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軟件工程語言課程教學的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實踐中主體和客體的分析
1.缺乏豐富實戰經驗的實驗課程教師。學院建院較晚,師資隊伍相對較年輕,從學歷角度看,絕大部分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的專業理論基礎也非常扎實。但是由于大部分年輕老師缺乏教學經驗和軟件項目開發實戰經歷,在實驗課堂上,尤其是語言類課程,如Java、Jsp等,不能系統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完成實驗內容,更無法吸引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實驗中去,達不到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相反地還會使部分同學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其進一步混課、逃課。當然,在引進新的師資時,學院也非常看重教師的軟件工程實踐經歷和經驗,部分老師剛進來時也確實有較強的軟件開發能力,但是由于在學校整個評價機制和職稱評審機制中,對教師教學僅有量的考核,更多的是注重對教師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的考核,故很多年輕老師在這種現實壓力下,會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學術科研領域,由于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久而久之,原有的實戰知識、經驗也慢慢落后,甚至被淘汰了。
2.學院生源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省屬農業院校,生源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劣勢。由于觀念的影響,部分家長和學生會避開報考農業院校。而且軟件工程專業相對其他專業學費要高不少,有些基礎較好想讀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可能由于家庭經濟壓力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理想。迫于招生的現實壓力,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所招學生的錄取分數較其他院校同類專業要低一個檔次,這直接影響到所招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基礎的水平。這樣一種現實因素,自然地,對老師以及學生本身都提出了一種更高的要求。
從第1小節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我院軟件工程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制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瓶頸有兩個:一是生源質量,一是實驗課程的師資力量。為了提高生源質量,學院乃至學校都做了大量宣傳工作,宣傳學院辦學模式的優勢、宣傳歷屆畢業生的高就業率及較高的就業質量。同時也對優秀新生實施獎勵措施。這些努力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明顯。較高的學費短時間內仍然是很多貧困家庭首要考慮的因素,而對農業院校認識上的主觀偏差也很難短時間內糾正過來。因此生源質量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而需要靠不斷地提高辦學質量,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吸引學生。針對校內實驗課程的師資力量不足問題,學院從實際出發,切實提出了一種可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
1.將軟件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校內課程進行梳理,將語言類課程單獨列出。從新生入學到學生離校去實訓基地,語言類課程占了相當的比重。按照不同培養方向,設置了由淺到深,由易到難課程體系。如學院的JAVA開發方向,先后開設了C語言程序設計,培養程序設計的基本思維和理念,VisualC++,進一步激發學生軟件開發的興趣,JAVA程序設計基礎、JSP程序設計、大型數據庫技術等,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這些語言實踐類課程在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單獨列出來,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在其他基礎理論課程的支撐下,更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
2.對于單列出來的語言實踐類課程中的實驗課程部分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老師進行教學。盡管學院辦學模式本身就是“3+1”模式,第四年就是由具有一線開發實踐經驗的老師指導學生開發實踐,但是為了讓學生更早地體驗軟件開發,更早地融入專業的學習實踐中,學院聘請了校外企業里的軟件工程師來學校給學生上實驗課。這樣做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專業學習的效果。軟件工程師們豐富的實戰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另外,學院在大二暑假的假期還會開展為期三周的暑期實訓,暑期實訓期間通過將同學分成2~3人小組共同完成項目開發,讓同學真實體驗軟件工程大致的開發過程和流程。為了切實提高實訓效果,學院在暑期實訓過程中,也聘請校外軟件企業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指導學生完成一個真實的項目開發,讓學生實訓真正的有所收獲,為去北京實訓基地打好堅實的基礎。
為適應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形勢,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適時開設了軟件工程專業,招收了大量的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但從就業市場反饋的信息卻表明很多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的水平和素質和企業的實際需求之間仍有較大的差距。江西農業大學軟件學院在軟件工程專業培養過程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通過采取將企業里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軟件工程師請進來,以及將準畢業生送到企業真實環境中去錘煉的辦法,走出了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路子。通過用人單位的反饋,我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本文作者:吳滄海、熊煥亮、王映龍、王丹單位:江西農業大學軟件學院、江西制造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