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管理下的文化建設研究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在主流脈絡同構和一體化傳承的同時,又以其地方支系各自發展的特色脈絡和傳承方式,遍布在中國各個城市、鄉鎮、鄉村,與中國經濟體的快速發展水乳交融、交相輝映。但隨著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其也造成了諸多城市及鄉村的文化缺失、文物破壞等,影響了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以河南省尉氏縣為例,作為開封市所轄各縣區的經濟大縣,尉氏縣域內知名歷史人物、古城遺址、非物質文化豐富多彩,可以說是“文化旅游資源大縣”,但其卻面臨文化產業、文化旅游整體缺失的發展局面,導致尉氏縣處在開封市各區縣文化建設“洼地”的局面。總之,邁入新發展階段,文化資源優勢對構建尉氏縣新發展格局的作用不容忽視,繼續提升尉氏縣的影響力需要重視對文化資源的挖潛。基于此,文章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出發,從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運行機制入手,全面梳理并分析了尉氏縣文化資源及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對應的措施和建議,以求為盤活尉氏“統籌文化發展”的棋局提供參考。
一、尉氏縣現有文化資源分析
尉氏縣地處中原,隸屬于七朝古都開封市,歷史悠久,文化資源眾多,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5處。目前尉氏縣內保存至今的古城遺跡眾多,有興國寺塔、劉青霞故居、阮籍嘯臺、洧川古鎮遺址等。現有7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省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23項,縣級項目43項。全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有147人。其中,以劉青霞為代表的豫商文化,以焦裕祿紀念館為代表的艱苦奮斗精神,以洧川古鎮、阮籍嘯臺、興國寺塔為代表的古城文化,是尉氏縣的主要文化元素代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為出名的是洧川豆腐。另外,大家所熟知的蘭考縣是焦裕祿精神的“誕生地”。其實,焦裕祿精神更是深扎尉氏縣。1948年1月至1953年6月,焦裕祿同志隨解放軍南下淮海支隊來到尉氏縣,先后被分配到蔡莊、彭店任區委委員、工作隊指導員,后被調到縣委宣傳部,其在蔡莊區主辦了三期農村土改干部培訓班,為尉氏縣培養了一批農村干部,并組織了2000人的尉氏淮海戰役支前擔架隊,帶領他們前往徐淮前線。焦裕祿同志在尉氏縣工作長達6年之久,為尉氏人民嘔心瀝血,為尉氏百姓謀福祉,給尉氏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尉氏縣不僅是焦裕祿從一名戰士成長為縣級領導的“見證地”,也是他成家立業的第二故鄉。
二、公共管理視角下尉氏縣文化建設發展現狀及問題
公共管理是政府為了更好地滿足民眾所需和其經濟社會發展及社會公共機構對與公眾利益相關的各種公共事務實施的有效管理。政府應改變傳統的壟斷模式,積極引入市場運行機制和社會運行機制,實行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大機制協同公共管理。在尉氏縣文化建設的研究與思考中,可以采用公共管理三大機制展開分析,建立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機制,系統梳理尉氏縣文化建設發展現狀及問題,并通過政府、社會、非政府組織、企業、公民等組成一個多中心的互動與協作機制,有效發揮多方力量,三管齊下,共同為尉氏縣文化建設工作發展作出貢獻。
1-政府運作機制層面
1.有文化無旅游
尉氏縣文化資源眾多,歷史文化積淀豐富,擁有劉青霞、阮籍、阮咸、焦裕祿、蔡文姬等知名人物文化資源和興國寺塔、劉青霞故居、阮籍嘯臺、洧川古鎮遺址等文物資源,天然具備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資源條件;但與之相矛盾的是,由于各文化資源分散、產業規模小、業態層次低,天然的文化資源無法轉化成旅游經濟。究其原因,全在于缺失全域文旅產業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例如,尉氏縣缺乏文化設施,如博物館、城市出入口形象設計、城市文化形象標語及標志物等,導致整體文化旅游項目缺失。
2.有需求無設施
對于尉氏縣中心城區的城市建設和管理來說,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鄉鎮居民大量涌入縣城,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務標準與要求。同時,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如何吸引農村人留在農村發展,吸引鄉賢返鄉創業并帶動就業成為必須研究的課題,而這需要積極發揮當地鄉土文化的引力作用。因而,對各類鄉村文化場館、文化廣場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現階段鄉村的文化設施明顯嚴重不足。
