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索臨床醫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臨床醫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的重要性
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互動才有交流,有了交流才有溝通,有了溝通才有了解,對臨床醫學課堂更是如此。臨床醫學是一門綜合性、邏輯性和推理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學生積極思考、歸納總結,將先前所學的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中的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記憶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基礎、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尤其在疾病的鑒別診斷中,更需要將診斷學中的知識點橫向地聯系起來,進行歸納分析,從而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因此,教師在進行臨床醫學教學時通過課堂提問,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回憶以前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將臨床表現與之前學習的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等知識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種種臨床表現及臨床特點。理解的記憶才能長久、扎實,深刻,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于臨床,使之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正確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同時,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中學生的反饋,及時了解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水平,課堂要點及難點領會情況。對于普遍性的問題在課堂上予以著重剖析講解,對于個別問題可以課后進行單獨輔導。醫學知識艱深難懂,前后關聯密切,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理解力、領悟力又各不相同,課堂中學生反饋尤為重要,能使教師適時掌握學生動態,因材施教。因此臨床醫學教學中的課堂互動不但可促使學生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記憶。又可使教師掌握學生動態,進行個體化教學。
2臨床醫學教學中課堂互動的策略
2.1課堂互動要圍繞臨床醫學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
支氣管哮喘課程中哮喘定義的講解是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因為哮喘的定義中包含了哮喘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肺功能檢查特點以及哮喘的本質,內容眾多,深刻理解了哮喘的定義才能掌握哮喘的本質。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可多設立些課堂提問,如參與哮喘發病的細胞組分有哪些,哮喘的發病機制是什么?哮喘的臨床表現是什么?哮喘的氣道阻塞特點是什么?哮喘的本質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加深學生對哮喘定義的理解,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掌握哮喘這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同樣通過這些提問的反饋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對于哮喘這個疾病的了解是否深入,是否已經掌握了哮喘的要點[5-6]。
2.2課堂互動要把握合理的時機
教師在課堂上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學生進行互動,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據既往教學經驗一般多選擇在以下幾種情況時:
(1)學生的學習情緒需要被激發調動時。教學剛開始,學生的情緒大多處于平靜、期待的狀態,想讓學生馬上進入本堂課的情境之中,就要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問題來導入,誘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2)研究、探討新的知識時。在學生尚不明確新的知識或尚未了解新的知識時,代表性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本堂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3)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時。在學生的學習出現盲區或者思維受阻時,及時的問題可以引導、啟發學生,開啟他們的思維的閘門
(4)自我學習感覺滿足時。當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快要完成或已經完成的時候,拓展性的問題可以啟示他們的不斷探索和研究,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教師在課堂上千萬不能隨便提問,更不能為了懲罰學生而問問題。
2.3課堂互動要面向全體學生
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不應該只考慮學習好的學生,更應該重視學習較差的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力。例如,學習新的知識前,作為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一下之前與之相關的知識,此時教師所提的問題應難易適中、不宜過深,能帶動全班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思考。這樣由淺入深,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作為教師,既要掌握全體同學對知識的普遍掌握水平,又要了解基礎較差的同學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進行個體化教學。在互動中老師要盡可能多提問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吸引這些同學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一個也不落下,從而推動全體同學的進步。
2.4課堂互動要注意聯系實際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與臨床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路。比如,教師問學生如果遇到一位急性起病,高熱、咳嗽、咳痰的患者,考慮有哪些可能,需要做哪些檢查來明確診斷,需要和哪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像這樣的問題,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經常遇到,如果在課堂中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教師深入淺出逐漸引導學生進行臨床思維,開闊思路,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這樣今后在臨床工作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就不至于束手無策了,就能按照教師傳授的臨床知識,運用正確的臨床思路去思考、從而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了。因此,教師在授課中要結合所學知識點多提問一些臨床上經常遇到的問題,多講解一些臨床案例,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又能引導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為學生將來踏入臨床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師亦能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因勢利導,充分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
2.5注意靈活變換互動技巧
教師在臨床醫學教學中進行課堂互動時要掌握多種互動技巧,不要固定一種提問方式,這樣較單調,易引起學生的厭煩,不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筆者在自身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互動技巧有以下幾種:
(1)直接課堂提問:比如,對于肺炎按解剖結構分類可以分為哪幾種肺炎這個問題,因學生有之前病理學的基礎,就可以直接提問讓學生回答,從而達到溫故的目的;
(2)間接提問:間接提問一般適用于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比如,要讓學生思考右肺中葉綜合征的原因,可以先提問學生右側中葉支氣管走形特點是什么,根據右側中葉支氣管走形特點來啟發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容易發生右肺中葉綜合征,從而深刻理解右肺中葉綜合征的原因;再比如,要讓學生思考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治療,可以先提問學生社區獲得性肺炎常見的病原體有哪些,根據社區獲得性肺炎常見的病原體來啟發學生去思考它的治療原則;
(3)反問:反問主要是用于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準確程度的提問方式,比如,在提問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時,教師可以用反復咳嗽、咳痰,每年發作3個月,反復2年以上就可以診斷慢性支氣管炎來干擾學生,在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進行反問,讓學生明白診斷慢性支氣管炎必需除外結核、支氣管擴張等其它引起慢性咳嗽、咳痰的疾病,以達到牢固掌握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的目的;再比如,在提問II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時,教師可以問氧分壓小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壓大于50mmHg就可以診斷II型呼吸衰竭嗎?在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進行反問,讓學生明白診斷II型呼吸衰竭必需在海平面靜息狀態呼吸空氣的情況下,這樣學生可以牢固掌握II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
(4)追問: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從而讓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在提問哮喘的定義時,當學生回答完畢可以追問學生“哮喘的本質是什么”,學生進一步思考哮喘的本質(在哮喘的定義中對哮喘的本質做了一定的闡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哮喘這個疾病的理解。課堂互動中除了教師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學生亦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包括尚未理解的知識點、關于疾病研究的前沿進展以及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討論。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同學進行熱烈討論,給同學答疑解惑。對于疑難的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大家課后查文獻,追蹤新進展,下一堂課繼續討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調動大家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活躍的,互動的學習氛圍。臨床醫學教師還可以采用病例討論的形式,尤其是對于一些典型的臨床病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就本堂課講授的知識點,選擇典型的臨床病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暢所欲言。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思路,而且可以學以致用,鍛煉臨床思維。總之,臨床醫學教師應靈活變換互動技巧,提高學生對醫學的興趣,對學習的主動性。課堂上老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予以積極肯定;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也給予及時調整、糾正,這樣師生在課堂上做到充分的互動。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臨床醫學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課堂互動。通過提問促進學生不斷思考、通過提問促進學生融會貫通、通過提問促進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通過反饋促進教師不斷思考,通過反饋促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動態,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教學相長。總之,充分發揮課堂互動的作用,讓學生在問題中思考、在問題中進步,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讓教師在提問中發現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從而因勢利導,實施個體化教學。
作者:蔣延文龐莉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