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能力
疾病的治療往往不是單一的內科治療,包括外科治療、放射治療、中醫治療等多學科治療。而患者常常同時患有多個疾病,涉及多學科。故需要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的能力,而指南就是多學科的綜合,對指南的學習能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能力。它是完善臨床醫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傳播全科醫學理念、從事全科醫學與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基本途徑,是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對指南的學習能加強全科醫學課程建設。如:ATA甲亢指南在兒童甲亢、甲減治療中的運用,成人甲亢患者可選用抗甲亢藥物治療、碘131治療、手術治療。而指南則具體提出:驥5歲的患者,由于易誘發甲狀腺癌、腫瘤,避免碘131治療。5~10歲的患者則可以選用碘131治療,劑量應小于10Mci。并提出兒童的一線治療選他巴唑治療(1~2年),而另一成人可用的抗甲亢藥物———丙基硫氧嘧啶,由于易引起兒童肝功能衰竭,不推薦使用。而對妊娠期甲狀腺功能異常者也提出了具體的檢測方法、指標、藥物治療、停藥指針、疾病預后等。這些疾病治療方案中不單單是內科學內容,還加入了兒科學、婦科學、放射治療學等多學科內容。故對指南的學習能加強全科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2加強各個科室間的溝通和學習
臨床指南除了包含內科學內容,還含有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診斷學等學科知識。臨床實踐指南引入到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臨床實踐教學中,能促進各學科間溝通和學習,促進學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可加強學生對臨床各學科的聯合理解和聯合運用。部分指南中提及的先進的實驗室檢查,很多醫院沒有此檢查項目,更加需要檢驗科和臨床科室進行溝通、交流。檢驗科能了解到某項實驗項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發展檢驗科的業務。臨床科室也能了解某實驗項目的可行性。通過各科室的相互協作,提高醫院實驗檢測水平,又能提高診療技術。如:①甲亢的治療,可選用抗甲亢藥物治療、碘131治療、手術治療。就一個病例而言,就需要外科、放射科、內科相互溝通,才能選擇最好的治療方案。②嗜鉻細胞瘤,以高血壓為首發癥狀,在診斷和治療,需要內分泌科、心血管科、外科相互參與,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3強化基礎知識
臨床指南除了包含臨床學科內容,還含有藥理學、診斷學、病理學等基礎學科知識。臨床實踐指南引入到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臨床實踐教學中,能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融會貫通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并能靈活運用診斷等基礎知識,有助于指導治療。臨床工作中,也能促進相關科室業務開展。如:ATA甲亢指南中,診斷部分提及多種實驗室檢查,而臨床醫師對實驗室的檢查方法、原理、結果都難以掌握和理解。通過檢驗科人員的指導,才能更好地使用實驗檢查。深入理解各項檢查,能提高臨床診斷和指導治療。學生才能理解檢查項目的重要性。
4及時更新知識內容
目前,有部分醫院、科室、相關學術會議組織相關醫護人員、研究生開展指南的學習,有助于業務水品的提高和知識的及時更新。如:①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治療。目前的部分中西醫結合內科學、內科學教材在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藥物替代治療中,仍將甲狀腺干粉列入治療藥物。但由于甲狀腺干粉制劑生物效應不穩定,已不推薦使用。通過這樣指南的學習,能讓學生了解最新知識。②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現在還可以看到地區醫院的診斷中寫到Ⅰ型糖尿病。診斷命名更改超十年了,還有地區沒有更新。治療方面每年更新,就更需要及時學習、早日運用,給患者帶來福音。
5加強學生文獻檢索能力
指南是循證醫學研究體系的產物。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產生一些問題,就需要檢索原文進行了解。應用系統方法學檢索證據,提供證據檢索策略的細節,包括使用的檢索術語、檢索的數據庫和文獻的日期等。文獻來源可以是電子數據庫,如MED-LINE;系統評價數據庫,如CochraneLibrary、DARE;也可手工檢索雜志,查閱會議論文集和其他指南庫,如美國國家指南交流庫,檢索策略應盡可能地廣泛。因而能加強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雖然指南學習已經在各專業年會進行了推廣,但臨床教育中尚未開展。目前在指南的學習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1)指導老師團隊缺乏多學科專家教授參與。由于指導老師主要為本科室教授,缺乏外科、婦科、影像學等相關科室專家教授的參與,導致在解讀指南時,某些相關知識的指導不夠完善。(2)缺乏中醫內科規范治療。目前指南僅闡述西醫內科學部分疾病內容,但在中醫病癥的學習過程中,主要在教授辨證施治,理法方藥上,因臨床病情具有多樣性,治療多面性,難以做到規范統一。臨床實踐中,中成藥口服制劑、注射劑等也得到廣泛運用。但按疾病來選擇中成藥治療,從中醫辨證論治角度考慮這樣運用中藥是不合適的。部分科室將用到的中成藥根據證型進行歸納,但如何辨證,何種證型用何種中成藥,一直是難點,故臨床教學工作中,學生辨證分型能力有待加強。
作者:田莎黃立中田雪飛宋煒熙羅銀和曾光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內兒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