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全科醫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現狀。全科醫學教育引入我國的時間最早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社區衛生服務與全科醫療服務的試點工作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進行開展,同時還在部分試點的醫學院校里對醫學生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由于我國的醫學教育模式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導致了我國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現狀與西方國家也有著較大的區別。因此,必須在充分借鑒國外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自身的國情,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發展模式。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模式主要有畢業后教育、成人學歷教育、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等方式。[7]畢業后教育主要針對的是醫學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在經過四年的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后,即可成為合格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主要是針對那些正在從事或即將從事基層衛生服務的執業醫生,在對其進行為期一年的脫產或半脫產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后,使其達到并勝任全科醫生的崗位要求與職責;成人學歷教育則是針對正在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執業醫生,對其開展全科醫學的專業成人教育;學歷教育主要是在現有的高等醫學院校中進行開展,通過設立與全科醫學專業相關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能使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理念、思想及工作任務有初步的了解,為將來成為全科醫生夯實基礎;繼續教育是針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全科醫生,通過深入開展以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理論和新技術為內容的教育活動,使其適應醫學的學科發展并掌握學科的最新動態,提高其學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因此,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現狀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嚴重阻礙并影響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2.我國全科醫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全科醫學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中較為薄弱。目前,在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中,僅有為數不多的院校設立了專門的全科醫學教學機構,全科醫學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中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視,而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和荷蘭的大部分醫學院校都設置了專業的全科醫學部或者家庭醫學部。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一般以五年制的臨床醫學教育為藍本,簡單地減少公共課的學時,單純地增加全科醫學的學時,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專業的師資隊伍,在管理上又缺乏重視。畢業實習與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安排在一起,實習、考核方式和制度與專科醫學生無不同。這樣的教學計劃不能體現全科醫學的精髓,也不能實現建設全科醫學的初衷;還有一些高等醫學院校的全科醫學的師資水平不高,業務不精,多數由公共衛生學院的老師或者是醫院中對應的專科醫師來承擔;我國臨床醫學專業中的全科醫學課程種類和學時偏少;教學內容安排上理論課時多于實踐課時。第二,全科醫學教育的實踐培訓基地有限。全國各大高等醫學院校在教學實踐基地的選擇上,一般都將二級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作為醫學生培養基地,缺乏與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相互合作,也沒有將其建設成為學校的教學基地。由于高質量的基層實踐培訓基地的相對短缺,使得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工作難以得到廣泛的開展。各高等醫學院校中選擇全科醫學專業的學生很少,尤其是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進入社區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數量更少,甚至不足10%。第三,全科醫學住院醫師的培訓體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在大部分城市及地區開展了全科醫師培訓工作,但仍存在專職師資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夠、規范化崗位培訓進展緩慢、培訓的標準和制度不夠統一、規范化的培訓中心發展不協調等現實問題。各地區全科醫生的崗位培訓與使用相脫節,崗位培訓與資格考試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性,崗位培訓存在著嚴重的重理論輕技能的問題等等。第四,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還需完善。我國全科醫師職業生涯相關的配套政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由于未建立科學、完善的與全科醫學教育相關的配套政策及制度,使得培訓人員在職務晉升、職稱考評及工資待遇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全科醫學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和政府對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夠,全科醫師與專科醫師相比而言,其收入較低,能夠參加繼續教育、獲得職務及職稱上的晉升幾率要小,這導致了應屆醫學本科畢業生不愿從事全科醫學事業。然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政策上對全科醫學教育進行補貼,加大了畢業生從事全科醫學專業工作的積極性。第五,人們的就醫觀念仍未改變。人們預防保健的意識薄弱,社區首診的觀念尚未建立。全科醫師的“守門人”作用尚未充分地發揮,進而導致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的病源相對稀缺。加之,我國社區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經費的來源渠道也很少,這就制約了全科醫療和全科醫學教育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工作,導致了全科醫學人才的流失。
二、加強我國全科醫學教育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全科醫學教學體系的建立。全科醫學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的發展需要政府、醫學院校、社會團體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協同努力,這樣才能夠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全科醫學的教育體系包含了全科醫生培養的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教學的內容及培養育人的方法等。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兼顧實用性、系統性和理論性,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畢業后教育方面的相關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指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重視溝通與團隊協作意識的養成。在培養育人方面,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評定體系和相關標準,充分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知識掌握程度、技能應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及人際溝通交流的能力等。
2.加快臨床培訓基地和社區教學基地的建設。臨床培訓和社區教學基地的建設工作與人才的培養質量是息息相關的,我國應在基地建設的標準、基地帶教醫生的業務能力水平及與社區基層的業務互動聯系等方面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基地的教學示范作用,不斷滿足全科醫學發展的教學需求,努力建設集醫院、社區為一體的培訓教學基地。
3.加大崗位培訓進程、重視基層衛生人員全科醫學知識的培訓。當前應把全科醫師的崗位培訓作為重點任務,根據國家關于發展建設全科醫學教育的意見和培訓大綱,努力完成好全科醫師的崗位培訓任務。這是當前最快地發展大批全科醫生的有效途徑。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近53.5%的人到衛生所或私人診所就醫,約25.8%的人到鄉鎮級的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由此可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是很高的,農村全科醫療服務的試點工作可以在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中進行開展。
4.全面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我國應該對從事全科醫學專業教育的師資人員設立明確的要求和嚴格的準入制度。進行全科醫學教育的指導人員必須符合以下六項基本條件的考核標準,主要有:品行、醫德、職業水準、可用于培訓的時間以及提供培訓的主觀愿望和行動。并且嚴格按照其執行。這些舉措不僅要解決師資數量上不足的問題,更要注重提高質量和完善結構。同時,應該讓從事全科醫學教育的師資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有關機構應適當增加全科醫學國家級繼續教育的項目,以便讓更多的全科醫學師資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提升自我。爭取讓100%的師資接受全科醫學培訓。此外,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學徒式全科醫師培訓,并進一步研究澳大利亞學徒式在我國應用的可行性。進而培養我國全科醫學師資隊伍,提高我國全科醫學的師資力量,促進我國的全科醫學事業的發展。
5.加強全科醫學的國際學術交流及宣傳力度。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科醫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資源,探索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項目,廣泛學習并充分借鑒國外全科醫學教育以及全科醫療服務的最新管理理念與實踐經驗。應充分認識到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使醫療組織和教育部門的相關人員意識到高質量的全科醫師隊伍,是深入開展優質社區衛生服務的關鍵所在,也是從根本上解決現在社會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攻克各種難題,把培訓工作落到實處,能夠真正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科醫師的教育和培訓任務。
6.切實做好培訓及專項經費的保障工作。政府部門應建立并落實全科醫學培訓的專項經費使用制度,用于全科醫學的專項培訓工作之中。衛生行政部門應協調制定出相應的、配套的獎勵政策,積極解決培訓中所存在的時間和經費等問題,使全科醫師在通過教育培訓后能夠獲得理想的崗位、工資待遇和相應的職稱,并獲得專業上的發展等。此外,政府應該為參加全科醫學規范化培訓的學員設立初級工資或助學津貼,以保證其待遇。加大培養全科醫學人才的力度,是新一輪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促使社區衛生服務向更好更長遠方向發展的關鍵性舉措和保障。因此,在醫療改革這個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應不斷加強全科醫學的學科建設,充分吸引高素質的全科醫學人才,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更新觀念,勇于實踐,大膽探索,不斷推進我國全科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遲源任甫張迅杜明月李凱王潔琳單位: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