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醫院手術室護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影響手術室護理安全的相關因素
1.1用藥安全藥物不斷更新及手術室護士藥理學知識欠缺,對部分藥物的藥理作用、給藥途徑、劑量、用法和不良反應不了解,在緊急情況下不能夠及時用藥或者用藥錯誤而導致不良后果。
1.2查對方面隱患接患者時查對錯誤以及患者術前緊張使用鎮靜劑后不能正確回答問話,易接錯患者或放錯手術間。
1.3手術護理記錄書寫不夠嚴謹。
2對策
2.1術前的安全管理
2.1.1術前對患者的訪視手術室護士在術前訪視時要做到親切和藹,舉止端莊,給人以信任感,但同時也要注意交流時的保護性語言,例如當患者或家屬問及手術的危險性或手術所需的時間等問題時,不要把話說的太肯定,給自己留些空間。詳細了解患者既往治療資料,可對術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示和防范作用。2.1.2防止接錯患者嚴格執行接患者制度,以腕帶作為手術患者身份識別標識,認真查對患者,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及標識[1]、生化檢查結果、皮膚準備情況、有無過敏史、術中帶藥、x線結果、特殊物品等。巡回護士將患者接到手術區后,要與器械護士共同將患者推至相應的手術間,并再次核對、確認。對小兒、危重、昏迷、意識喪失的患者,接患者時要與家屬再次核對確認無誤后再接患者。對躁動意識不清的患者,接送時都要加護欄,避免病人肢體伸出欄桿外,必要時加約束帶,且護士不得離開患者。
2.1.3術前對手術器械的消毒管理將五常法[2]應用予于手術室的物品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手術室護理質量。手術室無菌物品和無菌操作的管理極為嚴格,應每天檢查滅菌物品,保證在有效期內使用,且每次使用前必須再次檢查核對。每個消毒包的滅菌卡,日期或化學監測法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并粘貼在病歷上,使得滅菌效果的監測資料成為完整、客觀、可核實的證據。
2.1.4術前患者皮膚有異常的要告知手術醫生和病房護士,患者隨身的貴重物品應交其家人或病房護士保管,不得帶入手術室。
2.1.5防止手術部位錯誤嚴格的“三查”制度確保手術部位的準確無誤。一查:巡回護士接患者時按病歷記載與患者查對手術部位;二查:麻醉開始前由麻醉師、巡回護士、患者共同查對手術部位;三查:巡回及器械護士與手術醫生再次查對確認手術部位后方可行手術治療。
2.1.6手術室內使用的各類氣體瓶均要掛牌,而且要標志醒目,避免用錯氣體。
2.2術中安全管理
2.2.1不斷強化手術室醫護人員法律意識,嚴格執行手術室安全核查制度,明確規定患者清醒狀態下不在手術間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術中因特殊原因改變手術方案需請患者家屬簽字,強調要有兩個以上醫護人員詳細交代病情及手術要求。凡置入體內的材料由醫生術前與患者及家屬詳細交代,術中將標示貼于記錄單上以便檢查。術中一旦發生縫針、螺釘等物品脫落手術臺,即采取吸鐵石吸附、術中拍片透視等查找手段。
2.2.2防止患者摔傷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手術車時,必須固定手術推車,防止患者摔傷或墜床。護士接到患者后要自始至終不離開患者,避免意外。
2.2.3防止器械和紗布遺留創口和體腔手術器械物品的清點是手術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證患者安全的重要環節之一,嚴格執行手術物品清點制度。無論手術大小,術中所用物品均應清點,將進入體腔和深部組織的紗布、器械、縫針、線軸、紗墊等,由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并檢查其完整性,然后準確記錄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術中臨時增加的物品與器械必須由本臺的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后使用,并詳細記錄。
