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課教學與社會生活的有機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尋找生活化的教學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如果離開富有時代氣息的生活實例就會如“無本之木”毫無生機。因此,高中政治教學需要與社會生活進行有機融合。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尋找生活化的教學素材,把具體的理論知識和生活素材相結合,調動高中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科技產品被逐漸應用到政治教學中,政治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搜尋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跟隨時展的腳步,利用互聯網瀏覽新聞,關注國內和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為自己的教學搜尋素材。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在講課時就可以就教材的具體內容進行拓展,穿插一些國內外的新聞,這樣可以做到講課新穎,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政治教師需要巧用社會熱點,利用社會熱點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讓具體的生活化環境激發高中生探究的熱情和動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把具體的社會熱點和學習情況相結合,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中國的外交活動”時,政治教師可以結合近年來的外交活動進行具體講解,這樣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化為形象的知識,加深高中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高一、高二處在接受新知識的階段,Kechengyujiaoxue課程與教學因此,政治教師需要注重把政治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在學生較容易接受新知識的階段,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對政治知識有一定深層次的理解。又如:在講解公民責任和權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生活材料,借助材料幫助學生記憶公民的具體權利以及讓學生了解到公民需要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權利。“2015年3月16日《檢察日報》有這樣一則新聞,標題是《落馬貪官劉鐵男》:‘我怎么會墮落成這樣呢?’”教師在講解公民權利和政府責任義務時可以借用中國現階段反腐新聞,來告知學生公民行使權利需要在法律的范圍內,而政府權力的行使會受到監督。教師通過在教學活動中插入社會新聞可以拓寬高中生的視野,還可以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雖然課堂是政治教學的主要陣地,但是如果學生長時間處在封閉的空間內學習,那么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政治教師需要把課堂延伸到室外,通過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啟發高中生的思維,鍛煉高中生的政治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例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真正讓學生把知識落實到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高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高中是學習的重要階段,在傳統政治教學模式下,政治教師片面強調學生的成績,用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在政治教學中忽略學生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強迫學生接受知識,并不在乎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知識。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無法發揮,長此下去會降低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多用實踐活動帶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擺脫課堂沉悶的氛圍,在社會實踐或者具體活動中感受政治知識的魅力。政治教師可以在學生寒暑假時期,為學生布置實際任務而不是書面作業,這樣會創新預留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緩解學習壓力的同時升華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西柏坡,看看革命起源的地方,感受一下國家領導人的居住環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結合建黨90周年,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說如何為中國共產黨獻上自己的祝福。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學生可以在新穎的作業模式下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還可以在實踐中夯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新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與社會生活的有機融合還需要教師創新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政治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時展的潮流,終將被社會淘汰。因此,政治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時展的進程和教育變革的需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適合高中生的發展,更符合當代政治教學的要求。為了使政治教學貼近高中生的生活,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穿插一些生活化的提問環節,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回答問題。教師需要搜尋具體的問題進行提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而不是“假、大、空”不切實際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在與學生互動中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政治教師應該在教育變革的大背景下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政治教學與社會生活進行有機融合,讓高中生把高中政治課當作一種愉快的課程,感受政治課程的魅力,然后提高自己對政治課的興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作者:陳曄紅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