3.有項目無資金
近年來,尉氏縣提出了由“文化旅游資源大縣”向“文化旅游強縣”跨越的戰略目標,積極謀劃了一系列大型文旅項目,如歷史名鎮洧川風景區、劉青霞文化產業園區、阮籍嘯臺風景區、興國寺塔旅游開發區,投資金額均超過5000萬,但因地方財政資金有限,無法統籌解決大型文旅項目招商、落地以及后續運營工作,導致所謀劃的文旅項目大多僅停留在規劃當中,難以開發落地;或者前期開發規模小,層次低,難以形成真正的旅游品牌。
2-市場運作機制層面
1.企業缺乏保護當地文化的意識
企業是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市場主體。在中國,企業對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參與度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政府往往是地方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唯一所在。由于文化發展參與度低,加上文化產業的投資時間長、成本高、難度大、回報率周期長等特點,當地知名企業基于投入產出的考慮不會輕易涉足文化產業,長此以往,這種趨勢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2.企業缺乏文化開發的舉措
受制于縣域內企業發展文化產業層次低、文化開發手段單一等,有關部門在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及建設方面往往缺乏科學、高效開發文化資源的舉措。以尉氏縣中心城區兩湖周邊的阮籍嘯臺遺址為例,有關部門對歷史遺址周邊的設施規劃與企業參與的規章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其目前周邊圍繞的仍是老舊住宅區和幼兒園等生活設施,并沒有針對性地開展文物保護和文旅產業開發方面的工作,文化資源挖掘程度幾乎為零。
3-社會運作機制層面
改革開放以來,以國家政策為抓手的宏觀經濟管理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依托產業政策助力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而在地方政府間的博弈與競爭中,多層級的產業政策促進了市場經濟發展。如今,我國公民對文化的發展和保護意識仍處于薄弱階段,尤其是在尉氏這種縣級城市,由于百姓平均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遠不及大中城市,人們對文化的認知及對文化發展的價值認同等處于意識薄弱的狀態,對于文化相關產業及活動的參與度也比較低。
三、公共管理視角下尉氏縣文化建設發展措施與建議
尉氏縣要充分利用國家、省、市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以及各類文化資源的自身優勢,通過增強改革發展意識,理清文化建設發展的思路,以各項工作的系統推進、重點工作的突破等推動尉氏縣文化建設水平再上一層臺階。下面將從公共管理的視角,從政府、市場、社會三個層面,提出相對應的措施與建議。
1-政府層面
1.構建“強有力”的工作機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時代的發展對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這就需要完善文化工作者的崗位構建、工作內容細分、責任到個人等制度。地方上,應積極鼓勵提拔優秀的工作人員及干部,一方面制定相應的考核嚴懲制度,獎罰分明,把每項工作都保障落實到個人構建的“強有力”的工作機制上;另一方面,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意識培養工作,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精神內涵靈活運用在實際工作中。
2.科學規劃,嚴謹把控
應科學規劃文化項目發展并起到實時監督與監管的作用。在“以文塑城,以文興旅”理念的引領下,大膽科學地開展文化項目;在符合滿足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最大化地發展其文化特色。對待項目的實施與落地應小心謹慎,要嚴謹考察當地情況,分析其合理性,最大化規避風險。對于開發強度、道路布局、建筑布置、市政安排等也要有所規定。如在尉氏老城區尉州大道以南、鐵路以北、東西城墻之間,約1000畝的土地范圍內,通過將兩湖貫通,與賈魯河相連形成流通的水環境,將境內的劉青霞故居、焦裕祿紀念館、阮籍嘯臺、紫銅鐘等尉氏古文化資源統一規劃為尉氏古城項目,且為符合古城風貌,境內需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并配置完整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以高標準打造尉氏縣城市會客廳。在尉氏古城功能定位方面,提供“文化展示+大型會議中心+民俗體驗+休閑旅游+商業購物”為一體的服務空間,營造一個集地方特色、人文生態環境、休閑體驗為一體的豫商文化縮影古城。
