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工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實施專業教學計劃的綱領性文件,是確定人才培養規格,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依據。在廣泛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照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本科生物工程專業規范》,遵循人才培養的科學規律,并結合多年來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構建出生物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能更好地體現學校“厚基礎、重應用、強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立足地方、服務基層,面向省內外,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定位,課程體系更加科學合理,符合生物工程專業教育教學規律。
1.1公共課程通識化
公共課程的設置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在開設“大學英語”、“體育”、“計算機基礎”和系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同時,還開設了“大學語文”和“軍事理論與訓練”課程,此外,還要至少選修6個學分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強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
1.2專業基礎課程交叉化
通過增加數學、化學、物理類課程的學時學分,加強了“理-工”學科間課程的交叉、融合,也體現了“厚基礎”的教育理念。
1.3專業主要課程設置規范化
專業主要課程設置包含了教育部高等學校生物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高等學校本科生物工程專業規范”中建議的有關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知識領域所包括的如“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細胞工程”和“發酵工程”等主要課程,并涵蓋了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生物工程專業的全部課程,通過規范課程設置,加強對學生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1.4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化
在加強專業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同時,為了增強專業的適應性,進一步擴充相關方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有更大的可選擇的空間,增加了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三個專業選修課程模塊,模塊一為發酵工程方向相關課程,模塊二為生物制藥方向相關課程,模塊三為任意選修課程,包含有果蔬加工與保鮮、食用菌栽培等農學類課程以及市場營銷學、質量管理學等經管類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進行選修。三個模塊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選修內容,也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和就業渠道。
1.5實踐教學集中化
實踐教學是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生物工程專業歷來重視實踐環節教學,始終把實踐環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科研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學生非智力潛能,強化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構建了由課程實驗、集中綜合實踐(由專業認知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環節構成)、科研訓練、軍事訓練以及社會實踐和創新活動等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將大部分實踐課集中安排在暑期進行,與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訓練,體現了“重應用、強能力”的教育理念。
2實施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措施
2.1加強實驗室及實習基地的建設
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專業核心技能至關重要。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的主要場所,要確保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實驗室建設。生物工程專業通過資源整合、功能調整,建立了生物化學、生物制藥實驗室、生物工程綜合實驗室、生物工藝學實驗室等兼具實驗教學、科研以及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專業實驗室10個。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用房總面積約4500m2,設備總值800多萬元,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平臺。實習基地為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技能提供基本保障。通過校企合作,建有英博金龍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湖北御金丹藥業有限公司、湖北原創食品有限公司、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孝感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等7個穩定的實習基地,這些實習基地設施齊全,不僅可以為學生開展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提供設備和場所,而且還可以提供具體的崗位使學生的各類實習變成實戰演練。此外,通過派遣青年教師進企業、聘請實習基地的相關人員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等活動,促進了師生與企業技術人員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科研為社會服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推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2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利用學校相關人事政策,通過引進、培養(攻讀學位)和人員調整等措施,不斷充實和優化師資隊伍,形成了一支滿足專業發展需要、整體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較高和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生物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8人,副高職稱以上教師比例達61%,碩士以上學歷教師比例達72%,教師年齡均在55歲以下,其中35歲以下教師5人,發展趨勢好,能夠滿足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需要。
2.3加強課程建設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生物工程專業實行課程建設教授負責制,并以精品課程的建設為切入點,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將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新成果融入到課程建設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有“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及“生物統計學”3門省級精品課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另有“普通生物學”和“微生物學”2門課程為在建校級精品課程。
2.4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生物工程專業教師十分重視采用啟發式、研討式和互動式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學生的綜合能力、自學能力有很大提升;“發酵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等專業主干課程能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現場教學,生產實踐與畢業論文相結合,取得顯著成績。例如,馬洪斌同學在英博金龍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進行畢業實習期間,完成的“年產10萬噸10°淡色啤酒發酵車間工藝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獲得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三等獎。在教學手段上,鼓勵教師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自制多媒體課件,“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等課程建立了網絡課程,所有內容免費向學生開放,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總學時限制與學生期望多修生物工程專業選修課之間的矛盾。生物工程專業所有的課程都實現了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有6名教師在學校舉辦的多媒體課件比賽中獲獎。
2.5注重教學運行動態的監督
生物工程專業歷來重視對教學質量的動態監控,實施了“查”、“督”、“聽”、“評”、“談”、“幫”的教學質量動態監控措施。(1)查:查“兩張表”(作息時間表、課程表)、“三種計劃”(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進度計劃、課時計劃)、“六個環節”(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成績考核、教學實踐)的落實情況。(2)督:建立了校、院兩級督導制,監控教師課堂教學質量。(3)聽:隨機聽課,聽公開課、示范課。(4)評:同行評教、學生評教。(5)談:訪談學生聯絡員,和學生座談,了解教師課堂信息與學生意見。(6)幫:對年輕教師進行幫扶,幫助提高教學水平。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課程教學質量,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
3人才培養質量
3.1學生素質水平
生物工程專業始終把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人文素養、健康的身心體魄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專業主要課程一次性合格率均超過90%;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最高達87%;畢業率100%,學士學位授予率超過95%;一次就業率超過90%;平均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研活動和學科競賽,成績顯著。290余人次獲得校級及以上各類獎勵,先后共有校級立項課題20多項,發表與該專業相關的論文2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上有1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10余人次獲得校級科研成果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畢業論文整體質量較高,近四屆學生畢業論文有20余篇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獎。
3.2社會評價
生物工程專業近幾年來,面向全國招生,招生錄取分數均高出湖北省省線4分以上,生源質量較好。2009年至2011年,第一志愿率分別為64%、55%和66%,實際報到率分別為100%、97%和98%。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較寬,畢業生有的到英博金龍泉啤酒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江西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就業,有的到相關事業單位工作,就業去向遍及全國各地。用人單位反饋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政治素質好,作風優良,好學進取,踏實肯干;(2)學生基礎扎實,綜合素質比較全面,適應能力強;(3)能夠成長為業務骨干,獨當一面。用人單位對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總體評價較高。
4結語
地方本科院校在構建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應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既符合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般要求,又要符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出學校辦學的總體定位。通過條件建設和制度建設,確保方案的順利實施,從而打造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出市場需要、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本文來自于《科教文匯》雜志。《科教文匯》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戴余軍李國元田春元李長春仇小艷單位: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