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范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的原因

1.實踐資源不足,分布不平衡雖然相比以往,當下的校企合作已達到了一個較高平,但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企事業單位對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關注程度還不夠,使得高校社會實踐資源總量無法滿足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需求。學者劉同國在對企事業單位關于接收大學生前來進行社會實踐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約有48%的單位非常歡迎大學生前來進行實踐活動,約有48%的單位表示既不排斥也不由衷歡迎,還有約4%的單位持排斥態度。由此可見,過半數的企事業單位對于接收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太大的熱情和積極性,這表明企事業單位對于接收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關注程度不夠。與此同時,劉同國針對高校師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有37.04%的大學生認為聯系實踐單位是社會實踐中最困難的環節,此選項所占比例最高,有21.7%的教師也有同感。從這些調查可以看出,高校師生對于聯系實踐單位的擔憂與企事業單位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關注程度有直接的關系。由于在社會中企事業單位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多采用漠不關心的態度,造成高校社會實踐資源總量不足,從而導致了高校師生對于聯系實踐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的擔憂,加之高校普遍開始重視社會實踐,并對社會實踐加以強制要求,導致許多大學生陷入了兩難困境,于是就產生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各種蓋假章、假實踐的現象層出不窮。除此之外,高校社會實踐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實踐的效果。分布不平衡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方面,是我國高校社會實踐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無論是在東中西三大地區的分布還是在各省間的分布都不平衡,尤其是優質社會實踐資源的分布,已經出現嚴重的東西部的兩極分化,這勢必會對全國和各地高校大學 生社會實踐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許多高校由于是綜合大學,設置了一些與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結構不相符的專業,導致這些專業的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同一地區的高校在社會實踐資源的占有上也很懸殊。現在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都在向綜合類院校發展,這使得各高校開設的院、系、學科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如:以教師教育見長的師范大學里也會有工科專業,農業大學里也有語言類學科,理工院校里也有藝術、文史類學科,等等,這導致高校社會實踐資源更加緊缺。一般來講,以工科為主的院校與企業聯系較多,學生的社會實踐可以通過學校安排來完成,有時還會出現實踐資源局部過剩的現象,所以這類學科社會實踐效果一般較好。但其他學校,尤其是藝術文史類學科,有時學生只能自行聯系實踐單位。正是因為高校社會實踐資源不足和不平衡造成高校不能統一給學生安排實踐單位,又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學校僅憑學生的實習報告來鑒別其實踐的真偽和實踐的效果,一些學生就在學校與接收單位之間溝通斷層的情況下,對社會實踐進行造假,將社會實踐與“蓋章”等同起來,導致大學生社會實踐流于形式。

2.對社會實踐認識上有偏差由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使得教師認為學校的主要職能就是教書育人,至于學生是否全面發展及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能否并駕齊驅則不關我事。由于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真偽普遍持不重視、不關心的態度,因而未能對其社會實踐過程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此外,大學生還保持著中學時老師強制完成任務的慣性思維,只是想完成任務了事,因而在社會實踐上造假現象屢見不鮮。另外,社會實踐基本安排在寒暑假中進行,這對保有“假期不談學業”思維的學生來說不能接受,因為他們早已把寒暑假定義為休假期,所以,在此期間,學生極度厭惡和反感與學校的作業和任務掛鉤的事情,致使許多學生對假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態度消極,應付了事。更有學生將社會實踐報告戲稱為“暑假和寒假作業”,社會實踐流于形式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3.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控機制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機制,導致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時不知要實踐什么、為什么實踐和如何實踐僅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社會資源來尋找實踐單位,確定實踐目標,造成了實踐的盲目和隨意,使得許多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虛多實少,流于形式。基于上述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高校內部如果沒有一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指導、監督的機制,即使資源再豐富,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覺悟再高,大學生社會實踐也難以朝著既定的目標順利進行。而在學校實踐資源并不十分充足、師生思想覺悟還達不到理想高度的時期,一個行之有效的指導、監督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似乎這也是最簡單易行、最快捷的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落實的手段。

二、解決大學生社會實踐流于形式的對策

1.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針對社會實踐資源總量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我們認為,地區內各高校間應該達成共識,建立起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這對于貫徹和落實大學生社會實踐來說勢在必行。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建立主要應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建立高校內各學科間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以高校的整體利益為目標,以主要學科和優勢學科為主,依托與企事業單位長期以來達成的默契和建立的關系,爭取更多的非優勢學科觀摩和見習的實踐機會,將這些機會分享給非優勢學科的學生,并以此作為學校年終對各學院、學科管理工作考核的附加指標。二是建立區域內校際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由于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區域高校分布大都呈現出相對綜合的態勢,這就使得在區域內建立起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成為可能。區域內高校應取長補短、合理配置并充分共享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以使社會實踐資源價值最大化。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好有效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并從外圍激勵和保障區域內校際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共享體系的建立和運行。

