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實務應用下的公允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國公允價值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數據較難取得準確計量公允價值是公允價值會計應用中最關鍵的問題。在完全市場條件下,公允價值的計量操作簡單,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的過程就是尋找市場參照價格,而這種價格也是存在的。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從活躍市場獲取公允價值是非常困難,因為中國確定公允價值的市場條件還不完善,沒有公平價格的形成機制,市場不活躍,各方交易信息不對稱,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價值的事項無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場價格來計量。當無法從活躍的市場上取得報價時,需要采用估值技術來確定公允價值,這時用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計量,這是估計公允價值的最好估值技術,而在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折現率通常過多地依賴于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人員或專業團隊的職業判斷。而目前中國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普遍偏低,與公允價值會計相關的計量數據不易獲取,極大地影響公允價的可靠性。
(二)公允價值執行保障機制不健全中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一個不足之處是目前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缺陷和內部控制的不完善。雖然中國上市公司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聘請外部獨立董事,但實際中監事會、董事會、獨立董事的監控作用被弱化,企業未能從根本上建立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機制。同時,很多公司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管理當局往往是會計信息的壟斷提供者,為了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就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最為有利的會計政策,公允價值會計很容易被用來作為盈余管理的工具。
二、國際公允價值會計應用借鑒
(一)IAS(國際會計準則)公允價值應用情況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2009年5月正式了《公允價值計量(征求意見稿)》,對公允價值的相關術語進行了定義,建立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框架,并就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提供了指南。2009年7月、11月IASB分別了《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征求意見稿)》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對現行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問題進行了修訂,重新調整了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IFRS9將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改為要求主體以其管理金融資產的商業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征為依據,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且主體商業模式是第一因素,當金融資產具備商業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征這兩個分類條件時采用攤余成本計量,其他情況只能按公允價值計量。2010年5月,IASB了《應用公允價值選擇權的金融負債(征求意見稿)》,建議將應用公允價值選擇權指定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全額計入損益,同時將變動總額中報告主體自身信用風險影響的部分轉計入其他綜合收益。2010年7月,IASB了《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列報(征求意見稿)》,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表的損益部分中應包括如果一項金融資產重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重分類之前的賬面價值和重分類日公允價值的差異導致的利得或損失。2011年IASB了征求意見稿《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以期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下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建立一個共同的標準,其中要求在報告期末,主體按金融工具類別分別披露有關已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信息應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確定的組合層面的調整數,以反映主體對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凈暴露,或者交易對手對主體信用風險的凈暴露。
(二)GAAP(美國通用會計原則)公允價值應用情況2006年9,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正式《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允價值計量進行了定義,建立了公允價值計量框架,并加強了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披露。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公允價值會計產生了強烈沖擊,G20峰會、金融穩定理事會等組織紛紛倡導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和審計準則。FASB先后一系列準則,強調在確定公允價值時不能簡單依賴市場交易價格,主體需要更多地通過對價格下跌時間長短、跌幅以及市場流動性的綜合判斷,借助內部估值模型和假定條件來確定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對在資產和負債交易量交易額急劇萎縮和非正常交易秩序情況下如何公允價值的確定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進一步指導,允許金融機構在市場流動性不足、交易價格扭曲的前提下,采用其他合理的價格估算方法來計量資產價格。2009年8月,FASB《關于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中指出,在許多情況下負債可能由于合同條款和法規的限制而缺乏可觀察的市場信息,因此在計量其公允價值時,主體既可以使用相同或類似負債的公開報價,也可以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2009年9月FASB《對計算每股凈資產(或等值指標)的某些主體的投資》,對滿足特定前提的金融服務類投資公司允許其根據被投資公司每股凈資產來計量其投資。
三、完善中國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暢通公允價值的獲取渠道首先應盡快完善中國市場經濟體系,努力培育各類市場,積極完善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建立活躍的市場報價機制和交易體制,使企業在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時能夠從市場上直接獲取更多的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信息,這是降低公允價值應用成本和改善公允價值應用環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統一完備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進一步優化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中國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南。同時加強公允價值會計的理論研究,著力從會計發展規律上研究的現值技術和公允價值會計理論方法,研究建立公允價值獨立的計量準則。最后應在關注并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公允價值會計的相關理論,在建立系統的公允價值會計框架的基礎上制定獨立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重點研究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指南、披露框架和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與趨同,有效地指導公允價值計量的操作。
(二)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道德素質,建立良好的職業環境公允價值的運用是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誠信度,公允價值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與會計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聯系,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個人的信用檔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業及個人信用體系,把企業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注冊會計師和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責任人落到實處。加強守法意識和道德教育,強化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甄別會計信息能力,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水平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同時應該加強會計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水平。加強對新會計準則,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廣泛宣傳,使每位從業人員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加強對從業人員進行新會計準則及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培訓和學習,使其盡快熟悉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盡快掌握相關知識并能加以具體應用。
(三)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強化政府對市場的和企業的引導和監管很多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預期的風險收益遠遠大于風險成本。因此在政府層面應當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懲處力度,使操縱被揭露的成本遠遠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賠償機制,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對粉飾報表的企業及其高管人員從重處罰,并對協同粉飾報表的注冊會計師進行重罰,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無利可圖,構成犯罪的堅決追究其刑事責任;另外中國現行公司法和證券法過于剛性化,三年連續虧損作為上市公司暫停上市的依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濫用公允價值。為了配合新準則的實施,有必要對此類條款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時,在現行法規中,應對如何界定虛假會計信息、如何追究披露虛假信息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責任人之間如何劃分責任進行明確規定。
(四)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監督監督機制,防范企業盈余管理通過培養職業經理人市場、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手段,不斷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當前的資本市場中,促進產權的多元化,緩解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的局面,從而確保企業能夠合理地運用公允價值會計。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使會計政策的選擇權增大需要會計專業判斷的事項增多,很可能導致會計人員濫用會計準則,應當嚴格按照中國《會計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做好各項會計監管機制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要督促企業盡快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中介機構的審計力度,最大限度地防范企業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
作者:李波李新玲單位: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