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本科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充分認識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從學習文件、廣泛調研、充分論證、擬定初稿、試行到應用完善,體現了一個科學、民主的決策過程。必須得到校領導的重視,主管部門、二級院系和教研室多方面的協同努力,才能得以修訂完善。因此,在修訂的過程中,學校各級領導和全體教師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修訂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二是隨著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原有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已不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已成為必然;三是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2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指導思想
回顧我校五十多年的辦學歷程,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為廣西及周邊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級應用型醫學人才。為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毫不動搖地繼續圍繞學校辦學定位,按新時期醫學人才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首先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正確理解新時期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樹立以創新人才教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其次,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注意總結本校辦學的歷史經驗,尤其是近十年來培養人才取得的主要成績,同時也要認真反思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將創新教育思想和行為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思路,構建創新型臨床醫學本科人才培養體系。3從學校實際出發。認真落實教育部、衛生部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一臨床醫學專業(試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衛生部制定的<標準》,反映了醫學教育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國內環境和社會期待,是規范教學管理行為、制定教學計劃的依據。根據<標準》的具體要求,必須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圍繞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切實修訂好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深刻領會<標準》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標準》明確要求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醫學畢業生。畢業生作為一名醫院從業人員,必須有能力從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必須能夠在日新月異的醫學環境中保持醫學業務水平的持續更新,這取決于醫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教育培訓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標準》分別對畢業生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和知識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校要使畢業生達到該基本要求,就必須認真貫徹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目前,國內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還延續以系統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為人才培養取向,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缺乏職業素質,工作適應期偏長【2】。為此,要重視搞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將其列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內容。
3.1堅持德育為先,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結合學校實際,建立醫德教育的新體系】。要強化以醫德和職業精神為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道德責任感。要采用多種形式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強化人文關懷精神和人際溝通技能的培養。要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右醫精神,踐行大醫精誠校訓,培養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德才兼備醫學人才。
3.2加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加強醫學生教育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醫學質量的關鍵”。明確提出要切實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積極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構建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新型課程體系。②著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③加強考試和教學評價方法改革,建立科學的考試方法和教學評價機制。
4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原則。修訂好教學計劃
眾所周知,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組織教學活動、管理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的主要依據L4J。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學校根據教學需要要自主制定教學計劃。要制定既科學合理,又符合本校實際和適應醫學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同時既保證教學質量,又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計劃。首先認真分析過去修訂教學計劃中的不足之處,正確處理好以下問題。
4.1要提高認識,明確思路教學計劃反映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學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果認識不清,觀念陳舊,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首先要認識到傳統教學計劃中存在著單一的培養模式,存在課時負擔過重、個性被制約、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僵化等問題。要充分認識到新的教學計劃必須適應新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適應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變革和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
4.2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綜合素質傳統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重傳授理論知識,輕實踐能力培養。在制定新的教學計劃中,要認真落實衛生部、教育部頒布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相關精神,規范臨床實踐教學行為,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同時,要創新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積極推進實驗教學的整合,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農村和社區進行社會實踐,系統培養學生社會能力,完善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和社區衛生服務實踐教學大綱。
4.3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制定教學計劃,不能簡單照搬其他院校的做法,要根據本校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定位,辦學歷史、生源質量和教育資源等實際,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將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集中反映到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如,我校辦學五十多年來,堅持為民族地區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高級醫學人才,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既是本校自身的特色,又是自身的優勢。因此,教學計劃必須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學管理特色、專業特色和教學改革特色。這就要求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學管理人員,認真研究本校的實際,總結本校的特色和優勢,根據新時期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計劃。
4.4既要改革創新,又要遵循教育規律制定新的教學計劃,必須根據新時期的需要,確定新的目標,做到有創意、有改革、有突破,并具有時代的先進性、合理性和科學性。新教學計劃為適應醫學教育和社會發展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與以往教學計劃相比要進行較大的修改。要重新構建知識、能力與素質教育的框架,重新進行課程體系的優化整合,重新進行教育資源的配置。必須注意的是,在修訂教學計劃的具體環節中,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應該循序漸進地安排課程教學,根據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等規律,要安排好教學活動的順序與學科知識內容的邏輯順序,保持前后課程的銜接和連貫性,要處理好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主要課程與非主要課程的關系。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臨床實踐、課程考核等教學環節均應有序進行,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等均要按規律有序安排。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醫學院校永恒的主題,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往往不是一次或二次就可以完成,而是要在保持教學計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計劃將新的研究與改革成果不斷充實到培養方案中。為此,要始終堅持遵循“繼承傳統、引領未來、突出特色”的總體思路,才能適應新時期醫學教育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才能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