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的經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為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的完善發展提供政策建議。方法:運用文獻研究法和比較分析法,探索英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的特點及其對英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影響;了解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基本情況及其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結果:英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工作方式公開透明,管理流程清晰,評估方法嚴謹,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度高并且專業團隊充分協作。而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尚不完善,缺乏規范的流程、嚴謹的方法、合理的章程以及項目評估結果的落實機制。結論:建議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國指導,著手建立一個國家級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機構,抓緊構建公共衛生項目評估人才支撐網絡,并健全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傳播機制。
關鍵詞:
公共衛生項目;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管理流程;評估方法;英國
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是指對公共衛生項目(如高血壓預防項目、戒煙項目、健康運動提倡項目等)的開展狀況,包括項目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成本—效益性、項目施行帶來的社會效應和社會影響等內容進行的系統的研究。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通過客觀、真實可信的評價,追求有限衛生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更高的質量和效益。慢性病已成為我國面臨的主要健康威脅,應對慢性病帶來的巨大挑戰,完善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經驗表明,通過將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引入決策,為公共衛生項目開展決策提供循證證據,對推行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的健康干預手段,提高優質高效公共衛生項目的執行度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我國目前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發展相對滯后,缺乏完善的評估體系。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在發達國家已取得較大發展。
英國國家衛生醫療質量標準署(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NICE)憑借其對公共衛生項目、健康干預項目的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科學嚴謹的評估方法,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依據,在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領域的研究和應用都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本研究通過對英國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進行梳理歸納其先進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現狀討論其借鑒意義,為我國形成更加科學的公共衛生項目政策制定機制提出可行的建議。
1英國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管理流程和技術方法
NICE是一個非政府部門的獨立公共機構,主要負責衛生技術(包括藥物、公共衛生項目和醫療技術等)的評估,制定衛生領域多類國家指導,為英國衛生部和國家醫療衛生服務系統(NHS)的重要決策提供證據和支持[1-2]。NICE從2005年開始至今已了57項公共衛生指南[3],其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管理流程清晰,嚴格遵循流程;技術方法嚴謹,始終處于國際前沿。
1.1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管理流程NICE對公共衛生項目評估設定了精細流程,組建的項目評估團隊負責協調評估參與者,按流程完成項目評估并最終向社會評估結果。
1.1.1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參與者。對每一個評估項目,NICE組建項目評估團隊,協同合作完成每個項目的評估及相關指南的制作。每個評估項目的參與者主要包括相對固定的公共衛生項目中心(主要負責選題和任務委托分派)、咨詢委員會(主要負責決策制定)、臨時組建的專題項目管理團隊(主要負責管理協調工作)、外部研究團隊(主要負責評估研究)、利益相關者以及指南制定和執行的相關支持團隊等。CPHE(TheCentreforPublicHealthExcellence,CPHE)是NICE公共衛生指南制定的總負責機構,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宏觀管理和行政協調工作,總體把控指南質量,確保指南及時更新、證據可靠、與現實問題相關等。公共衛生咨詢委員會(PublicHealthAdvisoryCom⁃mittee,PHAC)。PHAC基于內部或外部收集的相關證據,結合干預措施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制定相應的措施指南。PHAC由CPHE任命,包括委員會主席在內約12~18個成員。主席通常由項目相關領域的醫學專家或學者擔任,其余成員包含6~12個任期3年的核心成員,以及在某一項目開展過程中臨時指定的主題專家成員。專題項目管理團隊(NICEprojectteam)。專題項目管理團隊是NICE開展某個項目時臨時組建的,僅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存在,其職責包括對證據的系統性回顧和評審或檢查指導、確保術語的正確等。NICE專題項目管理團隊通常由13~15個人構成,有1~2個項目經理,負責管理整個項目團隊。外部研究團隊。NICE在制定公共衛生指南時,可能需要委托相關的領域外部專家團隊(大多來自高校或研究機構)進行研究。外部研究團隊通過兩種形式參與決策:一是以書面形式向PHAC提交評估報告和專家意見;二是部分成員參與指南制定論證會接受PHAC提問。利益相關者。NICE在制定公共衛生指南過程中,利益相關者(包括病人、護理員、相關商業機構如藥企等)高度介入。任何個人或組織只要符合NICE關于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均可申請注冊成為利益相關者,在NICE指南制定的過程中提供建議、進行監督。利益相關者在確定項目主題和公開咨詢環節通過電子郵件、NICE官方網站和參加PHAC論證會議的方式參與項目評估和指南制定,提出評價和建議,NICE對其進行反饋并向社會公布,PHAC將其中合理部分納入決策依據。
