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學態度的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分析
1.1學生對該課程態度比較積極,超出預想結果超過60%的同學對中醫課程對待態度認真,少部分甚至認為中醫課程較西醫專業課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所以尤其重視。在翻閱往期文獻研究可見,或因中國經濟硬實力的崛起和中醫傳播方式的多樣化改革,西醫學生對于中醫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尤其課程中充滿傳奇色彩和傳統智慧的中醫藥小典故,在抓住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將中醫學博大精深的知識灌輸給了同學,但由于學校對于中醫學的重視程度較弱,導致考試內容較為簡單,對同學的約束力減弱,使部分同學對該課程缺乏認真的態度。
1.2同學對中醫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多數認為中醫現狀是由于政府宣傳不力造成中醫經過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演進積淀,早已成為每個中華兒女心中生病求醫的主要方式之一,雖然近代以來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斷侵襲影響,以及中國暫時的經濟落后,政府對于中醫宣傳形式單一和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共同導致中醫的發展近況大不如前,但隨著21世紀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影響的進一步加劇,政府的扶植以及國人對中醫的認同和不懈傳揚,中醫在當代醫學領域的發展前景定會更加光明。
1.3學生對中醫了解程度仍需進一步提高從調查中對于該課程核心的抽查結果來看,僅極少數同學可以幾乎全部掌握,大部分同學只掌握中醫的部分基礎常識。造成此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授課老師教授內容大部分還是停留在書本內容,極少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學習心得方法,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同學學習熱情不高,對中醫知識了解不足以致學生對中醫態度不夠認真,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對中醫課程重視不足,考試內容輕松簡單,課堂要求不夠嚴格,導致學生放松對自己中醫知識的提高。
1.4學生對于中醫學的應用不足從學生對于中醫學的應用情況來看,雖然大多數同學對中醫的治療效果在心里表示認同,但由于中醫傳承方式繁復,中醫師數量稀少又水平參差不齊,大量非專業中醫學者為個人利益,在中醫知識并未掌握完全情況下就開業行醫,導致中醫口碑喪失,以及中醫地位下降之后隨之而來的中醫院建設資金不足,再加上中醫自古以來管理經營理念的落后和國家并沒有相應的支持措施等種種原因,造成中醫的應用范圍急劇縮減,但由于學生在學校對中醫學了解的過程中,逐步開始認同這種傳統的醫學形式,而使同學們都有意向嘗試中醫技術。
2解決措施
雖然學生對于中醫學課程態度較為認真,但增加該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態度的進一步改善更有益處。
2.1適當提高考核標準在不增加學生實際負擔的基礎上達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首先要減少基礎知識的考查,增加對學生觀點態度的考查;其次可以在課堂中增加一些分組討論,鍛煉同學的創造力,便于同學對當堂內容的消化吸收和加深對于知識的領會程度,并將討論表現以一定比例計入最后的總成績?;A知識考查量不變的基礎上,增加同學們對于中醫臨床知識的考查,避免同學們由于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而忘記真正中醫應用時所需的知識,同時增加中醫學科的趣味性。將分組討論的表現計入總成績也可以約束學生的課堂行為,對課堂效果的提高有較大作用,增加課堂的多樣化。
2.2豐富課堂形式雖然目前的教學形式已不再是完全以老師的講解為主,但還是存在形式過于單調的問題,其中在老師為主導的切脈針灸等活動中,雖然有些革新但也被指出效果不夠明顯,并不能真正使學生對這方面內容掌握得更加透徹。以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替教學和討論安排課堂內容更為合理,教室在大致教授一部分主要理論知識內容后,其余的時間則交給學生自由討論或由老師提問,最大限度地調動同學的主動性,由被動的學習方式逐漸過渡為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最后,由于中醫學藥方玄妙,藥物的相生相克各有不同,所以可以由老師提出病癥,留給學生自己編寫藥方,在編寫藥方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于特地病癥的理解,還使學生對各味中藥的原理屬性了解更深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3對課堂教授內容的建設在平時教課內容中,應盡量增加一些老師在中醫臨床中的所遇到的病例,在病例中,每種病癥生動具體,老師由于親身接觸病例,對其印象更加深刻,教授起來也更得心應手,在回憶的過程中,一些小的細節自然映入眼簾,一來避免了教學中的遺漏,二來病例的真實性更能吸引同學們的眼球,增加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同學們從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中脫離出來,仿佛身為一名中醫師,增加同學的職業認同感,真正從心里接納中醫這門學科。
3結論
在現今社會對于中醫學的不斷重視,中醫學不僅作為一門醫學更成為中國的一個文化標簽,代表著古中國人的傳統智慧,隨著西醫學生對中醫態度的轉變,科學合理地完善課程設置,可以更有效地增加中醫在醫學界的認同度,相信中醫崛起就在不遠的將來。
作者:劉炳陽 單位:中國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