2“.三方聯動”,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開展針對高校師生在觀念上忽視社會實踐的現象,其根本對策就是轉變觀念。但觀念的轉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主要在于教師和學生的自覺意識,同時還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從側面進行推動以達到輔助和加速的作用。任何問題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所以解決起來也應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學生社會實踐架起了社會和高校聯系的橋梁,除了學校這一影響因素外,政府和社會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進行。更確切地說,直接影響到社會實踐的主體——大學生。因此,應該建立政府、社會和高校“三方聯動”的體系,共同謀劃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政府層面主要解決社會實踐資源的配置問題,社會層面主要解決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心態轉變和價值觀形成問題,高校層面則主要解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管理和指導問題。(1)政府層面社會的經濟與科技發展,關鍵在于人才,而大學作為孕育社會人才的搖籃,自然應該受到政府的重視。歐美國家之所以在戰后短短幾十年中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社會保障程度高,關鍵就在于人才的培養。英國在198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應付新的挑戰》白皮書中指出,“政府和主要出資機構要不遺余力地鼓勵和贊助高等院校,旨在使之與工商業關系更加緊密。同時,政府還要啟發工商業發現同教育密切合作的益處及價值”。英國政府規定,如果企業和學校聯合培養學生,可按接收學生數量給予適當免稅鼓勵。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1990年簽署了標志著“服務美國”計劃正式開展的《國家和社區服務法案1990》,向全美高等教育中的示范性(全國)服務計劃撥款,以支持服務學習(服務學習是指高校采取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形成本國的價值觀,樹立社會責任感,與此同時,將所學理論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克林頓總統1993年簽署了《國家和社區服務信托法案1993》,不僅重申服務學習的重要性,而且成立負責管理“學習和服務美國”“美國團”等計劃的國家和社會服務公司,聯邦政府通過“美國團”計劃向高中畢業生、大學生提供社區服務機會,以支付未來高等教育的費用,換取津貼或償付教育貸款。由此可見,國外在政府重視和支持下的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效,值得我國借鑒。我國政府首先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促進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其次政府應建立一系列激勵機制,例如稅收減免等來提高企事業單位接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并使它們可以從中獲益,使這些單位主觀上愿意接收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這類措施可以使高校追求的教育資源最大化和工商業追求的成本最小化有機結合起來,以促成高等院校和工商業聯合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模式的形成。與此同時,政府還要撥專款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并設立各級監督機制,對社會實踐的效果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2)社會層面從國外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成功經驗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國家,其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輸出形式中勤工儉學占了很大比例。據調查,日本大學生課外參加工作的比例高達98%,德國也有50%以上。這些學生一方面是因為部分人家庭條件所限,不得不通過打工來完成學業,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的青年人獨立意識非常強,很多人普遍認為,在成年之后再依靠父母資助或貸款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就因為他們所處的社會中普遍存這種推崇獨立的風氣,使得這些國家的大學生主動、自發地參加課外工作和社會實踐的熱情較高,因而其社會實踐收效較好。另外,假期打工在許多國家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模式。在美國,學生若能在假期找到一份有薪工作,說明其已具有了相當的工作能力。假期打工是個人與社會融合的過程,可使其深切體會到工作的艱辛和知識的缺乏,從而激勵其用功苦讀,并使其帶著實際問題回到課堂。可見,崇尚獨立自主的社會風氣推進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施。在我國社會中也應形成這種崇尚自立的風氣,從而進一步消除大學生在面對社會實踐時的畏難和恐懼心理。尤其是針對學生難以聯系實踐單位而產生退縮時,要使大學生明白,即使在尋找實踐單位困難的情況下,也愿意為了證明自己的適應社會能力和獨立生存能力去不斷尋找。同時,實踐單位越是難以聯系,就越能給學生在尋找到實踐單位后帶來成就感和自信,增強今后在學習和就業方面的信心。(3)高校層面國外許多高校,專業實踐或實習多屬正規教學計劃,予以一定學分。在美國,學校注重利用社會環境進行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在大學里課時少,教師講授少,學生獨立活動多。美國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服務,約有4/5的院校允許學生代表加入至少一個管理機構,其中有14%的校董會有學生代表,有41%的院校允許教師聘任委員會接受學生擔任委員。高校的重視和支持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良好環境,在顯性和隱性層面給了大學生以有效的指導和管理,這不僅僅是對實踐任務的上傳下達,而且是對實踐的有效疏導和管理。因此,要使大學生社會實踐不流于形式,其重點在于尋找到問題的內因所在,這個內因是大學生的思維觀念被禁錮。要打破這種思維禁錮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多方共同努力。其中學校規章、制度將起到輔助和推動作用,而在政府重視和推動下,在社會中形成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的風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建立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機制建立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機制,首先要對行動主體進行約束,使他們真正負起責任來,以保證整個機制的順利運行。就大學生社會實踐來說,行動主體就是指導和監督社會實踐的相關學校工作人員和學生工作方面的教師和輔導員等。正如廣東金融學院“七個掛鉤”中的一些針對教師的“掛鉤”一樣,將社會實踐與教師工作量、職務(稱)晉升、年終考核評獎等掛鉤,使教師真正把對社會實踐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當作自己職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來認真對待。其次,對于學生來講,類似的“掛鉤”同樣有效,如同秦朝商鞅變法中為發展耕戰而采取的“利出一孔”政策一樣,把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其在校時期評獎、評優甚至和畢業升學相掛鉤,使社會實踐成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獎勵、榮譽乃至最終畢業的一道門檻。國外大學為落實社會實踐也采用了類似的措施,將社會實踐列入正規教學計劃,作為獲得學分的要求,明確規定實踐時間和科目,并作為有資格撰寫畢業論文的硬件條件。我國已有許多高校采取類似方法,但收效甚微,這是因為學校只將類似措施停留在指導階段,而沒有重視監督和控制的落實。再次,針對監督和控制方面的不足與缺失,學校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管理方法,不但可以減輕學校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達到較好效果,而且還能讓學生自愿接受監督,并成為監督的主體。如讓學生自治組織參與社會實踐的監督和控制過程。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放權、授權,使大學生自治組織真正自治,使學生對自治組織負責。另外,還可以將與實踐單位或所在地相近的學生結成實踐小組,各成員彼此負責,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學校則以走訪調查、電話調查或函調的方式進行不定期的抽查,一旦發現組內某成員實踐不屬實的情況,該成員就將受到嚴厲批評和懲罰,同時,組內其他成員也會因對其“關心不夠”而受到批評和懲罰。

