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生科研創新培養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要確立科研創新為先導的新觀念
高等學校基礎醫學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交給學生現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讓學生不只是接受解決問題的既定答案,而是自己尋找獨創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基礎醫學教育可通過實施“創新性教學”或“創造力教學”等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2]。在學院的實驗教學工作中,教學與科研是密不可分、互相促進的,實驗教學是科研的基礎,而科研根源于實驗,為實驗教學服務。目前,就實驗教學效果而言,學生們普遍反映“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不只是培養他們的技能”,更強調“思維方式、方法”和“觀察、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實驗教學有益于他們的“能力發展”。
基礎醫學實驗課應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在觀察中思考,通過思考剖析所觀察到的現象,這對醫學生的能力發展是極其重要的。結合實驗教學內容,學生們在書寫實驗報告的討論中能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到哲學和邏輯學與醫學實驗學的關系[3]。我國傳統的教育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而疏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疏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甚至出現高分低能的教育后果。因此,必須深化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確立科研創新為先導的新觀念。
二、重視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人員的業務素質
提高實驗教學師資隊伍的業務素質在當代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具有龐大豐富的理論體系和較強的實踐性,要從提高學生的醫學基礎實驗操作技能和培養科研創新能力著手,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是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應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讓教師自覺做好“充電”工作。鼓勵實驗指導教師及實驗人員參加各種學歷學位教育、繼續教育、自學、函授學習、脫產進修等學習方式提高業務素質。
第二、組織教研室教師編寫符合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的實驗教學的大綱、實驗教材,并要求教師認真鉆研實驗教材,做好集體備課,提高實驗課的課堂教學的能力。
第三、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活動,讓有經驗的老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指導年輕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實驗教學的教師備課及預實驗。并規定新分配教師必須參加一年的實驗教學才能上理論課,為青年教師的實驗授課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第四、鼓勵教師積極申報科研課題,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并鼓勵年輕教師積極開展綜合性、探索性和開放性實驗,以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素質。
三、加強實驗教材建設,發揮學生的主觀創造性
基礎醫學原有分學科的機能、形態實驗課完全附屬于各自學科的課堂理論教學,自2001年成立形態、機能及科研中心實驗室,實現了學科融合并開展驗證性、綜合性、探索性、開放性實驗。積極組織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編寫實驗教學大綱及符合當代實驗教學要求的實驗指導教材。編寫的實驗教材應著眼于啟發學生思維,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設計的實驗,即使成功率降低,較之單純驗證性實驗更有利于新時代醫學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實驗教材既提供學生要親手做的實驗外,還應包括基礎醫學實驗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方法,以及如何應用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方式方法指導實驗的論述,彌補了學生直接感知的成功與失敗的少而精的不足。實驗教材結合實驗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會科學地觀察與思考,強調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能力培養。編寫的實驗教材不只是操作手冊,不能只限于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驗證,而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及科研創新能力為目標[4]。
四、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實驗內容
以往的實驗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接受知識,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創新人才、實現素質教育。近年來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深入,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開設了具有應用前景的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探索創新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不僅學到了教科書以外的相關知識,而且完成了學生和教師的相關課題,培養了他們的科研創新能力。
1•多元化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多元化實驗教學模式的建立,體現在教師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中蘊含的豐富知識信息。基礎醫學實驗現象復雜,影響因素又極多,同一實驗,同樣的處理,并不一定是預期的或同樣的結果,甚至可出現預料之外的或令人費解的現象。例如,在離體腸管平滑肌實驗中給予收縮劑并不一定總是引起收縮反應;如何引導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探究,既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實驗能力,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探究意識,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發現的興趣。打破了1+1=2的思維定勢,改變這種思維定勢,并在教學實踐中去努力開發學生的無窮潛力,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精神是教育者永恒追求的目標,也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要求。
2•實驗課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創造性。實驗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每做一個實驗,教師不是先講結論,而只是在關鍵處加以指導和啟發,讓學生在實驗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自始至終獨立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盡量克服他們的依賴心理。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實驗資料,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詳細地討論和分析,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不管實驗成功與否,重在過程,即便是失敗的實驗,也要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通過總結,訓練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主動做實驗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培養初步的科研思維奠定基礎。
3•開展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實驗。在完成正常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為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教育資源,學院開展了面對廣大學生開放使用的實驗室。近兩年我院各實驗室均開展了開放性實驗,共計開放2116學時,有近1648名學生參加開放性實驗,完成教師、學生科研課題幾十項。通過開放性實驗的經驗總結,我們發現在全面加強學生素質和科研能力培養過程中,學生迫切需要一個寬松、便利、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實驗環境。開放實驗室有利于促進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室開放代表的是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全方位開放。利用實驗室開放,通過改革實驗課教學,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實行實驗室開放是一種嶄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它對于改革實驗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科研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其實驗內容與科研課題密切相關,實驗設施先進,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它改變了傳統實驗教學只局限于驗證端。通過開放實驗室,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學生與教師配合,開展SRTP實驗。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5],根據教師現有的教學、科研和管理中的研究課題中符合本科生科研訓練的項目或學生自定的科研項目或研究課題,組織申報和實施了主要面向本科生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即SRTP項目。通過學生申請立項、結題、答辯和撰寫研究成果簡介等科研全過程,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訓練的機會。使學生盡早進入各專業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目前對已申請的50個SRTP項目于進行結題答辯并組織匯編《基礎醫學院第一期SRTP研究成果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