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藥學理念教課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醫藥學知識非常豐富,在報紙上、網絡中或生活里我們經常可以了解到很多這方面的內容。所以,為了引起學生課余時間對它們的關注,我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每位同學每次上課前三分鐘,按照號數順序,一次課一位同學上講臺來,只要和中醫藥學相關,形式不限,內容不限,可以講一些中醫藥傳說,說一點養生常識,分享中藥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等等。
2.借助圖片、視頻等,讓教學更直觀
中醫藥學概述理論抽象,諸如五臟六腑、經絡等,學生沒有臨床接觸,對其相關知識的理解有困難,單純靠教師或書本對這些理論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們的腦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這時,若有其他教學輔助手段,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老師就會教得更容易,學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學得更輕松。所以,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我使用一些教學輔助手段,若在傳統的板書課堂,就帶上相應的模型或掛圖;若是多媒體教學,就結合視頻、圖像講解。
3.結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讓學生學習理解更容易
《黃帝內經》要求醫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醫藥學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醫的思維方式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教師教學要根據學生理解的需要,適當引入看似“非醫”的一些知識,這樣學生理解中醫藥知識就會更容易了。
4.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
為了方便記憶,古人總結了很多中醫歌訣,諸如《藥性賦》《湯頭歌》《醫學三字經》《頻湖脈學》等,這些內容對初學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來為諸多醫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礎上的學習記憶更為重要。
5.進行適當的課堂討論,辨別掌握易混不易記的知識
中醫藥內容眾多,比如中藥方面,形狀、功用相似的兩味中藥比比皆是,它們容易混淆,不易記憶,很讓初學者頭疼。這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把它們拿出來,讓學生自由討論,從不同側面思考,發表觀點、看法。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通過討論、辨別和總結,學生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知。
6.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我將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閉卷考試改為閉卷與開卷以及平時學習成績結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績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綜合成績。這種考試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既考過程又考結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張錦彬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衛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