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資源下的藏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信息網絡是師生學習、交流、溝通、合作的平臺。藏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聽音能力,讓學生掌握藏文書法的書寫方法,提高學生的會話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利用網絡資源搭建互動學習的平臺。
【關鍵詞】網絡資源;藏語;文教學效率;策略探究;藏文書法
本文的思考基點是立足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藏漢“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而立論的。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的部落,天祝藏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屬甘肅省武威市。天祝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是華銳藏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截至2013年,天祝縣境內共有藏、漢、土、回、蒙古等2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7.14%。藏語是藏民族文化的母語。目前,在天祝縣所轄的十四鎮五鄉均有藏漢“雙語”小學教學點,天祝縣民族中學是自治縣唯一一所藏漢“雙語”寄宿制完全中學。藏語文教學在農牧區的“雙語”學校和民族中學均占有很重的份量。本文立論的基本事實,一是由于天祝縣周邊均為漢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民族融合的深度加劇,藏語語境逐步缺失,會說藏語的孩子越來越少,給藏語文教學造成嚴峻挑戰,而運用網絡資源提高藏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就是一個有力的抓手;二是縣域內的電教設施設備配備和信息技術運用實踐均走在省內前列,民族中學的中國藏族中學網絡平臺是全國藏區的教學類品牌藏文網站,這些優越條件為藏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三是國際通用的計算機藏文喜馬拉雅字體為藏語文的網絡學習交流創造了便利條件,使藏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成為可能;四是我校教師累積開發的藏文類教學軟件及課件,改變了我校、我縣乃至全藏區藏漢“雙語”學校傳統的授課方式,成功地將藏漢“雙語”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美融合,在全國藏區起到了排頭兵和領頭雁的作用,在學校內部形成了師生共享網絡成果的良好氛圍。網絡教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網絡是師生學習、交流、溝通、合作的最好平臺之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藏語文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學好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藏語文教學服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不斷獲得新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師生的教學活動與時代同步,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人間奇跡。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現代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一。教師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要創設濃烈的學習氛圍。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中國藏族中學網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情境,也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喚醒學生的情感以及內在的求知欲、好奇心,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并進入自主式學習的最佳狀態之中,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在講解梁思成的《千篇一律,千變萬化》一文時,我把有關教學資源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利用圖片、背景音樂等素材創設出符合課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課堂氣氛,在講課中適時利用數字電影、動畫,通過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演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令人驚喜的是,原來在學習上有差距的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老師們發現,他們其實一點都不比那些好學生笨,在對網絡的理解、掌握和運用過程中甚至還有優勢。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藏民族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從小在藏區長大,受到的自然都是藏區文化的熏陶,這樣藏族學生在思維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種背景下,這就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方面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排斥和阻礙,甚至可能成為制約構建藏語文高效課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認為,為了能夠打造藏語文高效課堂,最主要的任務應該還是培養藏族學生的學習思維,必須要從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入手,幫助藏族孩子們打開眼界。例如,我們在學習高中課本中的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中《哈姆雷特》這個憂郁快樂相容的復仇王子,受到世人的批判或贊同,這篇小說在英國乃至于全世界的影響尤為客觀,在講到高中課本中的《哈姆雷特》課文時,我們高中藏語文教師有必要先為學生介紹一些這本著作的背景,比如: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來描述課文中的內容的同時,拓展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讓學生掌握文中的人物,再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對哈姆雷特這一人物的認識程度。常說:“一千個人的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藏語文教師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打開孩子們的思維,目的是讓每位同學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使他們敢想、敢說、還敢提出問題來質疑。讓同學們逐漸意識到聯想思維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就意味著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又例如,我們在上西北五省區高中教材第五冊中的《八大藏戲之一•朗薩雯波》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網絡引導同學們對藏戲的文化與歷史進行了解與挖掘,比如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就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是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大多數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得名。藏戲起源時間是八十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它是在十七世紀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出來的,后來,逐漸形成了以唱為主的生活化的表演,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這些知識可以通過網絡讓同學們看視頻的方式理解掌握。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能夠讓同學們掌握《八大藏戲之一•朗薩雯波》一文的內涵,本文反映農奴制社會尖銳的階級斗爭劇目,文中塑造的一個農家女從被領主強迫定親,到搶婚和成家生子后受迫害,一直到致死,而由于心不甘還魂成佛的過程。除了這些還可以為同學們介紹一下藏戲的另外七戲,再如:《八大藏戲之一•卓娃桑姆》,這個類似于《西廂記》,為藍色面具藏戲覺木隆戲班及其藝術流派的保留劇目,據傳為十七世紀中晚期,門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加措根據門巴族歷史傳說和藏族民間故事《倆姐弟》創作而成的。這些知識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掌握藏戲的有關知識。看看藏戲跟其他作品有什么區別,有什么特色等等,這樣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知識,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思維往往會是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與行動,思維有多遠,你就可以走多遠。我們高中藏語文教師在打造高中藏語文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首先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培養,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聽音能力
