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中隱性知識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決策是基于知識才能完成的,所以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探討循證決策才能獲得本質認識。推動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更好實施,要探討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在公共衛生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機制。本研究通過閱讀分析文獻、采用系統綜合的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觀點基礎上,提出關于在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中如何對隱性知識進行管理的觀點。
關鍵詞:隱性知識;詢證決策;公共衛生
一、研究背景
自循證醫學誕生以來,包括公共衛生在內的醫療衛生事件的決策正在由傳統的經驗決策向循證決策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決策的質量和水平。隨著循證決策在醫療衛生工作中的應用,醫學界也發現循證決策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難。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試圖從本質上找到循證決策實施的影響因素和解決辦法。循證決策就是依據證據進行決策。證據就是知識,因此知識管理是循證決策系統的基礎。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尤其隱性知識在決策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每個人面對的顯性知識環境是相同的,為什么不同的人作出來的決策質量會有很大差異呢?主要因為決策者的隱性知識水平不同所致。所以,要推動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更好實施,首先要探討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在公共衛生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機制。由于決策是基于知識才能完成的,所以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探討循證決策才能獲得本質認識。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對循證決策與知識管理的關系已有一定的研究,如MuirGray認為循證醫療衛生決策需要的知識大部分是顯性知識,但隱性知識在決策中也不可缺少;TimThornton認為,隱性知識是循證醫學和臨床判斷的整合因素。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與國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當前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人群對循證醫學認知和相關技能的調查等方面,對影響循證醫學實施的因素雖然也有探討,但都不是從隱性知識的角度出發。綜合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當前關于循證公共衛生決策與知識管理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研究成果是零散而不系統的,缺乏對隱性知識與公共衛生循證決策內在機理方面的深入研究,遠遠無法滿足循證公共衛生決策開展的需要。本文根據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實際,探討隱性知識的管理問題,以期推動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健康發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閱讀分析文獻、采用系統綜合的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作者關于在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中如何對隱性知識進行管理的觀點。首先,閱讀知識管理特別是隱性知識方面的文獻,探討隱性知識的主要內容及其在決策中的作用。MichaelPolanyi認為,隱性知識是高度個體化而且難于格式化的知識,主要包括技能和認知兩個維度。李華偉等人認為,隱性知識可以分為個體隱性知識、團隊隱性知識和組織隱性知識三個層面。個體層面的隱性知識主要指個體掌握的技能和經驗,團隊層面的隱性知識主要指團隊共同擁有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工作慣例等,組織層面的隱性知識主要指組織文化等。三個層面的隱性知識存在相互轉化的關系。知識管理理論認為,隱性知識是知識的主體,知識要么是隱性的,要么是植根于隱性的。一般情況下,越是隱性的知識越有價值,因為隱性知識是建立在很多信息的基礎之上,在與大腦的耦合關聯之上建立起來的,決定了對顯性知識的獲取與應用能力。其次,閱讀公共衛生決策、循證決策等方面的文獻。楊一風等認為,循證公共衛生決策涉及到眾多因素,異常復雜而艱難。國內外眾多學者通過不同研究方法探討影響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主要因素,發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證據,包括證據的可得性和可信程度;決策者個人的能力,包括決策者個人的心理素質、危機意識、知識結構、對信息掌握和處理的能力、對待風險的態度、對決策方式的偏好等;環境因素,包括組織內部的物質、文化環境和組織的外部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自然環境等。