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6年1—7月該院收治的80例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予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風險意識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險意識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風險意識;手術室護理;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operatingroom英文簡稱o.r)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患者提供手術及搶救,隨著手術數量的不斷提高,手術室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手術室手術類型多樣,按不同專科,手術類型可分為普外、骨科、婦產科、腦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燒傷科、五官科等。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醫療意識的提高,對手術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該文將風險意識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當中,醫療風險明顯降低,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6年1—7月該院收治的80例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29±0.6)歲,普外科手術患者20例,骨科手術患者20例;觀察組年齡25~50歲,平均年齡(31±0.7)歲,普外科手術患者16例,骨科手術患者24例。兩組患者手術室護理人員均為12名,學歷均是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類型、護理人員配置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手術室環境護理、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常規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予風險意識護理[2],包括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專科化、堅持零缺陷管理、手術室全過程控制管理(術前、術中、術后),具體如下。
1.2.1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
每個護理人員人手一份《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結合每周醫院通報的手術室風險事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學習、講解,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熟練于心,而且將理論實踐化,當醫療風險事件發生時,能夠嫻熟應對。情景模擬手術室中可能會發生的風險事件,護理人員分組進行參與,分為2組,護理人員以演員的身份,還原場景,并在表演結尾將模擬的風險事件處理方法進行總結,這種模擬情景的方式既可以轉變以往枯燥的講座形式,又可以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慢慢得到提升。
1.2.2人性化護理
護理人員作息安排做到人性化,護士長可以依據每天手術總量、手術難易程度來排班,手術總量多、手術類型較難、尤其是急診手術的安排上,盡量多安排護理人員上班,反之,可以少安排護理人員上班,盡量優化資源配置。護士長還要考慮護理人員特殊時期的作息安排,比如月經期、妊娠期、產后,盡量降低這類護理人員工作量,讓護理人員能夠感受到人文關懷,從而將手術室看做自己另一個大家庭,愿意盡心盡力為大家庭效力。
1.2.3手術室護理人員專科化
該文兩組患者手術類型分別涉及普外科、骨科、腦外科,由此可見,護理人員的專科化發展能夠有利于手術的更好進行。該文兩組患者護理人員學歷均為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學歷水平較高,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工作年限以及在校專業進行專科分組,每組由年限最長者擔任組長,專科證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學習掌握該專科手術業務,同時增進與該專科醫生溝通,做到在手術中,兩者有效配合,避免因業務水平造成風險事件的發生。
1.2.4堅持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顧名思義就是在過程中沒有錯誤發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開展中,同時做好質量檢測工作,而不是在事發后才去探索事發原因。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互相監督的形式來開展質量檢測工作,每天早上查房之前,由監督員對前1d的監督工作進行匯報、總結,在共同討論的形式下,每個護理人員能夠慢慢完善零缺陷管理,在監督中不斷進步。
1.2.5手術室全過程控制管理
①術前護理管理:行手術前,手術室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資料進行核實,患者姓名、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基本信息確認無誤后,再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既往手術史、各項生化檢查等,如果患者無法自己回答問題,護理人員可以詢問患者家屬,并將詢問結果告知主刀醫師。護理人員再次檢查手術所需醫療用品是否齊全、無損害,做好術前物品準備,做好術前三查七對、手術室12項查對制度工作。
②術中護理管理:術中做好清點工作,在手術前點、關閉體腔前、體腔完全關閉后、縫皮后這幾個關鍵時機清點手術用的器械、藥品、敷料,并進行詳細記錄。術中協助護士堅持整場手術做完,避免交班情況發生,以免影響手術進程以及不必要的手術風險。
③術后護理管理:手術中取出的病理標本,護理人員要嚴格保管,防止丟失或缺落,術后由專門的護理人員立即送去病理科進行檢查,送檢交接時,與病理科人員再次核查患者信息,手術類型、病理標本名稱。術后護理人員在醫師的指導下,重新評估患者風險程度,并針對結果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將評估結果告知患者家屬,聆聽患者家屬的想法、意見。尤其是針對個別風險程度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并做好患者家屬思想工作,使家屬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1.3觀察指標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
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該護理方法越好;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越高說明該護理方法越不好[3]。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2.2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發生風險事件人數15例,概率為37.5%,觀察組患者發生風險事件人數6例,概率為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情況,并對手術室護理風險進行探討:①護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不遵守操作規程,健康教育不到位,溝通技巧不足,服務態度欠佳,缺乏規范和完整的護理記錄[4]。②缺乏人力資源,連臺手術導致護理人員精神疲憊,工作強度大、常常加班導致護理人員無法集中注意力,應變能力不強,進而引起護理差錯事件。③沒能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進而導致手術部位或者患者錯誤。④沒能協助患者選擇合理的體位,局部長時間受壓,進而引起褥瘡;肢體外展過度或者約束帶過緊而導致患者局部神經損傷;患者選擇俯臥位時,沒能合理放置襯墊,進而對患者呼吸造成影響等。⑤沒能嚴格管理手術標本,沒能正確標示標本,或者沒能及時保管或者送檢,進而引起標本變質,或者隨污物敷料、垃圾被帶出手術室。⑥輸血、輸液發生錯誤,在預防使用抗生素時,沒能嚴格遵醫囑要求的時間正確執行;應用藥品時并沒有對標簽進行認真核對;沒能正確執行口頭醫囑;術中并沒有認真核對用血,沒有及時觀察和處置輸血反應等。手術室風險意識護理的開展,要求護理人員對手術室存在的風險現象有一定的認識與把握。首先護理人員應該正確認識風險本質,風險是共存的,手術室風險與手術室技術的發展是同時出現、不可分割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醫療環境也發生變化,手術風險也是不斷變化的。護理人員要轉變以往害怕風險的態度,以積極的態度對待風險。風險意識有效融入手術室護理日常工作中,風險管理文化得到大力發展,風險管理理念得到普及,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有利于促進手術室發展[5]。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貫穿于手術室操作的每個環節,臨床工作中,可能會因為護理人員操作的疏忽大意,而釀成嚴重的醫療風險事件,因此風險意識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刻不容緩[6]。該文將80例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予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風險意識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該文觀察組護理人員從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人員專科化、堅持零缺陷管理、手術室全過程控制管理(術前、術中、術后)方面開展工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取得滿意效果,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也得到提升,風險事件發生明顯減少。由此可見風險意識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銳,石秀杰,宋艷,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1):2000-2001.
[2]徐政秀.護理標識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8):99-101.
[3]羅紅.分組授權管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效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8):2163-2165.
[4]郭春蕾,施仲芬,張小妹,等.綜合化麻醉管理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5):691-693.
[5]魏玉蘭.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4(16):101-103.
[6]趙楊,王杰.手術室護理風險形成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藥論叢,2014(8):124-125.
作者:謝遠霞 單位:江蘇省句容市人民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