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危機意識與危機管理意識不足由于公共圖書館長期處于一種封閉的行政保障下,其相對弱化的競爭環境、死板管理體制等,都使圖書館對危機缺乏敏感[2],在對某公共圖書館館員的調查結果顯示,完全沒有聽說過這一概念的占到了30%,而比較了解的僅占比例的25%,其余45%的人員只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其內涵。大多數圖書館館員包括一些領導都認為,“圖書館危機管理"這提法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了,擴大化了,認為這不是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就是日常工作中顯示有危機征兆,也常常抱著僥幸心理,將其忽略,顯示出了嚴重的文化財產保護意識的麻痹和薄弱,這將不利于公共圖書館未來的持續發展。
1.2危機管理職能機構缺失由于對危機和危機管理意識不夠,經費限制和人員的不足等原因,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并沒有在組織體系中設有相應的危機職能機構。在對發生過重大危機災害的公共圖書館調查分析中發現,居然沒有圖書館是通過已有的危機職能機構來處理危機的。一般圖書館都是在危機來臨并造成一定的災難后,才成立一個臨時救災辦公室、抗災指揮部等,始終缺乏一個常設的綜合性公共危機管理組織來有效地統領危機工作。正是由于這種缺失,使得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活動缺乏全面持續性,不能為公共圖書館長期的發展保駕護航[3]。
1.3危機管理制度有待建立分析中外危機管理大量事實案例資料表明,為了保證危機管理工作的順利和有效開展,需要建立一套危機預防、控制、恢復等危機管理相關制度,保障危機管理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有效避免差錯[4]。目前,中國公共圖書館的危機管理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雖然近幾年公共圖書館在危機管理防預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距離構建危機管理的整體體系,建立完整的危機管理制度框架還有很大差距。
1.4危機預警系統建設落后很多實踐顯示,危機事件的發生雖然難以預測,但卻可以預防。建立預警系統是圖書館防范和控制危機損失的最直接有效、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它通過信息收集、分析來監測危機狀態,提前就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發出告知,使圖書館能夠做好充分準備,沉穩化解危機[5]。這樣圖書館根據警報及時制定危機防范措施,可以盡量避免危機的發生或降低危機帶來的損失。近幾年,公共圖書館暴露出來的隱性危機相當明顯,令人堪憂。一些公共圖書館防危經費投入不足,應災設備、防盜設備等缺失;另有一些新建圖書館,各項設施齊全,卻缺少對人員的培訓,致使許多現代化預警裝置形同虛設。
2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危機管理對策
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不斷變化著的環境,會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潛在的危機。為維持圖書館的健康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強化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使圖書館危機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危機管理系統,來避免和削弱危機事件帶給圖書館的影響和損失。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距離完善還有待時日[6]。筆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結合中國當前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試提出幾點關于加強中國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的建議。
2.1牢固樹立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思想
2.1.1樹立危機意識建設危機文化危機意識的提高是解決管理危機的思想前提和保障。俗話說,“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如果沒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就很難及時的預防危機,從容的面對危機,危機管理措施也會都形同虛設;只有危機意識提升了,才能做到防微杜漸,消解危機于萌芽狀態。危機意識,是中華民族優良文化的思想結晶,自古有之,即憂患意識,也是中華民族不斷進步的精神動力之一,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公共圖書館來說需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思想,強化危機意識,來保障圖書館未來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培養和加強危機意識不僅是圖書館領導層的事,更應成為所有員工的責任,只有當全體工作人員都充分認識到危機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圖書館危機管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危機事件警示教育和危機相關知識技術培訓來培養和加強全體員工的危機意識。一方面,通過宣傳國內外各種圖書館危機現狀及危機案例來提升館員精神層面上的憂患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預防意識、避災意識和時刻保持對危機的高度敏感性[7]。另一方面,加強館員危機處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培訓,從而提高對危機的處理能力以及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危機意識提升的最終目標是建設圖書館危機文化,把危機意識上升成為危機管理文化,危機文化可以幫助圖書館形成上下一致的團隊,提高圖書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有利于圖書館面對危機時每個人都有一種自覺應對危機的覺悟和行為,從而提高組織預防和應對危機災害的能力。
2.1.2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危機是“一時爆發"的,也是“長期造就”的。沒有危機發生,并不說是沒有危機存在,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社會文化組織之一,時刻處于各種不安定的環境因素下,這些潛在危機因素早晚會帶來危機,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會來而已。所以說,“不打無準備之戰”,圖書館平時要對館內外可能誘發危機的各種潛在不安定因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以便在釀成危機之前得以發現和解決,即便危機爆發也做到有準備的應對。
