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層螺旋CT肺部轉移瘤影像學特征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診斷肺部轉移瘤的影像學特征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肺部轉移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層螺旋CT平掃,明確患者原發灶類型,分析影像學特征,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結果46例患者中有43例為肺部轉移瘤,剩余3例為陰性,原發灶類型以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最多,占51.16%;43例肺部轉移瘤患者中彌散轉移型占30.23%%,多發轉移型占55.81%,單發轉移型占13.95%;46例患者中分葉征占39.13%,毛刺征占21.74%,支氣管征占8.70%,鈣化占6.52%,暈征占4.35%。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多層螺旋CT平掃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為89.13%,88.37%,100.00%。結論多層螺旋CT可有效顯示肺部轉移瘤的影像特征,且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
【關鍵詞】肺部轉移瘤;多層螺旋CT;影像學特征;診斷價值
肺部轉移瘤主要是指其他部位的原發惡性腫瘤經血液或淋巴液等轉移至肺臟組織形成的腫瘤,有資料表明,死于肺部轉移瘤的患者占20%~30%。轉移瘤切除術是胸外科較為常見的手術,多數肺部轉移瘤患者無明顯特征,隨著病情不斷發展,轉移瘤侵犯胸壁,病灶大量壞死,患者可能出現胸痛、咯血等癥狀,采取手術切除治療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1]。因此,如何早期對肺部轉移瘤作出準確診斷十分關鍵。本研究探討了多層螺旋CT診斷肺部轉移瘤的影像學特征及其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肺部轉移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24例,女22例;年齡24歲~56歲,平均年齡(39.63±4.57)歲。
1.2方法
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多層螺旋CT機,指導患者正確呼吸及屏氣,取仰臥位,掃描范圍:肺尖至膈肌下,參數設置:管電流:300mA,管電壓:120kV,層間距、層厚:5mm~8mm,螺距0.875mm,所有患者均行平掃,所獲取的圖像由3名專業醫師閱片。
1.3診斷分型
①彌散轉移型:單側肺葉病灶數目>10個或雙肺彌散性病灶不可計數,或雙肺各葉、段均存在病灶;②單發轉移型:雙肺僅見1個病灶;③多發轉移型:介于彌散轉移型與單發轉移型之間。
1.4觀察指標
明確患者原發灶類型,分析影像學特征,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多層螺旋CT的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
2結果
2.1原發灶類型
經病理與臨床證實46例患者中有43例為肺部轉移瘤,且有明確原發灶,原發灶類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占51.16%(22/43),呼吸系統惡性腫瘤占20.93%(9/43),乳腺惡性腫瘤占16.28%(7/43),其他腫瘤占11.63%(5/43)。43例肺部轉移瘤患者中,有13例為彌散轉移型,占30.23%;24例為多發轉移型,占55.81%;6例為單發轉移型,占13.95%。
2.2影像學特征
46例患者中分葉征占39.13%(18/46),毛刺征占21.74%(10/46),支氣管征占8.70%(4/46),鈣化占6.52%(3/46),暈征占4.35%(2/46)。多層螺旋CT檢查可見孤立性肺轉移,檢查顯示周邊光滑或毛糙;轉移灶鈣化邊緣毛糙,且呈斑片狀、蛋殼狀、沙砂狀等;空洞型肺轉移灶較均勻、薄壁,內部呈現液性密度。伴有支氣管充氣征的患者,肺門周邊可見含氣結節或團塊,且其邊界光滑。
2.3多層螺旋CT平掃結果
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多層螺旋CT平掃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為89.13%,88.37%,100.00%。見表1。
3討論
肺部的血供及淋巴管較為豐富,全身血液循環均需經過肺部,若癌栓在肺部停留過長時間,將受到肺循環壓力低、血流緩慢等因素的影響,可引發機械性栓塞,故肺部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轉移部位[2]。以往,臨床上多采取胸部X線、胸部CT平掃等方式對肺部轉移瘤進行診斷,其中胸部X線是肺部檢查常用的方法,但其易漏診微小病變,診斷敏感度較低;而常規CT平掃無法有效鑒別肺部彌散性病變。多層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掃描信息量大、掃描范圍廣、重疊少、掃描精度高等優勢,可更加直觀地觀察所獲取的圖像,清晰顯示肺部病變部位,且可對肺癌發生部位精準定位,具有較高的定量診斷價值[3]。本研究結果顯示,46例患者中有43例明確為肺部轉移瘤,以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最為常見,同時經多層螺旋掃描可見轉移癌內部密度均勻,可見典型征象。本研究結果還顯示,46例患者中分葉征占39.13%,毛刺征占21.74%,支氣管征占8.70%,鈣化占6.52%,暈征占4.35%;多層螺旋CT平掃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為89.13%,88.37%,100.00%,表明多層螺旋CT可有效顯示肺部轉移瘤的影像特征,且診斷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處于較高水平[4]。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可有效顯示肺部轉移瘤的影像學特征,且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曹曉琴,殷捷.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對肺癌診斷及淋巴轉移的預測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6):835-837.
[2]官紅蓮,曹代榮.肺良性轉移性平滑肌瘤的CT診斷及鑒別[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11):15-19.
[3]詹先進,鄭大偉.CT增強掃描技術在周圍型肺癌淋巴結轉移的診斷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10):46-48.
[4]金冰,樊新柯,楊磊,等.肺部轉移瘤的發生情況及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5):57-59.
作者:葉俠義 單位: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