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認真思考和總結得來的。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著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關鍵詞:生物實驗;觀察能力;自然科學
據(jù)統(tǒng)計,人類從外界接受的信息中有80%-90%是通過觀察獲得的。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認真思考和總結得來的??茖W家巴甫洛夫曾在實驗室墻壁上寫到“觀察,觀察,再觀察”,可見觀察的重要性。觀察是思維的先知,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不會有靈敏的思維力,只有通過觀察獲取的知識,才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那么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觀察興趣,明確觀察目的
在實驗課的開始,學生往往帶有一種極強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正是求知的原動力,但僅憑這一點是不夠的。在實驗中必須將學生的好奇心轉變?yōu)橛^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設置種種情景和問題,使觀察活動帶有一定的神秘感和趣味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通過實驗我們要認識事物,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因此觀察要有目的性,這就要求學生要預習好實驗內容,明確實驗過程。以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為例,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前預習實驗的目的要求,以及材料用具、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同時事先講解重難點,使學生自己動手時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將注意力都集中到細致的觀察上,從而達到較好的實驗效果。
二、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增強觀察能力
要想全面準確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必須要掌握合適的觀察方法和觀察順序。遵循合理的順序有利于把握內在聯(lián)系,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保證觀察的全面性。常用的觀察方法有以下幾種。1.比較觀察法,即抓住事物的特點,比較其異同的方法由于事物與事物、現(xiàn)象與現(xiàn)象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所以在實驗中教師可以按照生物的結構特點進行比較觀察,如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觀察力。利用比較觀察法,學生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記憶,避免了內容的混淆。2.順序觀察法,即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一般的觀察順序為: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外到內、從內到外、從左到右等。例如,在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結構時,可由根尖下端依次向上觀察: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又如,觀察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時,可由外向內依次觀察:樹皮—形成層—木質部—髓。按順序觀察可使實驗條理而清晰,避免學生抓不到重點,從而保證了實驗結果準確而全面,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重點觀察法,即實驗中抓住重要的、主要的方面進行觀察生物實驗可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內容等具體情況確定觀察的重點項目。例如,在觀察花的結構時,先簡單觀察花的結構,然后再對雌蕊和雄蕊做重點的觀察。重點觀察法讓學生既能完成觀察任務又能準確掌握所學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強調觀察和思考相結合,提高觀察思維能力
“觀察是思維的直覺”,在整個的觀察活動中思維始終貫穿其中,可以說只有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思維解決問題,才能獲得正確而全面的感知。在生物實驗課上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時的思維能力,手腦并用,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勤于思考,力求作出科學的解釋。例如,在觀察細胞結構時,有些學生會在視野中發(fā)現(xiàn)細胞還有氣泡,所以就如何區(qū)分細胞和氣泡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培養(yǎng)在實驗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在實驗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應注意哪幾個方面呢?1.精心設計實驗教學過程,提高實驗課質量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實驗的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失敗的原因等盡可能的考慮周到。同時,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教師要事先進行難點和重點的講解,甚至可以做一次演示實驗。例如,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分析實驗目的、步驟、注意事項,對照實驗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2.對于學生的觀察過程和結果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傳統(tǒng)的實驗課結束后,往往是通過實驗報告冊上問題的完成情況來評價學生的整個實驗,而忽視了對實驗過程的評價。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應改進和完善評價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使評價標準多樣化。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結構”相關內容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細胞的作圖,更要關注學生觀察時是否認真、準確、全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仔細、認真地完成實驗,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傊?,觀察能力是學生做好生物實驗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必須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的習慣,逐步提高實驗能力。然而,培養(yǎng)實驗觀察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費維重.《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J].中學生物教學,2004(Z1).
[2]孫茂雪.探究性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放”與“控”[J].生物學教學,2010(11).
作者:張美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振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