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在分析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情況、實用效果以及取得的綜和效益基礎上,分析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5點對策,以求對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信息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建設也有了重大進展。特別是近年來,河南省高校在網絡基礎設施、信息系統建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高校信息化是一項新鮮事物,國內外都沒有成熟的理論和通用的模式,因此在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擬通過對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成果及經驗的總結分析,對河南省其他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的調研,為河南省其他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分析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如何為建設節約型校園、和諧校園以及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一、河南工業大學及其新校區簡介
河南工業大學是根據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要求,在2004年8月由原鄭州工程學院和原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而成。目前河南工業大學擁有嵩山路老校區、中原路老校區和蓮花街新校區等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7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3.07萬平方米。建有河南省第一個萬兆校園網。現有專任教師140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543人,碩士研究生733人,專科及成人教育學生4963人。
河南工業大學新校區位于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城內,占地面積達2153畝,規劃總建筑面積為78萬平方米,遠期可容納學生28000人,目前已建成各類校舍面積33.6萬平方米。新校區的建設特色是著重加強人性化、信息化、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數據的統一和資源共享;采取多項節能措施,大力建設節約型校園:通過建設校園網電子校務系統,實現了網上電子簽名、電子圖章、校內重要文件的上傳和下發等無紙化辦公;通過安裝紅外感應節水器、延時自閉閥、刷卡式水表等措施,在節約用水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通過采用智能控制照明系統、智能計量控制柜、地源熱泵的中央空調系統、大面積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多種節能設備,大大降低了校園能耗。
二、河南工業大學校園網簡介
河南工業大學校園網始建于1997年,通過X.25線路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經過持續的建設,現已發展成為有蓮花街、嵩山路、中原路三個校區,2萬多個信息點的大型園區網,三校區網絡通過光纖連接成環,有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中國網通兩個出口。
1.網絡硬件設施
2003年,學校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單位。2004年,在蓮花街新校區建成了河南省第一個萬兆校園網絡,基礎網絡從核心層到匯聚層采用多環拓撲結構,核心層和匯聚層全部采用萬兆交換機,實現了從核心層到匯聚層全部萬兆連接,是高標準的萬兆以太網絡;環型組網采用EAPS技術,多環結構保證了網絡的穩定、可靠,主干交換設備全面支持IPV6。校園網上運行有6臺核心交換機、16臺匯聚交換機、1000余臺接入交換機、6臺SUNUNIX小型機、50余臺PC服務器、20T網絡存儲及路由器等。
2.網絡服務
目前校園網提供WWW、DNS、FTP、E-mail、視頻點播、視頻直播等服務;運行有電子校務、網絡教學、綜合教務管理、綜合學生管理、綜合人事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管理、CA認證和“一卡通”等多個應用系統;建有校園網站,通過網站進行信息、查詢、交流和宣傳。
校園網上建立了光纖區域網絡存儲與NAS相結合,配以存儲、備份系統的數據中心;建設有教育與課程資源和中外文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國家標準等全文數據庫及電子圖書;安裝有防火墻、郵件網關、訪問控制系統、網絡殺病毒軟件等安全系統,實施了802.1X協議的網絡用戶認證管理。
校園網已成為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的信息平臺,為學校建設高水平大學戰略目標的實施發揮保障作用。
3.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用效果
為提升管理層次,河南工業大學在新校區建設之初就同步啟動了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實現了數據的統一和資源共享。目前,蓮花街校區共有信息點14000多個,保證了學生公寓每個學生及每個辦公室都有一個信息點,能獨立上網。在校園網絡系統、通信系統等方面實現了相距30公里的新老三個校區的互聯互通;建立了CA電子證書認證系統、電子校務系統、網絡教學系統、視頻服務平臺等;“一卡通”系統在新校區已全面鋪開,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張“校園卡”,用這張卡可以進入機房上機、食堂購飯、自助洗衣、打開水、超市購物、校醫院就醫、洗浴等消費活動,還可以進行自主轉賬、學費交付、圖書借閱、信息查詢、刷卡購電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大學校園人性化、信息化建設的特點。另外,新校區還改變了傳統的打鈴模式,采用計算機控制的校園溫馨廣播系統,標準時鐘源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安防系統、消防系統等。
由于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起點高、要求高、標準高,被省教育廳列為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學生洗浴中心的太陽能建設工程被省建設廳列為省示范工程。
三、河南工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取得的綜合效益
