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軟件外包工程人才培育機制的建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軟件工程專業教育知識體系
根據軟件工程專業規范,軟件工程教育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以軟件工程教育核心知識單元為基礎對知識領域進行劃分,以知識點構建主題模塊,形成系統、規范、可度量的人才培養體系。軟件工程知識領域如圖1所示。其中,核心學時數為494學時,各知識領域學時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計算基礎占到35%,數學和工程基礎占18%,兩者加起來占到50%以上,充分體現重基礎的原則。專業知識中軟件建模與分析和軟件設計所占比重最大,體現了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要求。
課程設置分為數學基礎、計算機基礎、軟件工程核心、非技術性基礎、附加課程等類型。同時,根據計算機科學或軟件工程優先的軟件工程核心課程的不同組合方式,國家教育指導委員會設計了圖2所示的四種軟件工程專業規范課程設置方案。附加課程強調結合16個應用領域,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形成特色。
我國軟件外包產業背景
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真正的發展期是進入二十世紀后。“十一五”期間,我國軟件外包的平均增速為28%,業務結構不斷完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軟件外包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出口以日本市場為主,占到市場份額的60%以上,美國市場不足15%,歐洲市場更低,不足5%。這一方面反映我國的軟件外包在國際市場上與軟件外包發達國家如印度、愛爾蘭、以色列等相比,無論從規模還是產出率方面看,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對軟件外包產業的影響。
目前,我國軟件外包產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含量不高、創新能力不足、服務國內外市場需求能力有限、人才呈現結構性短缺等。雖然近年來軟件產業規模逐年上升,但是軟件出口規模仍然偏低;雖然軟件產業構成比較全面,但基礎軟件環節非常薄弱,所占比例不足10%。隨著我國經濟與國際全面接軌和我國的國際參與度不斷提高,軟件外包產業需要進一步調整結構。從人才需求角度看,多層次、復合型、具有領域知識和產業背景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是需求和培養的主要方向。
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為培養出適合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發展的軟件人才,各軟件學院首先應在培養模式上進行相應改革。目前,國內很多軟件學院都在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3+1”培養模式是目前采用比較多的一種形式,即前三年在學校培養,第四年在企業培養;專業基礎課在學校進行,專業實習及實踐課在校企共建的實習基地進行。這種培養模式的優點是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鏈接。同時,依據產業和行業的發展需求,教師在軟件工程專業基礎上分方向組織課程教學,校企共享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和實踐環節培訓平臺,實現校企產學研合作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3+1”培養模式結構如表2所示。
一般來講,通識課程所占比例約為40%,專業基礎課約為30%,專業課約為8%,實踐環節所占比例約為45%。從培養模式結構來看,教學環節中的專業課集中在第三學年。各院校可以在學生具備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學校背景和區域產業特征分方向、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開設,專業課使人才培養能夠較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的需要。實踐性環節按學年分層次實施,貫穿大學四年,體現了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的精神。對于附加課,院校可以根據外包市場有針對性地開設語言和文化領域背景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交流等能力,以滿足多層次和復合型軟件工程人才的需求。
“傳統專業+軟件工程”雙專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既掌握傳統專業知識,又具備軟件工程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連交通大學的“日語+軟件工程”五年制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結合大連對日軟件外包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背景,通過傳統專業與軟件工程專業的結合、多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的復合型知識,使人才培養具有創造力。“傳統專業+軟件工程”培養模式結構如圖3所示。
這種培養模式的核心在于要根據兩個專業知識的相關性,找出復合點并確定課程鏈,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體系,同時在學時分配上要同時兼顧兩個專業,使教學過程遵循學習規律,專業之間相互協調。隨著軟件產業國際化分工日益明顯,軟件外包產業人才培養需與國際接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學校的軟件工程專業也在嘗試國際化培養路線,“2+2”(2年國內和2年國外)、“3+1”(3年國內和1年國外)等培養模式也為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們通過師資互換培養、教師定期進行學術交流與活動、學校雙學位和學分互認等一系列舉措,搭建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平臺,逐步融入和吸收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這一方面可以使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具有較高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吸收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擴充和調整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
結語
以產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是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的構建,一方面要根據專業教育知識體系來構建,這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創新培養的模式和途徑,使人才培養能夠符合實際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參與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是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礎;產業化背景和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依據;多學科融合、基于領域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是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支撐;國際化視野是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方向。
作者:王文王樹鋒費賢舉單位:常州工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