關于學校學生自治組織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監督機制的建立,許多國家和地區高校學生會的做法對我國高校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都有借鑒意義。如香港大學學生會成立于1912年。在1949年,香港大學學生會向香港警務處注冊成為獨立組織社團,其運行時不會受到香港大學行政管理層的影響,與香港大學的關系不是隸屬而是合作關系,其目的是共同更好地為港大學生服務,表達港大學生的意見,充當好港大和學生之間的融合劑。因此,香港大學學生會對港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監督就可以不受港大學校制度的干擾,對學生社會實踐進行直接監督。在監督方式上,香港大學學生會用民主審議的方式來確定,監督政策從學生中產生,符合民意,然后再運用到學生監督管理中去,執行的效率和效果都明顯優于學校監督。由于香港大學學生會是獨立于香港大學的法人組織,擁有相當可觀的經濟收入,所以,香港大學學生會在實施監督和管理大學生社會實踐時有了經濟保障和支持。但是港大學生會也不是萬能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香港大學的課程內容,香港大學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校支持不夠、制度缺失和行為不利等,港大學生會又可以充當學生的民意代表與學校進行交涉,使得大學生社會實踐得以在學生會和學校的雙重監督下進行,從而充分保證了實踐的效果。

這種學校監管和學生自管相結合的模式很值得內地大學加以借鑒和學習。首先,學校應當對學生自管組織充分放權和給予更多尊重,多指導少指使,使之真正對學生負責。其次,學校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自管組織以資金支持,將學生自管組織的活動經費列入學校日常開支的固定項目中;同時,學生自管組織應多設立外聯部門,以積累社會資源。再次,學生自管組織要切實將監督學生社會實踐作為重要工作任務來執行,并制定相關規則來約束學生組織管理人員的行為,以防止在監管中的不作為或亂作為的現象出現。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項對學生、對學校、對企業和對社會都有利的舉措,但是,當下我國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施和落實情況不容樂觀,存在許多問題。現在我們必須通過政府、學校及其相關組織、學生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對大學生社會實踐資源的協調和有效配置、社會觀念和價值觀的培養和改變、監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來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施和落實,以達到社會、企業和學校的互利共贏,使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再流于形式。

作者:王魯楠賈林祥單位: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研究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 最近中字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91资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快播电影网日韩新片|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日韩精品卡二卡3卡四卡|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电影| 免费特级黄毛片| 精品视频www| 国产a毛片高清视| 青青草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2020欧美极品hd18|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heyzo朝桐光在线播放|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 国产高清一级伦理|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妞干网在线视频观看|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青青草视频成人|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夜夜揉| yellow免费网站|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