傳統的藏語文聽力教學,主要是靠錄音機和教師本身來完成的。錄音機播放聽力材料,單調煩悶,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倒帶的麻煩也容易使學生精神分散。而采用多媒體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形象生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聽力中的難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聽力。而且,在播放中,操作自如,教師可以隨意播放,任意前進、后退、反復。學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找到并重復聽。這一點是錄音機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利用網絡進行聯機聽力練習,學生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操作,實現藏語文聽力教學的因人而異,學生的個性也得以發展。
三、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會話能力
為了教師在藏語會話課上更好地訓練學生藏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聽話、說話、對話的能力,培養學生間、師生間交流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筆者嘗試利用網絡資源創設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說話的積極性。如《我的家鄉》一文中全面介紹了雪域高原的美麗,藍天、白云、雪山、草地映襯下的山水、樹木、村莊以及名貴的中草藥、藏草藥和動植物資源使藏區不僅風景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我通過圖片和視屏資料充分展示了這些內容后,讓學生用藏語解說自己家鄉所處的位置、名勝古跡、民俗風情、土特產品等,營造人人有話說,人人爭說話的學習氛圍,實現了“個體間對話”向“群體間對話”的轉變。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想說話、敢說話、常說話成了常態,能用藏語唱歌、演說、講故事的學生不斷涌現,學生良好的語言實踐能力得以持續提高和發展。
四、讓學生掌握藏文書法的書寫方法
藏文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是藏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株奇葩。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不僅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和重大的影響。把藏文書法引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意義十分重大。藏文書法的初學者都從楷書入手,這里就以楷書書寫為例談一談書寫方法。藏文的30個字母中,有九個字母屬“長腳型”,即下部筆劃延伸較長。如果把一行作上中下三等份,長腳必須寫在下部邊線。其它非長腳字母則分別居一行的上中部。如果把一個字母所具有的寬度納入與橫行的三等份相等距離的豎行三等份中,就好比把一個字母裝進了“九宮格”。字母筆劃在這一“九宮格”中的各個部位各有名稱,或稱“眼”“肩”,或稱“腹”“足”,各具特色。藏文結構的書寫特點是以基字(字根)為中心。前加字要寫在字根前面,上加字寫在字根上面,下加字寫在字根的下面,元音字母寫在上加字上面,后加字寫在字根后面,又后加字寫在后加字后面,其書寫是按基字的前加、上加、字根、下加、元音、后加、又后加的順序依次進行。上述這些藏文書寫方面的基礎知識,僅僅靠老師的言傳身教,費時費力之外,見效也比較慢,但通過多媒體反復演示和學生反復練習,再經老師適時點撥書寫技巧,掌握起來就會輕松很多。
五、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哲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給他們打拼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同時,讀課外書也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提高寫作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閱讀,是中小學生一種不可或缺的良好習慣。網絡多媒體手段可以實現學生聽、說、讀、寫、思、練等學習活動的一體化,可以實現抽象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在教學實踐中,我結合閱讀教學實際,把課本中的相關內容用課件羅列出來,將內容豐富的知識簡便快捷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積累知識、開闊眼界、啟迪思想等方面均有很大幫助。在此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詞匯、語法、課文內容的理解,采取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模仿網絡范讀,自主閱讀課文,看誰讀得快,看誰的發音準,看誰理解的透徹。長期堅持的結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六、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文的本質是快樂的,當學生樂于進行寫作時,就會體驗到寫作是心靈酣暢淋漓的情感釋放,是一件順乎自然、水到渠成的樂事。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依托鮮活的生活情境進行寫作教學。藏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網絡資源可將抽象的文字擴展為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多種媒體交織的立體情景,其中,生產生活素材和知識性資料非常豐富。如果教師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同時,鼓勵學生在觀察中勤于動腦,學會分析事物,注意感性經驗的積累,用準確的語言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就會促使學生將閱讀與感受、體驗與想象有機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我的成功做法是利用中國藏族中學網編輯閱讀書目,讓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閱讀心得,并相互瀏覽隨時進行修改,再對所寫的習作進行班級內部討論,構建起學生間、師生間、學校間的互動平臺,為學習者創建一個更大的寫作空間,在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的寫作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七、利用網絡資源搭建互動學習的平臺
教學不是教師單向傳遞知識信息、學生被動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主導、指導和引導下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更需要多方面的交流與互動。網絡教學的目的就是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幫助教師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更好地“教”,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更好地“學”。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主體是學生,主導是教師、主客體互動的場所是網絡資源平臺。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對藏語文的學習興趣為核心,來創設學習語境,增強學習實效,從而實現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目標,學生就會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總之,網絡資源的運用,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多媒體技術以及與此相關的網絡技術,而且要掌握和不斷提高信息的搜索、篩選、整合和處理能力,能夠設計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并將它有機地融入教學實踐中,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視覺、聽覺、情感和交流環境,并教會學生獲取網絡資源,合理取舍為己所用,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綜合運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開發,教學活動自然就會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邊巴次仁.分析教材精講精練貼近實際夯實基礎———簡述林芝二高高中藏語文1-5冊校本教材編寫與應用[J].西藏科技,2018(03):33-34.
[2]《藏文書法的起源和流派》(網絡文章,作者:點翠).
[3]孫超美.高中藏語文教學方式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73.
[4]《保護傳承優秀文化遺產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作者:梁旭龍,文章來自《新疆社會科學官網》,出版源《成都商報》).
作者:倉玉梅 張前羊卓瑪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