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增加值對企業價值的解釋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首先理論分析了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對企業價值衡量的有效性,接著以2008-2014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分析并證明了EVA指標與企業價值存在正相關關系,適合作為企業業績評價指標。另外,雖然EVA的解釋能力強于傳統會計利潤指標,但并不是說經濟增加值可以替代傳統會計指標,二者結合能發揮更大的效用。
關鍵詞:
經濟增加值;市場增加值;上市公司;企業價值
一、研究背景
EVA模型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通用公司,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思騰思特公司引用,EVA是一種新的具有獨特優勢的價值評估方法。目前,EVA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球眾多企業。由于EVA是在傳統會計指標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得到,因而它的評估結果與傳統的凈利潤、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等的評估結果有較大差距,引起關注。一批普遍認為獲利較好的公司,比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IBM等,在進行調整后,EVA計算結果可能為負,即股東的財富實際在虧損。因此美國的許多公司開始實施EVA模型,并且利用經濟增加值指標后,公司業績得到了很大提升。到20世紀90年代經濟增加值理論模型也推廣到其他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我國國資委于2009年年末頒布了第22號令,該令要求自2010年起在央企全面推行實施經濟增加值考核評價體系,意味著國資委對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認可和推進。經濟增加值指標是將會計利潤調整為經濟利潤,考慮了企業全部資本成本,能真實地反映經營者為股東所創造的價值。
國內學術界對EVA實證研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王化成、程小可、佟巖(2004)以1999-2001年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在相對關聯性方面,EVA沒有體現出強于傳統會計指標的特性;在增量關聯性方面,EVA體現出了一定的增量相關性,但是與傳統會計指標相比,增量結果并不十分顯著。李洪、張德明、曹秀英、張學岷(2006)以滬市A股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證明采用EVA衡量企業績效是有效的。本文以2008-2014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經濟增加值數據為基礎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經濟增加值與公司價值的相關性,比較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與傳統會計利潤指標體系解釋能力,并為我國企業建立合適的業績考核評價提出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市場增加值是企業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市場增加值越大表明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越多。國外研究發現經濟增加值與市場增加值之間顯著正相關。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假設1:經濟增加值指標與市場增加值存在正相關關系。經濟增加值等于稅后凈經營利潤和企業全部資本成本的差額,它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后得到的,能夠減少會計政策的影響和人為操縱行為。與傳統財務指標相比,經濟增加值對企業價值的解釋能力更強。已有眾多國外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業績考核評價指標中,經濟增加值對企業價值的解釋能力更強。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假設2: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對企業價值(市場增加值)的解釋能力比傳統會計指標更強。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樣本數據時間跨度在2008-2014年之間,以避免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影響;剔除數據不完整的樣本;剔除金融業樣本;剔除ST公司樣本。本研究數據來源于CCER數據庫。本文對數據進行了1%和99%分位的Winsorize處理以消除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
(三)市場增加值計算模型1、市場增加值=企業市場價值-企業賬面價值2、單位資本市場增加值=市場增加值/總投入資本
