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藥理學中啟發式教學法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啟發式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及存在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藥理學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
筆者時常在藥理學考試前看到學生發表“考前拜佛,保佑藥理”的俏皮言論,可見藥理學學習對醫學生而言有不小難度。藥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橋梁學科。學生需在掌握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合理應用藥物治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疾病。藥理學與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知識關系密切,而藥理學各章之間邏輯關系并不緊密。在目前“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一年前所學習的各器官系統的解剖學、生理學知識有所遺忘,對后續的臨床醫學知識全無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藥理學,可以說是“橋墩”不牢,難以架“橋”,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提高藥理學學習效果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醫學教育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啟發式教學法的應用雛形。現今啟發式教學法已廣泛應用于各科知識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無論在復習鞏固,還是在內容講解,亦或是病例討論中靈活應用啟發式教學法都能帶來很好的教學效果,以下筆者就啟發式教學法在藥理學課堂中的應用談幾點體會。
1溫故啟發,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通過溫故,使知識層層推進,由彼及此,由已知到未知,變陌生為熟悉,由已學知識逐漸引向新知識,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把現有的疑惑與原有的知識聯系起來,使問題迎刃而解。藥理學內容很多都與解剖學、生理學知識緊密相關,如果把藥理學知識單獨提出來講解,學生學起來不知前因后果,必然感覺枯燥乏味。而如果教師帶領學生先復習相關解剖學、生理學知識,根據已有知識,提出新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則教學效果會更好。如在學習傳出神經系統藥物概述這一節時,通過復習傳出神經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引出傳出神經系統主要的神經遞質和受體;結合生理學中傳出神經系統受體的分類、分型、分布及激動以后的效應,藥理學總論中藥物的受體作用機制,請學生思考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可能的分類及作用方式。學生在教師的一步步啟發下,層層推進,理清思路,對這章內容可以大概掌握,再通過對教材的詳細閱讀,學生即可完全理解教學內容。這種先啟發后思考再結合教材學習的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后續章節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設疑啟發,培養學習能力
古語說:“學啟于思,思源于疑”,設疑啟發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辦法,有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提問能“一語驚醒夢中人”。在講解藥物的作用機制時常可靈活應用設疑啟發,如在講解有機磷酸酯中毒的解救這一節時,教師創設情境:患者服用大量有機磷農藥,有機磷酸酯進入機體,與膽堿酯酶結合,抑制了膽堿酯酶的活性,乙酰膽堿不能水解,蓄積過多,患者出現大汗淋漓,瞳孔縮小,大小便失禁等M樣癥狀、骨骼肌震顫等N樣癥狀、譫妄等中樞癥狀。然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出現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全班學生陷入沉思,隨即有人小聲議論:“把有機磷農藥趕出體外,不讓它為非作歹”,“這樣還不行,應該還要組織敢死隊,把膽堿酯酶救出來”,“還有,占據膽堿受體,不讓過多的乙酰膽堿激動受體”。全班學生達成共識后,以興奮和期待的眼神望著教師,見時機成熟,教師用紅筆在有機磷酸酯中毒機制圖上標出了解磷定(膽堿酯酶復活藥)和阿托品(M受體阻斷藥)的解救靶點,兩種藥物的解救機制完全符合學生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在教師的設疑啟發法中,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找到了藥物的作用靶點,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順理成章地記住了兩種藥物的解救特點和用藥原則。
3推理啟發,掌握學習方法
藥物的作用是藥理學的重點內容,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禁忌證等都與藥物作用有著內在的聯系。如果采用“滿堂灌”的方式講授,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所以可先詳細講解藥物的作用,再請學生推理藥物的用途可能與其哪個作用有關,通過對藥物作用兩重性的理解,請學生推理可能給患者帶來哪些不良反應。盡量將作用多講,用途少講,不良反應讓學生講,給學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學會應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識記重點藥物的作用。如在講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糖皮質激素藥物的作用是綱,用途、不良反應、禁忌證是目,將綱講細,講透,同時可讓學生推理,它的藥理作用有什么臨床用途,可能會產生哪些不良反應,能與不能用于哪些患者等。這樣,學生在學習臨床用途和不良反應時則簡單易懂多了。在講到其禁忌證時,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而是請學生來解釋該禁忌證的原因,這時,課堂氣氛活躍,有的學生聽得仔細,主動將此禁忌證歸因于其某項藥理作用上,有的學生聽得糊涂,沒有把“作用—用途—不良反應—禁忌證”的邏輯結構建立起來,則正好可以復習一下此藥物的藥理作用,把知識構架建立起來。這樣教師即可啟發學生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掌握重點藥物的相關內容。對于??茖哟蔚膶W生來說,學制短,學習任務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藥理學學習產生了畏難情緒,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低,學習難度大。合理應用啟發式教學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所教內容易于理解,便于記憶,使學生充分領悟到醫學知識的奇妙,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還需注意,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能抓住授課內容的關鍵點,有針對性地、精心地設計問題,既不呆板平淡,又不過難或過易,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還需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尋找符合其學習規律的啟發方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有高度的責任感,對醫學教育工作充滿熱情,具有工匠精神,熟悉教材、教學內容,對學生貼心關懷,就能靈活應用啟發式教學法。
作者:肖凌 李新才 單位:益陽醫學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