1.1.2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指南制定和的管理流程NICE制定公共衛生指南的過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選題、項目評估、論證和決策、指南,具體流程及大致時間分布見圖1。
1.2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方法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方法是基于循證決策科學理念的應用,NICE評估綜合多種技術方法并且注重方法應用上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以保證評估結果為決策提供最佳證據。
1.2.1科學合理的實踐證據評估。(1)文獻研究。評估團隊收集證據,并對其進行系統綜述,對項目的功效、有效性證據的準確性、精確性等進行詳細分析。(2)公開咨詢。NICE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的監督,通過公開咨詢等途徑,不僅確保極高的公眾參與度,還拓寬了證據收集渠道和項目評估路徑。(3)實地調研。當公共衛生項目涉及全新的、具有爭議性的領域時,NICE會展開實地調研,預測相關政策建議在執行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了解指南執行和政策轉化的難易程度。
1.2.2經濟學評估。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中堅持公平與效率并重原則,經濟學評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過經濟學評估,可利用量化指標,對比每個項目的干預成本、健康產出關系評估項目效果,為公共衛生項目是否適合推開提供科學合理的經濟學證據。經濟學評估主要基于四種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4]。NICE較推薦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2.3NICE指南相互引證。指南間的相互引證是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重要方法。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過程中,項目和衛生技術彼此相關,各類指南也并非孤立存在,指南之間存在交叉。指南相互引證,增加準確性的同時,減少了重復性研究,節省了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資源耗費。
1.3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總結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始終遵循嚴格的管理流程和嚴謹的評估方法,具體而言,具備以下優勢。
1.3.1專業團隊充分協作并提供獨立意見。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過程中,PHAC、專題項目管理團隊、外部研究團隊等多個多專業跨學科的團隊明確分工、獨立研究的同時相互協作,依據各自的專業特長,為項目評估、指南制定提供專業建議。
1.3.2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方便的參與渠道。NICE鼓勵利益相關者參與項目評估,并提供了電子郵件、NICE官方網站和參加論證會議三種渠道,征求其意見并接受其監督。極高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度使得無論是病人、醫療服務提供方、藥品或器械生產者以及社會大眾都能很好地接受NICE的指南。
1.3.3工作方式公開透明,管理流程清晰。NICE在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過程遵循嚴格的管理流程,每一環節均實行標準化管理,并堅持循證、透明、公開、利益相關者參與的原則,都有利于確保評估和指南制定的質量和科學性。
1.3.4評估方法嚴謹科學。NICE制定了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方法指南,并嚴格遵循指南中的評估方法,多種評估方法擇優選取或交叉使用,既保證了評估方法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又確保針對特定項目評估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并且保持持續關注,以保證一旦有相關最新證據發表,能夠及時更新評估結果。
1.3.5評估結果政策轉化順暢。NICE作為非政府部門的獨立公共機構,被賦予了制定全國指南的職能。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是項目是否推行的決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這樣的流程機制保證了評估結果不僅在決策過程中得到采納,還通過國家指南得以應用。
2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現狀
我國公共衛生項目建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步伐很快;而我國公共衛生項目的評估工作起步更晚,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和與國外研究機構的合作交流中開始逐步得到發展[5]。目前我國在國家層面并沒有類似英國NICE的專門的公共衛生項目評估評估機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機構以科研機構為主,主要是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少數掛靠在高校、研究所和醫院等單位。目前,已有學術研究得到發表,根據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平臺進行文獻搜索,僅研究高血壓干預項目評估的文獻就有254篇,但是,發表質量層次不齊,而且極少數采用了先進的經濟學評估。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起步晚,雖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評估管理流程和方法指南缺失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缺乏國家層面評估機構以及完善的評估體系,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評估流程和方法指導。由于行政主體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不足,現有開展評估研究的學術機構間合作零散,缺乏宏觀統籌規劃,并且評估研究方法缺失,質量也有待提高[6]。
2.2項目評估透明度不足我國公共衛生項目指南或規劃通常由相關機構和部門直接制定,整個項目評估過程主要由專業人員參與,利益相關者參與程度低,缺乏公眾意見表達渠道,存在高度不透明現象。
