運營管理階段的發展嚴重失衡。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獲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運行標識項目212項,只占總數的5%。也就是說在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中,只有極少數是達到綠色建筑運行標準的。由于綠色建筑的能耗80%是在運行階段發生的,如果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達不到運行標識的標準,所謂的綠色建筑也就達不到真正的“綠色”。其次由于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各主體缺乏綠色建筑運行管理的動力。綠色建筑效益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難以得到回報。由于相關方面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或者激勵措施制定的不合理,導致在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互相推諉,很難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
2.4綠色節能理念不足,缺乏有效的宣傳機制
綠色建筑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宣傳與推廣,致使許多民眾對綠色建筑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而不知如何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與環保。比如垃圾分類這一舉措,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民眾是愿意進行垃圾進行分類的,但是有意愿參與垃圾分類的居民大部分都面臨著無法區分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問題,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往往也是蜻蜓點水。缺乏實際指導與具體知識宣講,使許多節能和環保措施的實行大打折扣。
3推進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的建議
針對以上在綠色建筑運營管理過程出現的影響綠色建筑運行的問題,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出發,借鑒國外綠色建筑運行管理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綠色建筑運行管理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引入碳排放交易機制
引入碳排放機制就是政府機構根據節能減排的目標確定本地區的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然后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綠色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進行精確的計算,通過市場的調節作用,引入社會資本的加入,合理制定碳排放的交易價格,進而將綠色建筑的減排外部效益內部化,最大化地減小運行成本的回收期。
3.2強化主體之間的合作
綠色建筑的運營管理是一個系統的管理過程,需要不同的參與者之間相互配合和合作,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出發進行管理。如圖4所示,在綠色建筑的設計階段,項目的投資方應邀請設計單位和物業管理公司開展項目可行性研討會,討論項目中綠色技術、設施的可行性,并最終給物業公司提供一份建設、運行成本的分析資料以及各設施的運營方案,以說明該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可持續性,為后期綠色建筑的運行提供參考資料。政府作為綠色建筑的主要推廣者,應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激勵政策,來正確引導建設者、物業公司和用戶之間的關系,明確各方的責任和利益劃分。用戶作為綠色建筑的使用者,物業管理公司加強對用戶的技術引導和綠色理念的宣傳,使用戶能夠按照綠色建筑運行標準來實現綠色建筑節能、節水等目標。
3.3加強申報綠色建筑設計、運行標識的聯系
針對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和運行標識項目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應在綠色建筑申報時進行一定的約束。首先在政府層面,應嚴格制定有關綠色建筑運行標識標識申報的法律和法規,對于獲得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要求在項目運行1~3年之內達到規定的運營標準,否則取消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的認證,并剝奪給與的相應優惠政策,甚至強制要求實行綠色建筑運行標準。其次在綠色建筑評價機構層面,創新綠色建筑的評價機制,引入全壽命周期評價機制,將綠色建筑評價分為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運行階段,總分為100分,每個階段的總分分別為30、20、50分,同時每個階段都有最低分標準,只有每個階段都達到了最低分標準,同時最終總得分達到60分以上,才能給予企業頒發綠色建筑標識證書。只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綠色建筑真正地實現“綠色”。
3.4加大綠色建筑理念的宣傳
在住宅小區定期開展各類宣傳和推廣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向居民宣講節水和節能相關的舉措、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等。首先編制《綠色建筑運行操作指南》,在《指南》中要詳細介紹各種節能設備的功能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節水器材的推廣和使用方法、垃圾分類和污水利用等具體的綠色環保措施,指導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確實施綠色建筑的運行管理,真正使用戶體會到節能環保的宜居環境。其次制作各種形式的節能和環保手冊,定期組織有關節能環保的宣講。通過這些措施對居民提高節能意識進而用實際行動來實現綠色建筑的“四節能一環?!蹦繕司哂蟹浅:玫闹笇ё饔?。
4結語
總之,綠色建筑要想實現真正的綠色,離不開有效的運營管理,而在綠色建筑的推廣過程中,由于運行成本過高、激勵政策不完善,各個主體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利益劃分不夠明確等因素,導致綠色建筑的發展很難有質的提升。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落實綠色技術措施,實現綠色建筑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設計目標,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大章,黃莉.《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解讀之六運行管理[J].建設科技,2016,(22):30-33.
[2]王建廷,劉盈.2014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變化及推進建議[J].建筑經濟,2015,(12):75-78.
[3]趙豐東,喬淵,孟沖,等.北京綠色建筑實施效果調研及驗收管理研究[J].建設科技,2014,(6):54-59.
[4]李勝英,汪磊磊,陳穎.天津地區綠色住宅項目的運營評估分析[J].建設科技,2015,(24):56-57.
[5]馬維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現狀與發展策略[J].建筑技術,2010,(7):641-644.
[6]徐偉,劉姍姍.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增量成本與效益研究[J].建筑節能,2016,(5):109-112.
[7]毛艷輝,王云海.基于碳排放的綠色建筑容積率獎勵額度測算[J].建筑經濟,2016,(6):88-91.
[8]李曉鋒,馮瑩瑩,陳娜.《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解讀之二節能與能源利用[J].建設科技,2016,(22):17-19.
[9]曾捷,呂石磊,李建琳,等.《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節水與水資源利用[J].建設科技,2015,(4):23-25.
[10]陽春,路賓,孟沖,等.北京地區綠色建筑運行實效調研分析[J].建筑科學,2014,(6):114-117.
[12]黃莉,王建廷.綠色建筑運營管理研究進展述評[J].建筑經濟,2015,(11):25-28.
作者:趙玉紅1;閆文哲1;穆恩怡2 單位:1.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