部分學者也已經認識到了隱性知識在其中的作用,GrayJAM、SackettDL、HaynesRB等的研究表明,證據本身不是決策,很多時候研究證據必須由經驗來補充,決策者的技能、態度對決策質量具有重要影響。MuirGray認為,限制循證醫學發展的首要因素也許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我們的態度和觀念。不同的決策文化和決策模式的背景下,同樣的研究證據在不同國家衛生決策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營造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大環境,尤其是文化環境,通過集體的方式解決證據不足的問題是理想的方案?!读~刀》雜志發表的題為“towardsevidence-basedpublichealthpolicyinChina”的評論認為,由于背景、立場、思維等不同,導致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對許多問題的認識存在較大差異,成為中國推動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最大障礙。綜合已有的研究結果,盡管學術界關于循證公共衛生決策與隱性知識的研究取得一些進展,但當前的研究仍然十分不足,主要表現:首先對價值觀、態度、意識、經驗、技能、工作慣例、組織文化、行為偏好等隱性知識本質缺乏必要的認識,在研究中沒有將以上因素納入隱性知識的范疇,相關的對策缺乏理論支撐;其次,沒有認識到隱性知識是循證公共衛生決策最基礎和最核心的變量,隱性知識決定著對證據獲取、制作和應用的能力,決定著決策者如何利用資源以及如何處理與其他因素的關系,從而在根本上決定了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績效的水平。
三、發現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結合隱性知識理論,筆者認為,隱性知識在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中起著基礎和核心的作用,是影響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績效最根本的決定性的變量。決策者根據自己的隱性知識利用已有的證據,或者在沒有證據時對顯性知識進行甄別和選用制作證據,再結合可利用的資源選擇某種解決方案最終做出決策。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信息過濾和傳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要經過多次轉化。對于簡單問題的決策來說,對顯性知識的依賴程度較大。解決的問題越復雜,對隱性知識依賴的程度越大。在循證決策過程中,隱性知識能否得到充分的表述和傳播,對決策的質量會產生重要影響。關系模型如圖1所示。(圖1)模型中的隱性知識主要指決策者的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能力,包括提出決策的核心問題的能力,區分不同的證據及其適用性的能力,檢索所需文獻的能力,評估相關研究的科學質量的能力,判斷研究結果在類似人群中的外推性的能力,判斷研究結果在本地人群中的適用性的能力,依據證據的決策付諸實踐的能力。模型中的顯性知識主要指在循證公共衛生決策中需要使用的各種信息和知識,主要包括已有的證據,通過監測得到的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應急預案和歷史案例以及證據制作中可供利用的文獻、信息等。決策者的決策能力(隱性知識)既取決于個體的價值觀念、意識、經驗、技能和認知模式,也受到團隊的決策方式和慣例的影響,同時還受到組織文化的制約。因此,要提高決策者的循證決策能力,就要應用隱性知識建構理論去采取適宜的措施。在組織層面,要大力推行循證決策的文化建設,通過精神的、制度的建設措施,使循證決策成為組織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提高決策者對循證決策的認識和積極性。在團隊層面,通過集體研究證據的方式不斷提高團隊成員共同擁有的決策知識和慣例的數量和質量。在個體層面,首先要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不斷豐富決策者掌握的原理知識和事實知識等顯性知識的水平,通過決策實踐促進顯性知識的隱性化;不斷提高個人的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收集證據、檢索文獻、評估文獻、管理文獻的能力。其次,資深的決策者總是掌握著更豐富的關于循證決策經驗、技能等隱性知識,可以通過為他們配備助手的方式,培養年輕決策者的決策能力。最后,讓年輕的決策者多參與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的實踐,既可以把他們掌握的顯性知識內化為決策的隱性知識,還可以不斷豐富他們循證決策的閱歷和經驗。
四、結論
當前關于循證公共衛生決策與隱性知識內在關系的研究還很不足。知識管理作為一種創新管理模式,為突發公共衛生決策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與方法,隱性知識更是是決定循證公共衛生決策績效的基礎和核心變量,通過隱性知識建構的方式提高決策者循證決策的能力應成為管理決策新路徑。
參考文獻:
[1]MuirGray,唐金陵.循證醫學:循證醫療衛生決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1.
[4]李華偉,董小美,左美云等.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2.
[5]楊一風.危機管理在中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反應中的應用[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4(3).
作者:孫桂珍 陳威莉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