首先,在建設節約型校園方面,通過大力推進校園網電子校務系統建設,目前通過電子校務系統實現了網上電子簽名、電子圖章、校內重要文件的上傳和下發,基本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其次,在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層次方面,河南工業大學在學校網站主頁設立“新聞”和“公告”2個主模塊,重要新聞和公告第一時間在這兩個模塊上,教職工和師生可以及時獲得必要信息;校園網主頁還連接了綜合信息門戶(電子校務)系統,系統內集成了多個校內應用系統和個人辦公信息,實現了校內電子郵件、教務、財務、學工、人事、“一卡通”等核心應用系統的集成和無縫連接,登錄校園網上“綜合門戶電子校務”可以實現多系統的自動漫游訪問。同時河南工業大學新校區采用了地下管網三維管理系統,對基礎設施中各種管線進行系統集成,智能化查詢管理,有利于維修、改造、擴建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再次,在服務教學科研方面,校園網集成了教師網上綜合系統、學生網上綜合系統、授課計劃填寫系統、教學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學籍查詢系統、教師成績錄入系統、開放實驗項目選課系統等多種教學應用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校圖書館網絡除了能進行一般的查詢資源的功能外,還可以進行圖書的預借、續借,以及免費使用大量的電子資料和時時更新的CSMAR數據庫;校網絡中心還開通了教職工通過外網連接內網的工作,方便了教職工順利開展教學、科研工作;與此同時,為方便學生自學,校園網內還集成了網絡教學平臺、英語學習平臺,收集了多種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隨時登陸系統下載資料或在線學習。
最后,在服務學生生活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個子系統:
一卡通系統:以“一卡通”為載體,將數字化覆蓋學生公寓,凡需要身份識別、支付費用的事務,均可持“一卡通”實現。學生公寓每個組團配備了指紋注冊報到終端、觸摸屏查詢終端、自助購電終端各一臺,網絡洗衣機15臺;每間房一個插卡式水表。
門禁系統:主要包括門禁控制器、門禁讀卡器、門禁鎖,可以方便本樓學生利用校園卡刷卡進入。
用電智能控制系統:全年分季節,全天分時段控制供電負荷,識別并限制惡性負載。
四、河南省其他高校數字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教育廳2002年啟動“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以來,已經有25所高校成為示范工程學校。這些學校的相關工作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正在向著全面建設數字化校園的方向邁進。在示范工程的帶動下,各高校領導充分認識到了建設數字化校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有更多高校啟動了本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數字化校園建設已經由過去的以硬件建設為主,過渡到了以深入推廣信息技術為主,加速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效益的新階段。
1.河南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已具備相當規模
河南教育科研計算機網高速主干順利建成。在全省18個省轄市實現了2.5G的高速互聯。建成18個地區級網絡中心,河南省各高校和有關教育科研單位基本上實現了與河南教育科研計算機網的千兆連接。河南教育科研網的外連速率從建網初期的64K/秒,到目前的5G/秒,全網接入高校數量由1998年的33所增加到目前的88所,IPV4地址擁有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河南教育科研網主干網目前正在升級擴容,以確保網絡高速、穩定運行,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主干網建成后,全省高校上網計算機總數由2001年的不足5萬臺,迅速增加到目前的128100臺,上網人數由2001年的不足3萬,增加到目前的80萬人。
(2)IP電話系統與校園網建設情況
目前,河南省已組建了萬門純IP電話網絡,實現了河南教育科研網全網內的免費IP電話通信。并且實現了IP電話到電信固定電話網和移動的互聯,通達全國大中城市,可進行國際國內長途直撥。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等省轄市的千兆高速城域網相繼建成,近90所高校建成了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校園網,且以千兆速率聯入了教育科研網。許多教育單位正在擴建改建校園網,以滿足數字化校園建設和和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深入的需要。其它各類信息技術設施的規模不斷擴大、質量迅速提高。
(3)高校接入下一代互聯網情況
河南省高校積極跟蹤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啟動了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鄭州大學經過努力,成為CERNET2的25個核心節點之一,節點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已累計投入400余萬元。近20所高校通過隧道方式,接入了下一代互聯網,全省有35所高校計劃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并以適當方式聯入下一代互聯網。
(4)信息資源建設情況
河南省各高校的精品課程開發進展順利,已經開發了許多優秀多媒體課件。高校中已有近40%的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
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建成了以河南教育科研網為依托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基礎框架,建立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管理中心、全省學科文獻中心和若干地區中心,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全省高校累計投入8940余萬元用于數字化圖書館和數字化圖書情報資源建設,全省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文獻數據庫種類和資源量迅速提高。主要高校圖書資源共享,僅光盤版科技期刊全省可節約開支1000萬元左右。
(5)現代遠程教育情況
全省有40%的高校已經開始在校內進行遠程教育或網絡教育的試驗工作,部分高校已經開始制定遠程教育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計劃。這些高校中多數還自發地與具有遠程教育資格的國家重點高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模式。通過合作辦學,學習了先進技術、積累了網絡化環境下的辦學經驗,為今后河南省開展遠程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鄭州大學成為全國67所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目前已開設29個專業,注冊學生8000余人,開設網絡課程300余門。
(6)網絡應用情況