2.1.3要重視危機的征兆和信號“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危機爆發前一般都會出現一些征兆。如果在危機爆發前及時發現并重視這些信號的出現,就可以把危機消解于萌芽中了。由于危機的征兆和信號具有潛在性和隱蔽性特征,所以圖書館工作人員日常要保有對危機征兆和信號的高度敏感性,在平時工作重視這些信號的出現,從而可以提前發現潛在的危機。此外,要明白這些征兆和信號預示的著什么樣的危機,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2.2建立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職能機構危機管理機構是進行有效危機管理的組織保障。為了實現危機管理的專業化和實效化,很多組織和行業都成立了職能機構,以此來提高危機管理水平[8]。公共圖書館也應借鑒此做法,建立一個危機管理組織機構,提高圖書館應對危機的能力能力,使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成功地應對各種危機事件。建立圖書館危機管理機構的目的是要為維護圖書館安全、圖書館各項工作穩定開展和保障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它的主要職責包括搜集信息、分析信息、預測危機、制定圖書館危機管理戰略,負責危機防范、危機監測、危機控制和危機恢復等。在非危機時期,負責危機的預防和預警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危機宣傳警示教育和應對災害模擬訓練,提高他們危機意識和危機應對能力[9]。在危機發生期間,指揮和協調其它職能機構,進行圖書館內外部的溝通協調,共同應對危機。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實際成立確實有效危機管理機構,在現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公共圖書館自身實際發展需要,根據公共圖書館的規模以及可能發生危機的概率和影響來選擇其組織形式,成立單獨專門的危機管理機構,或是整合行業力量,成立區域性圖書館危機管理協作互助組織,來共同應對危機。特別是小型公共圖書館,由于受人力、物力、財力限制,常設一個危機管理部門并不現實,可以借鑒武先生提出的以人員代替機構的思路,即在圖書館各部門中指定專門人員行使危機管理機構的職能。
2.3建立和完善危機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少西方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并不斷完善了突發應急事件處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對危機事件處理做出明確的制度規定,有效提高危機管理能力。中國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發事件應對法》,也為國內公共危機管理處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其自身所處內外部環境和自身實際特點,參考和借鑒其它行業的經驗,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有關條款,制定一部針對公共圖書館危機事件的《公共圖書館突發事件應對法》。各類公共圖書館應針對自身特點,因館制宜地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以保證危機管理工作有條不紊,處亂不驚地進行。2001年4月由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和社會文化圖書館司聯合召開的“圖書館法”專家座談會,正式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館法》的制定工作,目前圖書館立法草案,共8章37條,包括總則、圖書館的建設、文獻資源建設、圖書館服務與讀者權益、工作人員與內部管理、保障措施、評估與獎懲、附則等內容。根據圖書館現實和未來持續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圖書館法律法規制定過程中,應加入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相關內容,將圖書館危機管理規范化,保證圖書館危機管理的制度化與健康發展,以不斷提高圖書館綜合管理能力。
2.4制定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預案危機突發性特點需要我們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了。圖書館危機預案,就是針對公共圖書館內外部環境,在危機事故發生之前就制定好危機處理的計劃方案。危機預案制定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危機管理要達到的效果,所以要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設計簡單,缺乏科學性和操作性的預案,一旦面對綜合化的危機,立即凸顯危機協調處理能力的薄弱,完全經不起實踐的考驗,預案形同虛設[10]。公共圖書館應實事求是,結合圖書館的實際規模特點,分析館內外環境因素,列出可能面對的危機隱患,參考并借鑒其它行業的經驗,依照有關危機災害管理條款,制定出真正有效地、切實可行地危機管理措施[11]。同時,根據危害等級,進一步細化應對危機的具體對策,以保證危機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如防火應急預案、停電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等。而且,對應急預案也要實行公示和公開,接受公眾監督,從而提高預案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還應將各種危機應急預案編制成冊,發放到館內職工和讀者手中,開展教育培訓學習,有條件的話可以通過模擬演練,來熟悉掌握應急預案中的各項操作,通過演練還可以發現應急預案漏洞,從而進行修訂完善。
2.5構建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體系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中,作為一個公共的社會組織,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生存發展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共圖書館不僅受傳統的人才、經費、資源等危機的長期困擾、又面臨各種新的危機,如:形象危機、安全危機等。所以,構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體系,提高圖書館應對危機管理能力是圖書館發展迫切需要的。圖書館危機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的內容廣泛,牽涉到圖書館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中國關于公共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距離建立完整的危機管理機制缺少相關理論和實踐,而且,不同的學者對公共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有著不同觀點。筆者結合中外危機研究成果認為,一套比較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應該涵蓋危機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3個階段,具體包括預警和預防機制、應急處理機制和善后恢復重建機制3個方面。
3結語
近幾年,圖書館界的不少學者對圖書館危機管理給予了關注與重視,研究成果頗豐。只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研究還處于理論層面,缺乏有效的實踐應用。可以說中國公共圖書館的危機管理的道路任重道遠,需要各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以促進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趙紅霞單位:中共安徽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