(四)經濟增加值計算模型1、經濟增加值定義為企業收入扣除全部經營成本和費用后的剩余收益,用公式表示為: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經營利潤-總投入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稅后凈經營利潤計算經濟增加值時稅后凈經營利潤的值,應在利潤表中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如下調整,用公式表示為:稅后凈經營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少數股東損益額+各項準備金當期增加值-非正常收益×(1-所得稅稅率)+研發費用+資本化費用+遞延所得稅貸方增加額(2)總投入資本計算經濟增加值時總投入資本的值,應在資產負債表總資產的基礎上進行如下調整,用公式表示為:總投入資本=總資產+研發費用+遞延所得稅貸方余額-無息流動債務-在建工程-金融資產(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所占比例×(1-所得稅稅率)+權益資本成本×權益資本所占比例債務資本成本的計算,本文采用1年期貸款利率作為短期借款利率,采用3-5年期貸款利率作為長期借款利率,數據從CCER數據庫獲得。其中Rf表示無風險報酬率,選用10年期國債利率;β表示股票的貝塔系數,來自CCER數據庫;Rm表示預期市場報酬率;(Rm-Rf)表示市場風險溢價,用GDP增長率替代,從國家統計局網站獲得。2、單位資本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總投入資本=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率3、單位凈資產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凈資產4、獲利能力指數=資本回報率/資本成本率
(五)變量說明本文首先將市場增加值(MVA)作為因變量,經濟增加值(EVA)作為自變量,來證明假設一。由于市場增加值和經濟增加值為絕對數,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不能直接橫向比較,為了滿足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的可比性,本文選擇單位資本市場增加值(MVAPC)作為因變量,作為自變量的EVA指標體系包括單位資本經濟增加值(EVAPC)、單位凈資產經濟增加值(EVAPS)和獲利能力指數(PI),作為自變量的傳統會計指標體系包括每股收益(EPS)、總資產收益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
三、實證研究
(一)描述性統計描述性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從結果可以看出,樣本公司的傳統會計指標:每股收益、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的均值都大于0,但是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中:單位資本經濟增加值和單位凈資產經濟增加值的均值都小于0,只有獲利能力指數的均值大于0。這表明經濟增加值由于考慮了股權資本成本,因此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二)相關性分析通過SPSS17.0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后,結果如下表:從結果來看,除EVAPC與MVAPC在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外,其余變量與MVAPC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另外,各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但并不影響本文的研究。
(三)回歸分析為了分析各解釋變量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程度,本文構建以下三個線性模型來進行實證檢驗,模型為:從表三模型一回歸結果可以看出,EVA與MVA相關系數為1.489,且在1%水平上顯著,證明了假設一,即經濟增加值指標與市場增加值存在正相關關系。從表三模型二回歸結果可以看出,EVAPC、EVAPS及PI與MVAPC在1%水平上顯著相關。經濟增加值指標方程整體擬合度較高,調整R2=0.092,表示EVAPC、EVAPS與PI聯合起來對企業價值的解釋程度為9.2%。從表三模型三回歸結果可以看出,EPS、ROA及ROE與MVAPC在1%水平上顯著相關。傳統會計利潤指標方程調整R2=0.077,整體擬合度低于經濟增加值指標,這支持了本文的假設2,即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對企業價值(市場增加值)的解釋能力比傳統會計利潤指標更強,適合作為企業業績評價指標。從表三模型四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經濟增加值指標和傳統會計利潤指標結合后的方程,修正R2=0.15,高于模型一的擬合程度0.092和模型二的擬合程度0.077,經濟增加值在解釋企業價值變動上提供了5.8%的增量信息。綜上實證結果說明經濟增加值指標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且解釋能力強于傳統會計利潤指標體系。雖然經濟增加值的解釋能力強于傳統會計利潤指標,但是并不是說經濟增加值可以替代傳統會計指標,二者結合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用。
四、結論
本文先從理論上分析了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對企業價值的衡量的有效性,接著以2008-2014年滬深兩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分析并證明了經濟增加值指標與市場增加值存在正相關關系和經濟增加值指標體系對企業價值(市場增加值)的解釋能力比傳統會計利潤指標更強,適合作為企業業績評價指標。另外,雖然經濟增加值的解釋能力強于傳統會計利潤指標,但是并不是說經濟增加值可以替代傳統會計指標,二者結合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王化成,程小可,佟巖.經濟增加值的價值相關性———與盈余、現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標的對比.會計研究,2004.5.
[2]王化成等.對國有企業建立以EVA為核心的價值管理體系的思考.財務與會計,2008.3.
[3]龔光明,龍立.經濟增加值與傳統財務指標:何者與公司價值更相關.財會月刊,2009.3.
作者:衛秋轉 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