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入項目式教學法,深化教學改革
在以往的“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缺乏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引入項目式教學法后,將教學內容設計為若干個工程項目,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項目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通過工程項目設計來串聯該章節的知識點,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將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上來,以綜合項目的物理性污染控制任務為載體帶動課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根據不同章節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學內容中有關噪聲和振動污染及控制章節是本課程教學大綱中的核心內容,與工程聯系較為緊密,以項目教學法為主,擬定的項目設計題目包括:(1)影院觀眾廳背景噪聲控制工程設計:導入的內容包括吸聲和隔聲等噪聲控制技術,并涉及噪聲的評價和方法以及環境噪聲標準等。(2)建筑屋頂通風系統噪聲控制工程設計:導入的內容包括消聲器的設計原理與依據等。(3)電廠廠區噪聲治理與總平面布置設計:綜合多種噪聲治理技術,具體到噪聲源的調查,隔聲門窗的設計、機房內壁面的吸聲設計、風機進排風口和煙道的消聲設計、機電設備的減振設計等多方面內容,并根據主要噪聲源的特點合理地進行布局,完成總平面的布置。
二、關于引入項目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如何推進項目式教學法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學中引入項目式教學方法,雖然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并不意味著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就可以不用管了。實際上引入項目式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提高了。對教師來說,如何圍繞相關知識點來設計項目,引導學生在完成設計項目時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要點;如何把握好設計項目的難度與實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對項目式教學法的推進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對課程有一個系統的思路。由于《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知識點多,且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較差,并非所有章節內容都適合于項目教學法,這就需要針對該課程中的不同章節的特點,結合案例分析法、研討式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法,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在獲取知識方面,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取,增強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目的性與實用性,但同時也對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剛開展項目設計的時候往往覺得非常難,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在推進項目教學法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根據設計題目引出相關知識點,做簡要的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試著去設計完成項目。我們在噪聲污染控制章節確立的第一個設計題目也特別選擇了學生最熟悉的影院環境,要求學生根據電影院特有的聲場完成影院觀眾廳背景墻的噪聲控制工程設計方案,并說明設計的依據,講解自己的設計方案。設計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學生從解決問題的角度逐個去了解各種噪聲控制技術,為了說明設計依據,會進一步去理解聲學理論基礎。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設計時存在的問題,再詳細講解各種控制技術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以及控制技術的特性和原理等,把教材中應當掌握的知識點通過項目設計串聯起來,導入各種噪聲治理技術、國家相關聲環境標準和噪聲排放標準,進而引伸到相應的聲學理論知識等。學生帶著實際工程問題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和設計,有助于加深對知識在實踐上的理解,主動學習的能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在推進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始終圍繞項目而展開,從對項目的設計,然后再回到理論知識講解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地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哪些知識點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從而增加相關知識的詳細講解或重點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如何改進考核評估模式在項目式教學的推進過程中,激勵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項目式教學更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掌握情況,注重學習過程。激勵的手段完全是內在的,側重于項目實施的過程,而不僅僅看結果。同時,針對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同學,可以通過建立一種考核標準來增加平時學習分數。這種激勵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尋找學習的疑難問題,還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我們在規劃教學內容時,即擬定了兩個教學目標:一個是能力目標,一個是知識目標。對知識目標可以通過期末試卷來體現;對能力目標,則要更多地通過平時設計項目的完成情況來評價。由于擬定的設計題目涉及知識點較多,通常不會是一人一題,而需要幾個同學一組共同來完成,最后成績評定要能夠客觀地反映出每個同學的水平。為避免部分學生在團隊中不貢獻只共享,在開展項目設計時,就要求同一組的同學必須有明確的分工,保證每個成員都完成一部分設計內容,在講解時各自針對其完成的設計內容回答相應的問題,以考察其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從方案設計(40%)、回答問題(30%)、多媒體準備情況及效果(20%)、團隊合作、科研素養(10%)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每一個方案設計進行評分,有教師的評分,也有同學之間的互評。最后總評成績綜合學生的設計方案、作業、期末考試及課堂平時情況等幾方面的成績。期末閉卷考試內容也改變了以往全部來自書本的情況,而更側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以及各個小組講解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因為各個項目的選取都融合了不同的知識點,閉卷考試內容的轉變也促使學生關注其他小組的講解,全面參與和思考。實踐表明,考核方式的調整,對同學的參與度、課堂的活躍度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項目式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定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符合環境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推進項目式教學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還應當與其他教學方法,如現場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注重聯系國內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術發展的實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采用課堂問答和課堂討論的“互動”教學方式。發揮多媒體優勢,利用網絡拓展延伸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上融入教師的科研成果,給課程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以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作者:王立立金臘華王伯光張娜單位:暨南大學環境學院廣東省高校水土環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與生物修復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