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文化保護政策
對于當地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要落實到企業和個人,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用法律手段綠色安全地開展文化建設工作和文化產業相關發展工作。完善的法律保障是企業和人民大刀闊斧干實事的有效后盾。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各大知名企業和個人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大力開展文化項目及其推進工作。其次,對待知法犯法、不重視法律、目無法規、破壞文物、搗亂文化產業發展的不法分子,應要求相關法律部門對其進行嚴懲,從而加強民眾的文化保護意識。最后,增強地方政府進基層的實干行為,應設立相關政策和機構,允許企業和民眾發表個人的看法和建議,這有利于當地政策的規劃和執行,真正做到政府以人民為前提,走進群眾中去,聆聽群眾的聲音。
2-市場層面
1.增強企業發展當地文化產業的社會責任
應該有效促進和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應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協助政府開展有效的文化產業相關發展工作。努力發展企業自身優勢,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文化產品的創新制作中來,真正成為有溫度的企業、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貫徹落實文化項目的實施與發展,為當地的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加強項目庫的啟動和發展
總體來看,尉氏縣不缺文化資源,最緊缺的是統領全域的文旅產業發展規劃和文旅產業專項項目庫及旅游產業。因此,企業需結合自身優勢,協同政府啟動全縣文旅規劃和文旅項目。在項目規劃方面,可規劃建設劉青霞革命廣場項目,宣揚尉氏縣以劉青霞為代表的豫商企業文化和紅色企業精神文化;以規劃打造尉氏古城項目,重現尉氏縣中心城區文化古韻;以策劃包裝洧川古鎮,發揚尉氏縣千年古鎮和經濟重鎮的文化魅力。
3.市場“資金籌措”模式
企業的支持可以快速有效地解決政府資金短缺的壁壘,尉氏縣應充分發揮市場運作手段,如在招商引資方面,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聯動多個相關單位部門組建尉氏縣文旅項目招商專項小組,進行優質擇商引商;同時也可以運用市場運作手段,如與文化相關的基金、債券、彩票等為政府進一步的規劃和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后盾。
4.加快數字技術的普及應用
文旅企業可通過加快對前沿數字技術的普及應用,煥發尉氏縣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例如,企業開發尉氏縣智慧文旅服務系統,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將尉氏文旅資源與前沿數字化手段有機融合,構建智慧文旅新生態。通過智慧文旅,加強對尉氏縣各景區環境監測、客流量監測、游客畫像、景區預警、文物古建保護、基礎設施管理等全域、全時數據的管理,為各類文化資源的推廣搭建新的宣傳平臺和可視化的旅游路線指南,依托旅游業的發展促進尉氏文化吸引力的提升。
3-社會層面
1.公民意識加強
一方面,公民應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文化保護、文化自信的意識。另一方面,公民應加強對當地文化旅游、文化產業、文化項目的宣傳和引導,主動宣傳當地文化及相關產業,由內而外地感受到“文化自信”。例如,作為尉氏縣人民,應學習和秉承焦裕祿精神,增強“舍小我顧大我”的精神,為家鄉文化發展建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2.加強社會宣傳
各類流媒體層出不窮的快速發展造就了“人在家中坐,了解天下事”的大數據時代。對于文化的宣傳來說,流媒體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為最受歡迎的媒介形式,互聯網的快捷、便利、表現力強等特點為地方文化的宣傳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尉氏縣社會各界人士相互呼吁、相互號召,成為宣傳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他們可以將其靈活性、自由性、便捷性的個人媒介作為載體,宣傳自己家鄉的文化項目、旅游景點,弘揚文人故事、紅色精神,幫助家鄉文化走出當地、走出開封、走出河南、走出國門,為尉氏縣文化建設與城市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梁舒寒 單位:王牌智庫(河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