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不同護理模式對手術室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護理模式對手術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的2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采取優質護理模式和一般護理模式,比較2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7.9%,高于對照組的88.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結論優質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
隨著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進行改革,醫療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醫患關系的變化,使臨床的護理工作悄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護理工作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疾病護理,而是逐步擴展到對患者的生活指導、心理護理與康復保健等諸多領域和層次的內容。手術室作為臨床護理科室中比較特殊的個體,面對的是即將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此時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狀態方面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更好的護理。而優質護理就是一個充滿系統和個性的護理模式,它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現將本研究內容做以下報告。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所選對象為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26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優質護理模式和一般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男64例,女66例;年齡13~81歲。手術類型:普通外科手術50例,骨科手術24例,心胸外科手術10例;婦科手術6例,口腔手術6例,耳鼻喉科20例,眼科手術14例。對照組患者:男70例,女60例;年齡11~79歲。手術類型:普通外科手術47例,骨科手術18例,心胸外科手術12例;婦科手術3例,口腔手術20例,耳鼻喉科22例,眼科手術8例。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一般護理模式,護理的內容主要有:手術期間手術室的清潔,幫助患者換適當的體位,以及手術期間的生命體征檢測等。
1.2.2觀察組的護理方法
對觀察組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具體的內容包含:
⑴手術開始之前,需要對患者進行訪視,可以向患者詳細介紹此種疾病的病因和治療過程,也可以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護理人員需要安撫病人的心態和不良的情緒,讓患者做好手術準備。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用親切的口吻和語氣,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避免因為情緒波動使患者的體內激素和生命體征發生變化,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注意維護與患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⑵手術過程中,當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需要仔細核對患者的姓名和病床號以及患者做的是哪一類的手術。在對患者進行麻醉之前,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進行溝通,實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的變化,安撫其緊張不安情緒。維護患者的隱私權,盡可能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定時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按壓。在手術馬上就要結束、麻醉快要失去效用的時候,護理人員可以輕聲喚患者的名字,促進患者及時清醒。手術中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優質的護理,因為護理人員的一個動作或者是一個眼神都能讓患者充分地體驗到護理人員的用心程度。
⑶手術結束時,工作人員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已經完成,讓患者可以放心,在手術結束后需要用鹽水對患者皮膚出現的血漬或者是手術液進行清潔。患者手術結束后,要將其安排在觀察室,待1~2h之后,可以將患者安置到病房。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手術的不同位置,幫他們安排合適的體位,頭偏向一側,避免出現誤吸現象。另外要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告知其相關的注意事項。與此同時,還要適當安撫患者家屬的情緒,對患者的飲食、鍛煉等提出相關的指導和建議,術后要定時到病房隨訪,了解患者的疼痛、病情、心理和飲食變化,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和血壓變化,鼓勵其早日下床活動。待患者出院之前向其發放調查問卷,包含護理人員素質、護理態度和護理水平等。
1.3評價指標
使用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總分是100分,非常滿意為90分以上,70分至89分為滿意,小于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的調查使用的是《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和患者家屬對護理進行評分,在手術后3d之內完成護理質量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6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數據。
2結果
2.1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7.9%,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8.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χ2=9.920,P<0.05)。
2.2護理質量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的護理質量評分。
3討論
手術室作為醫院十分重要的場所,很多的外科疾病都是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的[1]。很多的患者因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醫學知識,也沒有進過手術室,所以就會對手術室產生一種恐懼和陌生的心理。接受手術的患者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2-3]。對手術治療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把患者作為護理的中心,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和感情變化,并在手術的過程中及時的進行調節,可以促進患者以最佳的狀態來接受手術,降低手術的風險,提高手術的質量。本次研究的數據表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評分都是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不同的護理模式產生了不同的護理效果,優質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英妮.不同護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5(25):113-115.
[2]朱桂菊.不同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比較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23(12):101-102.
[3]應秀環.手術室護理采用不同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4):73-74.
作者: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