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個人理財是相對于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管理活動,通過對個人或家庭進行科學和有計劃的管理,從而使財產能夠實現保值和增值的目標。目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主要通過為個人客戶提供財務分析、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以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外萌芽于20世紀30~60年代,20世紀60~80年展迅速,20世紀90年代進入成熟期。而在國內,20世紀80~90年代才剛剛開始萌芽,主要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資顧問和外匯理財服務,大多數居民,包括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的理財意識都很薄弱。但從2000年開始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進入了高速增長期。截至目前,個人理財意識已經基本得以普及。
1個人理財業務在國內的發展與應用
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發展較晚,1995年招商銀行率先在全國推出“一卡通”,突破了傳統模式,體現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思想。2000年后,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進入了迅速發展和擴充期,由于外資銀行的沖擊、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強勢增長及商業銀行的存貸利率不斷縮小等多方面原因使各大銀行加大理財產品的開發和發行銷售力度。但我國銀行業由于分業經營、個人理財發展晚、從業人員尤其是理財規劃師專業化程度遠遠達不到國際化需求水平,金融產品發行量雖然多,但是科技含量低,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力度顯然還無法與西方在個人理財業務領域相比較和競爭。
趙立航(2005)認為我國個人理財業務涉及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多個領域,對于金融服務一體化要求高,國內在此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差距。汪冠群(2010)認為目前個人理財產品創新不足,同質化嚴重,為保證個人理財向個人理財方向發展,必須從宏觀制度環境層面、個人理財市場組織層面、理財業務技術層面重新構建,以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2]。李江鴻、沙金(2011)探討了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中的重要性,著重從風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為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合規、消費者保護、衍生產品交易、信托等多種法律風險,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客戶關系、產品管理、內控及投資等重點領域,以做好風險防控工作[3]。忽詩佳(2012)認為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也對我國的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挑戰,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實現新的跨越。但由于我國分業經營、理財思想限制、國內商業銀行營銷能力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等因素導致個人理財業務創新力度不夠,產品單一、同質化程度高,金融衍生品間的結合少,在很多需要專業技術的領域都還是一片空白。因此需要整合金融產品、培育適合國情的理財師認證體系,提升商業銀行的營銷能力,加大硬軟件的投入及在數據庫管理和客戶信息的維護等方面進行改善和提升。
2蘇州地區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人才需求
早在2005年,蘇州地區就已經在全國大中城市國內生產總值(GDP)排行版中居第四位,僅在上海、廣州、北京之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000美元,進入經濟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和金融服務業的轉折點。2014年蘇州地區國內生產總值1.35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蘇州地區強勁的經濟發展使當地的富人群體迅速崛起和蔓延。2014胡潤百富排行榜中,蘇州就占據了23位,其中多數均為當地知名民營企業家,而蘇州地區早已形成了吳江盛澤紡織業、沙鋼集團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群,數量和規模在全國都名列前茅。區域內個人財富的高度集中及數量的不斷增加形成了龐大的中高端客戶群體,由此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前后,蘇州地區出現了如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中資銀行中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也率先為這些客戶提供了個人理財服務。2008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發生后,對蘇州制造業也形成了巨大沖擊,但促使人們對資本市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投資理念愈加成熟。在此契機下,第三方理財進駐蘇州市場,2008年,諾亞(蘇州)財富管理中心成為蘇州首家專業第三方理財機構。之后,第三方理財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興起。2011年,蘇州市制定了《金融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立了打造蘇州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大力支持發展創投、風投、第三方理財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以滿足區域內居民龐大的理財需求和企業的融資需求。顯然,蘇州作為一個機構集聚及全社會融資水平提升迅猛、金融創新不斷加強的區域,個人理財服務和創新已經成為其必然發展趨勢和潮流。蘇州地區在個人理財領域的人才需求也逐年呈現上升態勢。目前國內包括蘇州在內從事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有三大類:銀行、證券、保險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新型第三方理財金融機構以及P2P為代表的專業互聯網理財網站。蘇州工業園區作為蘇州金融中心的集聚地,從其最大的專業人才招聘網站上可以發現,僅2015年6月投資理財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達100余條,招聘人數超過300人。主要崗位及要求如表1所示。
蘇州地區高職院校適應了地方經濟發展及人才的需求,紛紛設立了金融專業。但目前金融專業主要培養方向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如銀行大堂客戶服務、保險銷售、證券公司客戶服務等。有些高職院校雖然也開設了個人理財課程,但針對性較弱,無具體實踐環節,教學計劃更新慢,不能適應當前金融機構的實際需求。國外院校非常重視個人理財規劃教育,美國有完整的個人理財考證體系,澳大利亞大學有獨立的個人理財專業,而且在校內開設了專門的大學理財教育課程。隨著蘇州地區財富的不斷增長,個人理財規劃職業越來越重要和搶手,但同時對專業背景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蘇州地區高職院校可針對本土實際情況,在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向上進行靈活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3.1重視個人理財課程教學,明確個人理財規劃師的培養方向,個人理財課程教學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以專科起點來培養個人理財規劃師符合市場需求,蘇州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青睞實踐性的專科畢業生,因此高職金融專業可按照企業實際需求來設置個人理財課程模塊。據相關統計,中國只有不到10%的人群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則高達58%。作為“金領”職業的理財規劃師在國外收入很高,因此要求非常高端,不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種金融工具,通曉相關法律法規,并能為客戶提供切實可行的財務方案,還要及時跟蹤服務客戶,針對客戶的情況不斷修正理財計劃和目標,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為客戶提供長期甚至一生的服務。而從企業的需求也可以看出,一個成熟的理財規劃師培養周期需要長達10年以上。因此如果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能從一開始就契合企業的要求來明確培養方向,則可縮短培訓周期,節約培訓成本。在理財課程模塊中,可按照金融企業客戶的實際需求從家庭保障、資產保值、資產增值、資產傳承等來系統進行設置。
3.2重視理財規劃師證書培訓,將考證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便推出CFP資格認證,理財師必須通過考試認證的方式獲得理財資質,通常理財師不僅持有理財師資格證書,同時還持有證券、保險等其他資格證書。因此在美國從事理財的專業人員中90%以上擁有銀行、會計、稅務等相關行業的長期工作經驗,持有多項專業資格證書。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產品的日益豐富和金融機構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紛紛成立私人銀行部門、證券公司等,也成立了理財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模式,由此要求市場培養大量專業理財隊伍擴充進來。2005年后,金融理財師(AFP)、注冊理財規劃師(CFP)等資格認證和考核在國內興起,以銀行為首的諸多財富管理中心均要求從業人員持有理財規劃師等資質證書。2014年底,國內持有相關資質證書的人數已經由2012年的15萬人增加至近40萬人。
蘇州高職院校可借助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在金融辦、人才辦等部門牽頭的帶動下,聯合深入合作企業,加大本土金融人才培養力度,將理財師培訓納入日常教學體系,鼓勵和培訓學生參加相關等級考試和認證。蘇州地區目前還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理財行業協會,高職院校也可協助政府參考澳大利亞的理財協會和美國財富管理師協會的模式進行功能設置和支持,在推廣職業資格證書、行業自律、信息共享等方面發揮其特有的作用。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基地,更應主動聯絡相關金融機構,與之建立企業大學型的合作關系,學生能到相應的專業機構進行實踐,高職院校也可為金融機構做好相應培訓和服務工作。
作者:李明霞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