2.2.4防止輸血、用藥錯誤護士應熟悉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用途、用法、劑量、不良反應與配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搶救,制定術中輸血、用藥等規程。術中使用任何藥物都應認真執行“三查七對”。術中口頭醫囑必須復述一遍再執行,用過的空瓶、空安瓿瓶保留至手術結束方可棄掉。輸血前巡回護士應與麻醉師兩人共同按輸血操作規程核對無誤后方可輸入。剛從血庫取來的血液須在室溫下放置10~20min,以使血液溫度升高減少患者的輸血反應。如搶救患者須快速加壓輸血時,護士應嚴密觀察,輸完后及時更換。輸血后血袋放置24h,以備查對。
2.2.5防止組織神經損傷手術患者體位不當,易造成組織神經損傷。首先制定各種體位安置流程,遵循體位安置原則,以充分暴露視野,又不影響正常呼吸、循環功能和神經肌肉功能,以患者的安全舒適為原則。術中經常采用橈靜脈輸液,肢體外展如超過90°,手術時間長可使患者臂叢神經損傷。脊柱手術患者采取俯臥位或側臥位,肢體固定不好、手術時間長易引起壓瘡;雙足部墊小軟枕使踝關節自然彎曲下垂,防止足背過伸引起足背神經損傷。側臥位時,軟胸墊的上緣離腋下至少保持5cm以上距離,以防腋神經受壓引起麻痹。擺膀胱截石位時,應注意將患者的膝關節擺正,腘窩處墊軟海綿墊,束腳帶固定不可過緊,防止損傷腓總神經引起足下垂。
2.2.6防止患者灼傷使用高頻電刀前常規檢查儀器性能是否良好,電極板置于肌肉豐滿光滑的大腿、小腿或臀部等處,與皮膚完全接觸,術中經常檢查,防止與極板松脫移位。用電刀時保證患者與金屬床之間有4cm的絕緣層,肢體應用兩層床單包裹,防止與金屬架、體位架的接觸,防止旁路性電灼傷。臺上的電刀筆固定于安全位置,暫不用時及時收回,避免術中電刀筆在非正常使用時灼傷患者。高頻電刀在使用時會形成火花,避免與易燃物接觸,碘酒、酒精進行皮膚消毒干燥后方可使用。據文獻報道,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術中使用電刀,有灼傷心肌,導致心跳驟停的可能。當起博器工作顯示自主心律時可以使用;當起博器工作時應暫緩使用電刀。
2.3術后安全管理
2.3.1防止交叉感染對特殊感染患者按消毒隔離制度進行器械和手術間處理,敷料盡量使用一次性敷料。
2.3.2防止創口感染加強無菌觀念,掌握無菌技術,嚴格遵守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常規,合理安排手術,每月一次器械、物品、醫務人員手的生物學監測。
2.3.3防止患者返回病房途中發生意外手術結束后要由巡回護士同麻醉師和一起護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保證各種管道的暢通和牢固。躁動的患者應做好防護,防止墜床,與病房護士做好各項交接。
2.3.4防止術中和術后病理標本丟失手術取下的任何組織都要詢問醫生是否留取標本,不可自行處理或丟失。如遇多個標本組織時,應按順序排列做好標記并和醫生共同核對清楚,不可混放。術中需要冰切片必須專人送檢,送檢人和接收標本者均應做好登記并簽名.且此時的病理報告不得以電話結果作為手術依據,以防誤聽而發生差錯,應發送正規病理報告單。常規標本在術中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管,手術后交給主管醫師,后者將標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內,并加入福爾馬林固定液,貼上標簽,填好病理檢查通知單,雙方確認登記簽名。手術結束后要再次核對標本,派專人送標本去病理科,并與病理科醫生交接確認登記簽名。
3討論
完善手術室各種崗位職責及制度,及時修訂舊制度,添加新內容,用規章制度規范醫療行為。護理人員配置合理[3],緩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加強護士法律知識教育,增強法律意識,樹立起醫療糾紛重在防范的觀念,加強新技術、新業務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做到與時俱進,同時更要加強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4],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能夠有效的減少護理缺陷及護理差錯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更好的服務于廣大的患者,為人民的健康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