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
“慕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傳播方式。借助于互聯網的迅速傳播,“慕課”的興起即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大學功能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作為設立時間較短、發展迅猛、學科交叉特點明顯的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建設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如何利用“慕課”優勢,加強自身素養,并結合教學內容及教授方法進行課程建設的大膽嘗試是我們大學教師應該關注的方向。
【關鍵詞】
慕課教學;公共事業管理;課程建設
借助于互聯網的迅速傳播,作為一種新型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慕課”教學模式正在引發一場學習的革命。這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技術手段,給傳統高等教育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給高校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慕課教學的優勢和特點
從2011年開始,一種新型的網絡教育模式“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開始興起,這種大規模、開放式的網絡課程給互聯網在線學習帶來了巨大變化,很快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各個國家紛紛推出自己的開放式網絡課程,其中Coursera,edX和Udacity被譽為全球“慕課”平臺的三駕馬車,并吸引了越來越多大學的加盟,其中包括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在這場全球“MOOC熱潮”的影響下,我國高等教育界也正在為出現本土化的“慕課”而努力,比如2013年清華大學推出的“學堂在線”。慕課,是英文“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世界各地的名校將它們的課程制作成視頻,上傳到特定的網絡平臺,免費供全世界的人們學習,學習者還能夠得到一張證書作為獎勵,慕課教學的優勢非常突出。
(一)慕課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者可以免學費獲得世界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沒有時間、地域的限制,而且選課完全由自己決定,只要對該課程有興趣。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只能聽本校老師的課程。
(二)鼓勵學習者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傳統網絡公開課,學生只能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老師給其他同學上課。但在慕課教學模式中,是老師在一對一地為學生授課,老師會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感受。
(三)慕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慕課課程是定期開課的,類似于學校的學期。學生要聽課,回答問題,還有作業和考試。在論壇和討論區,可以和全球的學習者一起頭腦風暴,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討論中學習新的知識。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自動化評價系統,自主安排學習進度,進行自測和完成作業。學生可以在線和名校的教授,以及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還可以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完成小組布置的作業,相互討論,共同學習。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現狀
作為設立時間較短、發展迅猛、學科交叉特點明顯的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建設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難。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于2000年,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探索,結合學校辦學理念、社會發展需要及專業特點,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清晰定位在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技術方法、具備處理解決公共事務的能力、能在黨政機關、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行政部門、公共企業、社會團體及社區等機構從事綜合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目前,學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包括必修課(72.4%)、選修課(27.6%)兩大類。在必修課中又分別設置了512學時的公共課(22.1%)、880學時的學科基礎課(37.9%)以及288學時的專業課(12.4%)。在選修中分別設置了448學時的專業選修課(19.3%)和192學時的公共選修課(8.3%)。同時,參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將《管理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文秘》、《行政管理》、《保險學原理》、《社會保障》、《教育管理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文化產業管理》等課程設置為專業核心課,課程體系相對規范完整。
三、“慕課”背景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建設的探索
“慕課”的興起即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和大學功能等方面產生深刻影響。如何利用“慕課”優勢,加強自身素養,并結合教學內容及教授方法進行課程建設的大膽嘗試是我們大學教師應該關注的方向。
(一)探索教學新模式,提高課程質量。以課程群建設為組合方式,以網絡視頻課程、精品課程、優質課程、重點課程為基本形式,全面加強專業學科基礎課程群、專業平臺課程群、專業拓展課程群建設,輻射帶動專業群平臺課程建設,大幅度提高課程質量。
(二)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較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與網絡課程”一體化推進課程數量,使得基于網絡的教學互動得到更大的普及。精品課程中網絡課程要涵蓋100%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優秀課程中網絡課程至少涵蓋85%的課程教學大綱內容,重點課程中網絡課程至少涵蓋70%的課程教學大綱的內容。
(三)打造各課程網站之間的交流平臺,實現網上答疑。未來五年,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引入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將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融合。實現學生課下看講座視頻,教師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從現有的知識中學習、發現新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積極實施雙語教學,通過引進國外的優質課程,努力推進課程建設的國際化。未來五年,本專業力爭開設1~2門雙語教學課程,逐步建立雙語教學的管理和考核機制。盡量選擇三、四年級適宜的主干課程作為雙語教學課程。在任課教師方面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政策。一方面,鼓勵青年教師出國進修,或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外語水平。另一方面,引進有國外學習經歷、外語水平較高、具備雙語教學資格的高層次人才作為開展雙語教學的儲備教師。
(五)對部分實踐類應用課程,嘗試“慕課”教學模式。“慕課”教學模式是對傳統高校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延伸。課程建設要適應互聯網背景下在線課程發展的趨勢,努力推進在線平臺和課程的一體化發展,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結合、教與學的結合、主動和被動的結合,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借鑒“慕課”教學模式,提出課程建設的新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嚴格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嚴格遵守。慕課教學則不同,由于學生學習時間不固定,因此,教師的課程教學就不能嚴格按照課時劃分、按照課本章節進行,而必須將課程內容分割成若干小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可能只需要10分鐘左右,如此下來,一門課程不是分成章節,而是細分成幾百個知識點。靈活的講授方式和知識結構為學習者帶來了便利,也為其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選擇。比如,對學習程度高的學生而言,無需對已掌握的知識重復學習,可以自行選擇自己認為較難的內容。但這也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需要對所講授的課程體系有深刻理解,能夠正確把握課程體系中的知識結構,清晰地劃分各知識點,并向學習者表明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聯系,以及重難點的把握。
【參考文獻】
[1]王海波.國外當前慕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5,4:25~30
[2]方芳.慕課時代中華文化傳播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5,3:75~78
[3]孫南南.挑戰與應對:語言教學慕課模式的國際視野[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36~39
[4]許濤.慕課背后的爭議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5,7:21,22~27
[5]鄒琳,陳基晶.慕課教育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5,1:21~25
作者:萬蓬勃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