隨著網絡的普及,應用系統的種類逐漸增多,網絡應用效益也逐漸顯現。河南省43%的高校建立了網絡教學平臺,53%的高校建立了面向全體教師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開展網絡化教學,實現了網上課件和素材資源管理,多媒體交互式教學、網上提交批改作業、在線答疑等等。大多數學校和教育單位開發了基于網絡的各種管理信息系統,各項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網絡化、科學化的軌道。
(7)網絡應用系統建設情況
目前河南省有17所高校建設了校園“一卡通”,學生從入校注冊到畢業離校的全部活動均納入了網絡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益,目前許多高校領導意識到了校園一卡通的重要性,有20余所高校正在加緊規劃和建設校園一卡通。
河南工業大學的校園一卡通除實現了一般的一卡通功能外,還實現了洗衣機、門控、電梯、水電計量等與一卡通的集成。河南科技大學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計算機集群為當地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開始提供高性能計算。中州大學的虛擬導游培訓系統,實現了情景導游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2.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目前河南省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總結起來如下:
(1)信息技術的整體推廣應用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教育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對資源整合力度,以及信息資源共享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2)高層次信息化技術人才較短缺,研究開發力度不夠,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
(3)各地、各部門和各學校發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統籌規劃的力度不夠;少數教育單位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還不夠到位,其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4)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省內高校普遍沒有設立供師生進行學術交流和信息交換的校內論壇,大部分高校師生只能通過學生自建的網站進行簡單交流,不便管理和維護;
(5)整體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各個高校各自為政,建立起各種分散的系統,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最后把數字化校園建設變成了一個個小的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建設。
五、策略
1.整合高校資源
統一標準,規范接口,整合各高校現有信息化資源,形成信息集群和一個統一的數字化空間;建立專門的教育信息資源綜合管理應用平臺,實現信息資源有效共享。
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制度化是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基礎,而信息標準化是管理制度規范化在技術上的具體體現。同時,系統之間的接口規范也需要在信息化建設中被定義并嚴格執行,這是學校信息化建設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
2.建立CIO機制
加強領導,明晰職能,充分發揮學校領導的一把手作用,保證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方面關系的協調和最終決策、保證信息化建設中必要的投資力度。建立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機制。CIO應該是校級領導,直接參與高校的決策,是高校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強有力支撐,全面負責高校信息化推進的計劃和規劃。高校的CIO不僅是IT的管理者和組織者,還要推動跨機構的協作,通過開發信息資源,提高教學、學術和管理的效率,明晰職能部門在數字化校園中的職能,推進各類有利高校的信息化變革,去除多余的工作流程和行政機構。
3.加強網絡應用能力
加強應用引導,拋棄“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應用”的思想。在建設數字化校園中,網絡基礎設施固然重要,但應用是第一位的,沒有應用,網絡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要搞好應用就必須重視基礎性的底層工作,一方面要進行用戶的需求引導和需求培養,使得建設的系統滿足用戶需求,用戶樂于使用;另一方面,要在有關管理部門的統一協調下,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礎數據庫、資源庫等,形成高度共享、可靠維護、及時更新、能提供決策依據的數據倉庫群。
4.加強網絡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
開拓思路,放眼未來,密切跟蹤國際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積極組織開展下一代互聯網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建設好河南教育科研計算機網下一代互聯網高速主干網。積極開展網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全面參與國家網絡計劃的實施。
5.建立網絡安全防御系統
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互聯網的互動性,開發設立師生交流互動空間,增強學術爭鳴和思想碰撞,實現信息的順暢流動,加強信息安全宣傳,重視信息安全整體規劃;加大安全資金投入,針對自身的網絡建立安全防御體系;而對于信息內容的風險規避則需要在數字化校園中加強對網上內容的管理,防止不健康內容在網上的泛濫。
參考文獻
1許鑫、蘇新寧.新一代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5(1):48~55
2姜輝、許鑫.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問題及對策.情報雜志,2003(增)
3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情況報告,2008.10
4徐兵、汪克強、徐為民.基于信息資源整合的高校信息化建設模式.教育信息化,2004(7)
5陳懷楚、王映雪、沈培華、蔣東興.大學資源計劃(URP)建設研究.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03(3)
6沈培華.數字化校園呼喚CIO./media/ccu/551/01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