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護理在哮喘發作期的療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病例來源我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哮喘患兒99例。入院診斷均符合兒童哮喘診斷標準且屬于非急性發作期(慢性持續期或臨床緩解期)。經患兒家屬知情同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中醫組及對照組。中醫組50例患兒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3.5±1.6)歲,輕度哮喘21例,中重度哮喘29例。對照組49例患兒中,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齡(3.4±1.8)歲,輕度哮喘23例,中重度哮喘26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比、哮喘分型等基線資料上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
1.2.1常規護理方案兩組患兒根據醫囑采用兒童哮喘非急性期治療,包括睡前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防哮顆粒等;兩組患兒均采用兒童哮喘常規護理方案,包括:(1)住院期間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心率、呼吸、體溫等;(2)與患者家屬交談了解,尋找可能致敏源;(3)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病房內勿放置花草,注意保暖,防止繼發感染;(4)對仍有呼吸不暢患兒采用氧療霧化治療;(5)注意清淡飲食,避免攝入海鮮或奶類蛋白等可能致敏蛋白;(6)對歲數較大患兒可每日適量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對年齡較小患兒可行被動體操;(7)注意保持患兒情緒平穩。
1.2.2中醫護理方案中醫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如下中醫護理方案:(1)敷貼護理:以細辛10g、延胡索10g、白芥子10g磨成細粉制膏貼備用。取穴為肺腧、脾俞、關元、定喘四穴。敷貼時間選擇在中午12時前后。敷貼時消毒以上穴位后,將膏藥微熱后敷貼,敷貼4h后取下,每8d敷貼1次,共敷貼3次。膏藥不宜過熱,防止燙傷患兒皮膚,對敷貼后出現的小水皰不作處理,待其自行吸收。敷貼前后注意保暖。(2)穴位推拿護理:患兒睡前,取肺腧、定喘、膏盲三穴,以按揉手法,每穴按揉100次;取天門、坎宮、太陽三穴,以輕揉手法,每穴輕揉30次;取風池、風府、大椎三穴推拿,每穴推拿20次;根據患兒具體癥狀辨證加穴,對有干咳無痰者,加按揉四橫紋50次;對痰多不易咳出者,加按揉檀中穴40次;對咳喘頻繁者,取患兒掌心八卦穴,以兌卦起向坤卦方位逆運八卦按揉50次。穴位推拿1次/d,推拿10d后停5d后再推拿10d。(3)膳食調理:對痰濃痰黃患兒,給予蘿卜、雪梨榨汁代水飲;對于肺熱咳嗽者,給予銀耳百合湯服用;對脾胃虛弱者,給予山楂粥或山藥扁豆粥健脾開胃;對于腎陽不足者,給予核桃或桂圓煮粥服用。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護理30d后對比療效。療效指標包括:(1)免疫球蛋白指標:檢測兩組患兒護理前后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IgM及IgE。抽血由同一責任護士完成,抽血抗凝后立即送檢。(2)療效評價: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如下療效標準:治愈:停用平喘藥物后,隨訪3個月內無哮喘發作,癥狀消失;顯效:癥狀明顯緩解,哮喘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2/3或哮喘持續時間較治療前減少2/3以上;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停用平喘藥物后,隨訪期間內哮喘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不足2/3或哮喘持續時間較治療前減少不足2/3。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x±s),應用t檢驗。單向有序等級資料采用成組設計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檢驗水準設定為0.05,當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中醫對于哮喘的研究早于西醫?!蹲C治要訣•哮喘證治》提出“喘氣之病,哮吼入水雞之聲,牽引胸背,氣不得息,坐臥不安,此謂嗽而氣喘,或素有此根”,不僅描述哮喘急性發作期癥狀表現,同時指出其先天基礎“哮喘宿根”。而《景岳全書•喘促》提出“喘有夙根,遇寒而發,或遇勞而發者,亦名過敏性哮喘”,首次提出過敏性哮喘的概念,并認為哮喘具有宿根,其發作與溫度變化或勞累有關。中醫辨證哮喘病機認為,哮喘患者由于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功能較弱,易導致宿停聚肺經,而痰濕痰熱長期積于肺內形成哮喘“宿根”。在宿根基礎上,經由外邪或勞累牽動誘發哮喘。因此其病因在內伏痰飲。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出納升降異常而喘生焉。同時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易積液生痰。因此中醫認為治療哮喘“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筆者認為,在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期采用西醫治療可達到迅速緩解癥狀,控制哮喘發作的效果,而在非急性期,采用以中醫理念為指導的中醫護理干預措施可具有改善宿根的功效。中醫護理干預措施以哮喘常規護理為基礎,加入中醫特色哮喘干預措施,具體包括有敷貼護理、穴位推拿及膳食調理。敷貼護理從中醫天炙療法改良而來。敷貼時選擇中午12時,為陽氣最盛時刻,此時人體毛孔疏松開瀉,利于藥物滲透吸收。白芥子具有辛溫入肺、發汗散寒及豁痰功效;細辛可內祛陰寒、止痛鎮咳;而延胡索具有鎮咳效果,三藥合用制成膏貼,敷于肺腧、脾俞、定喘、關元四穴,具有平咳止喘、逐痰走竄、調理宿根的功效,改善患兒癥狀。穴位推拿為中醫特色物理療法,通過對特定穴位進行揉按推拿,達到增強患兒臟腑功能,減輕內伏痰飲、肺宣肅無力、腎陽不足等哮喘病因,提高患兒免疫力。且穴位推拿具有無創性、無副作用,易被患兒及其家屬接受。而膳食調理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減少生痰食物攝入,另一方面調理患兒脾胃、補腎納氣及清痰化濕。從研究結果上看,對比兩組患兒護理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變化,護理后,中醫組患兒IgA、IgG及IgM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而護理后中醫組IgE值低于對照組(P<0.01)。IgA、IgG及IgM共同構成人體抗感染屏障,而IgE主要參與啟動速發相過敏反應或誘發遲發相過敏反應。因此結果表明,中醫組患兒機體免疫狀態優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患兒護理后療效可見,整體療效上看,中醫組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63%。兩組患兒整體療效無統計學差異(P>0.05);根據患兒哮喘分度進行療效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輕度療效無差異,而中重度患兒療效上,中醫組優于對照組(P<0.05)。筆者分析原因認為,對于輕度哮喘患兒,常規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即可達到良好的癥狀改善效果。而對于中重度哮喘患兒,由于其內積痰飲、脾失健運、腎陽不足及肺宣肅無力更嚴重,因此中醫護理措施對中重型患兒療效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方案。綜上所述,采用中醫護理干預措施護理兒童哮喘非急性期,可增強患兒抵抗力,改善免疫紊亂狀態,對中重型患兒療效更明顯。(本文來自于《中醫藥導報》雜志。《中醫藥導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白彥單位:榆林市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