2.3項目評估證據收集難度大由于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制尚未形成并且沒有提供可靠證據的數據庫平臺,項目開展過程中根據非評估標準收集的數據難以被直接應用于項目評估,特別是經濟學評估中。
2.4項目評估結果決策轉化難由于缺乏專門的國家級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機構和決策轉化機制,評估結果政策轉化程度極低,評估結果一方面難以應用于是否推開某個項目的決策中,另一方面也難以轉化為實際實施指南。
2.5項目評估成果利用率不高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通常只是零星于某些期刊雜志,或以課題形式匯報給衛生部門,沒有專門的的信息平臺進行統一收集、公布的工作,限制了信息交流,公眾對研究結果的知曉度低。
3英國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對我國的啟示
基于我國國情,借鑒NICE評估體系的先進經驗,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工作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3.1英國NICE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國指導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流程透明度不高,公眾介入程度極低,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建議參考英國NICE的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對其不斷完善:制定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章程,保證評估過程的標準化;在國家指導中確立公開透明原則,引入社會公眾對項目評估進行監督;確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過程中允許利益相關者參與;完善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方法,確保評估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規范公共衛生評估流程,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
3.2建立國家級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機構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缺乏一個進行統籌規劃、協同管理的評估體系,相關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無法保證。根據歐洲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發展經驗,建議建立一個國家級公共衛生項目評估機構,協調各方相關部門和機構,形成分工明確、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公共衛生項目評估體系,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公共衛生決策依據,確保患者能享受標準化公共衛生服務。長期來說,為保障程序順暢運行,需要在國家層面構建一個獨立的評價機構,負責組織協調相關研究和流程技術把關。構建一個國家級的衛生項目評估機構對提高公共衛生項目評估、衛生技術評估的學科地位和決策層面的影響力具有積極意義。
3.3抓緊構建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評估人才支撐網絡未來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必然需要三類知識和技術人才支撐:第一類是從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的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專家;第二類是進行基于社會選擇、政治需求、財政可持續性等因素的宏觀政策導向評估的公共政策和衛生政策專家;第三類是提供項目執行具體環節咨詢的利益相關者代表。需要鼓勵相關的人才培養,加強現有人才的評估專業培訓,積極構建科研合作網絡,將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專業機構緊密聯接起來,通過一定的人才培養和合作磨合周期,我國公共衛生項目評估將得到穩定的人才支撐。
3.4健全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傳播機制,推動評估結果的政策轉化在公共衛生項目評估中,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的宣傳十分重要,建議加強對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的傳播、政策轉化和推廣。一方面,完善信息傳播渠道,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建立和持續維護信息傳播的網絡平臺,注意專業語言通俗化,為公眾獲取評估結果提供渠道。另一方面,提高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決策轉化,在加強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相關機構自身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將評估結果轉化為推行政策,并將政策建議細化為具體的行動策略,推動公共衛生項目評估結果的決策轉化。
參考文獻
[1]CulyerA,MccabeC,BriggsA,etal.Searchingforathresh⁃old,notsettingone:theroleofth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J].JournalofHealthServicesResearch&Policy,2007,12(1):56-58.
[2]UKDepartmentofHealth.HealthandSocialCareAct2012:Chapter7,ExplanatoryNotes[S].UK:UKDepntmentofHealth,2012.
[3]RawlinsMD.NationalInstituteforClinicalExcellence:NICEworks[J].JournaloftheRoyalSocietyofMedicine,2015,108(6):211-219.
[4]DrummondMF.Methodsfortheeconomicevaluationofhealthcareprogramm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5]吳博生,陳英耀.加強公共衛生項目管理的思考[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1):1-3.
[6]趙琨,隋賓艷,郭武棟,等.衛生技術評估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4):87-89.
作者:呂蘭婷 張雨軒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