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康復護理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FTS)的效果。方法將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接診的52例擇期行LC手術的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患者均行LC治療。對照組行常規圍術期護理,觀察組行FTS護理干預。觀察2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疼痛評分、輸液總量、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疼痛評分、輸液總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應用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較好,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早,術后下床時間早,術后疼痛,輸液總量少,住院時間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快速康復護理;效果
快速康復護理(FTS)已經得到外科學領域的廣泛認同,其主要是在圍術期進行一系列標準化的干預,從而促進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術式,其創傷小,術后易恢復,深受患者的青睞。本文觀察了LC圍術期配合FTS護理干預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接診的52例擇期行LC手術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觀察組男12例,女14例,年齡25歲~76歲,平均年齡為(44.18±5.14)歲;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6.41±3.55)kg/m2;合并癥: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9例,呼吸系統疾病5例。對照組男13例,女13例,年齡23歲~78歲,平均年齡為(44.69±5.33)歲;平均BMI(26.36±3.71)kg/m2;合并癥:糖尿病11例,心血管疾病9例,呼吸系統疾病6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標準:需要急診治療者;合并肝內外膽管結石者;近期發生過膽囊炎、胰腺炎等情況者。
1.3方法
患者均行LC治療。首先,建立操作孔,在劍突下1cm的位置切長約1mm橫切口,插入10mm套管針,作為主操作孔,于腋前線、肋緣下切開長約5mm切口為輔助操作孔。然后,處理膽囊三角,若膽囊和腹腔內臟器有粘連,則可用海綿棒鈍性分離。提起膽囊頸部,距肝約5mm將膽囊逐漸從膽囊床上切下,經臍部切口將膽囊取出體外。最后,放出CO2,消除氣腹,關閉切口。對照組行常規圍術期護理:告知患者治療方案,術前禁食12h、禁飲4h,術前30min常規留置尿管,術后使用止痛藥物止痛等。觀察組行FTS護理干預:①告知患者治療方案,詳細講解手術意義、術前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適當地予以心理開導,獲得患者的認可和配合。②術前禁食6h、禁飲2h,無需進行腸道準備。③麻醉后留置胃管和尿管,蘇醒后拔除。麻醉方式選擇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④術中補液量控制在2000mL以內,補液與沖洗液均加熱至37℃,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4℃左右。⑤術后再給予12h~48h硬膜外鎮痛。⑥蘇醒后即指導患者咀嚼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和胃腸蠕動,術后6h可逐步開始進食、進水。⑦僅在患者出現滲血或明顯炎性水腫時才留置引流管,48h內病情穩定即可拔除。⑧術后6h內鼓勵患者進行床上活動,6h~24h即可下床活動,堅持4~5次,從第2天后逐步增加活動時間和頻率。
1.4觀察指標
主觀察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疼痛評分、輸液總量、住院時間。術后疼痛評分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越低,患者疼痛越輕。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術后疼痛評分、輸液總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在治療膽囊疾病方面已經普遍應用,快速康復護理(FTS),重點是進行術前宣教、術中保溫、術后止痛以及早期下床活動,從而促進相關系統功能的恢復。傳統研究認為,患者在手術前需禁食12h,禁飲4h,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空腹時間,使得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容易發生低血壓等情況[2]。FTS理念認為,患者在術前常規留置胃腸減壓,減少了患者術后惡心、膽瘺等情況的發生[3]。對于術前腸道的準備,傳統研究認為LC手術前進行腸道準備,主要是口服瀉劑和灌腸;而FTS理念認為,LC手術前不進行腸道準備,并不會增加手術并發癥的發生[4]。盲目的腸道準備還會增加患者發生脫水、低血壓等的風險。手術過程中,FTS理念更注重術中保溫、術中輸液方面。患者手術過程中容易發生低體溫,加快機體代謝,嚴重者會引起心律失常、凝血障礙等,增加手術并發癥。FTS理念認為術中大量補液會增加患者發生心肺疾病的風險,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輸液總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另外,術后疼痛是手術不可避免的癥狀之一,傳統的研究認為,術后患者需要采用藥物止痛,從而影響到患者的早期離床活動時間。FTS理念則避免了這一情況,患者疼痛輕,可以早期下床活動,還減少了肺部感染等情況的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也證實了這一點。總之,對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而言,圍術期應用FTS的效果較好,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早,術后下床時間早,術后疼痛評分低,輸液總量少,住院時間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劉寶興,呂亞靜,王立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7,29(5):283-286.
[2]莫芳芬.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9):1074-1076.
[3]張玲香,李明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7,30(22):167-168.
[4]戴蒙,劉艷梅,劉波,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聯合中醫護理技術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的應用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5):1827-1829.
作者:吳鳳 賴招娣 單位:上猶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