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育創新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基本概況
1.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基本情況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開設于2001年,從專科開始招生,2006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8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專升本學生。第一批本科生已于2010年畢業。到目前為止,一共畢業了三屆本科畢業生,每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0%以上,均在四星級酒店以上從業。經用人單位反映,工作能力比較突出。同時,旅游管理專業在2011年榮獲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稱號。經過近11年的發展,旅游管理專業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前發展,雖然發展的步伐很快,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實習實訓條件不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雖然畢業生的就業率挺高,但是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還存在不足,學生的職業成長空間不大等問題。因此,旅游管理專業還需要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并強化管理,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樣,旅游管理專業探索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成為必然。
2.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工學交替、校企合作是在2002年開始的,經過幾年的初步合作,工學交替逐步走向規范和深度合作。工學交替人數已經達到2000多人,每個年級分兩批,每批半年,合計是一年,總共聯系了寧波寧海開元名都大酒店、杭州藍天清水灣大酒店、杭州寶勝水博園大酒店等12家五星級以上酒店,工學交替經驗現在已在全院各專業推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迎合特色專業的建設,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從2010級開始進行應用型本科教育“3+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嘗試。所謂“3+1”人才培養模式,也包含在工學交替模式中,是指學生在校內完成三年傳統的課程學習,第6學期和第8學期在“校外教學實踐基地”進行專業素養與實踐技能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通過產學合作、工學結合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將理論和實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模式上,將傳統3.5+0.5的教學模式,改為3+1的模式。即學生入學后三年在校進行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理論教學,完成課程實驗實訓、畢業論文等綜合實訓等實踐環節。一學年專業實踐,第6學期集中到“校外教學實踐基地”進行經營服務管理綜合性專業實習;第8學期分散在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同時結合工作實踐完成畢業論文。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使校企合作教育崗位實習時間相對集中且時間較長,了解和把握行業發展現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高校與用人單位合作培養人才,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主;二是通過分散實習以利于學生個性與多樣性發展,與個人就業導向緊密結合。“3+1”模式正在實踐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工學交替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比較保守目前雖然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經提出改革,開展實踐教學和工學交替模式,但是還有一部分院校領導和老師受傳統學術教育的影響太深,對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有一種本能的抵觸心理,或者說他們對高等教育的本質還沒有深刻領悟,認為工學交替是職業院校的特權,而本科院校不能辦成職業院校的路子,顯然是沒有領會高等教育理論性、應用性、實踐性的辦學實質。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傳統的課程觀、課程結構、課程評價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計劃進行修訂和編寫教材,思路尚待拓寬。
2.學校、學生和企業利益有待協調工學交替涉及企業、學校、學生三面的利益,從總體上說工學交替可以使三方贏利。但是由于這三方面的利益和價值目標不一致,難免有一些矛盾沖突的地方。學生進行工學交替是為了培養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鍛煉職業技能。從而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學校是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辦學資源,促進學校的就業率,提升學校形象和增加發展的潛力。而企業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充分利用廉價的人力資源,節約成本,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三者之間有些利益是一致的,有些利益是相互沖突的。不同利益群體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而各方面又沒有及時溝通和解決這些問題,導致工學交替實施動力不足,重形式而輕內容,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學校不及時與企業溝通導致信息不暢,部分企業功利性太強,只是利用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不是真正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了使工學交替模式有效實施,要多方面協調三者利益,積極協調矛盾,解決問題。
3.雙師型隊伍不完善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現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具有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執教,旅游院校的教師隊伍更強調雙師型的教師。雙師型的教師是指教師不僅需要具有教師的職業資格,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個類似于專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這樣的老師才能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擁有熟練、實用的實踐技能[2]。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的高學歷人員,基本沒有從業經驗。雖然有部分教師取得了導游資格證,但是基本上只是考取了證書,并沒有相關實踐經驗,所以雙師型教師的道路依然艱巨。
4.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目前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普遍存在理論課時量大,內容過多過深的問題,而實訓技能教學課時少,設備不足,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缺乏實訓教材,這樣導致學生們動手能力比較差,到企業實習時還需要重新培訓上崗,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三、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策略
目前許昌學院工學交替合作模式已經初具規模,但是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解決的,不必完全否定原來的模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1.思想上要具有先進的意識開展工學交替,必須具有先進的思想觀念,摒棄一些保守的思想理念。有的學校由于害怕學生在實習工作中出現意外,擔心在實習單位不好管理而放棄了工學交替。另外還有一些學校認為旅游管理學生就是畢業后直接進入管理層的,不必要去旅游企業從事端盤子、鋪床等基層工作,很多學生和家長也具有這樣的保守觀念,不愿意孩子到實習單位實習。旅游院校要樹立先進的意識,同時要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性非常強,工學交替模式正是適應了市場的要求,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必須從企業基層干起,慢慢走上管理崗位。旅游人才培養要與旅游企業實際聯系,因此旅游教育要重視校企合作和工學交替。
2.協調各方利益工學交替模式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學校、企業、學生,要照顧好每一方,合作才能真正進行。對于學校來說,要選派實習指導教師,指導教師要對自己指導的學生進行跟蹤指導,及時協調企業和學生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要在工學交替前做好思想準備工作,全面認識工學交替實習的相關情況,明確工學交替的意義和各方面的要求,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理性面對工學交替實習。對于企業來說,要認識到學生實習期間還是學生,是來進行學習的,要成立專門的實習生管理部門,對學生進行科學管理,把學生分配到合適的崗位,指導老師和企業的師父要及時耐心地指導學生從事實習崗位工作。除了要清楚地布置實習任務、恰當地分配實習崗位及安排實習內容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實習過程中的指導。及時了解實習生的學習、思想及心理狀況,及時幫助實習生解決業務上的各種問題,指導實習生利用接觸實際的好機會深入研究專業、崗位、管理、就業等問題。同時,要幫實習生盡量解決困難,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措施,幫助同學門順利渡過疲勞關,保持較高的敬業精神和狀態。
3.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包括校內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目前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校內專任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資格。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具有較全面的能力素質,具備專業理論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鼓勵教師考取一定的資格證書,此外,教師要深入企業一線,進行掛職鍛煉,了解企業生產實際,掌握新技術,加快專業教師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邀請旅游企業的技術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這些兼職教師能為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兼職教師在與學校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極大地促進了學校教師向“雙師”素質教師的轉化,也逐漸形成一支穩定的“專兼結合、動態組合、校企互通”,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
4.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為了優化許昌學院旅游管理工學交替模式,必須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有2個必要條件:一是學生親手操作———頂崗實習;二是與專業課程現場教學———實境化教學。許昌學院實踐教學應該注重這兩方面的工作,具體操作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要注重校內實訓教學,主要是校內實訓基地教學,比如餐飲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導游業務、茶藝與調酒課程可以在實驗室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時數要和理論教學各占一半。同時教師也可以深入企業進行現場教學,企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作為學生的技術指導教師,比如旅游規劃、旅游策劃、旅游地理、旅游景區與管理哲學課程可以到許昌市的景點,比如許昌博物館、八柏冢景區、西湖公園等進行實景教學。大三的時候到外面的實訓基地進行為期8個月的集中頂崗實習。大四可以分散實習,同學們要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選擇企業進行分散實現,以便于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總之,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市場化及本科畢業生就業境況的日趨嚴峻,各旅游高等院校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相關理論,改變傳統的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旅游行業就業市場,加強與各旅游企業的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構建符合旅游專業應用性特點的校企聯合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高校與旅游企業的順利對接,解決旅游高等院校與旅游行業的供需矛盾,促進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
作者:劉紅芳單位:河南省許昌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