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生轉臨床醫學專業的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非醫類專業學生轉入臨床醫學專業后適應情況
為了深入了解非醫類專業學生轉入臨床醫學專業后的適應情況,筆者對2013年2月轉入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13年3月末,時間距非醫類專業學生正式轉入臨床專業學習后1個月。調查對象為浙江某醫學高校一年級非醫類專業轉入臨床醫學專業的81名學生。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1份,回收81份,有效問卷79份,其中,男生共9人,占總人數的11139%,女生共70人,占總人數的88161%。
1.1轉專業學生的專業比例構成
在收集到的79份有效問卷中,對轉專業學生的第一專業進行了統計(表1),其中共涉及專業13個,涵蓋了全校的11個學院。其中,生物工程專業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轉專業學生在所有轉專業學生中所占比例較大,共計31人,占總人數的39123%。分析這13個專業的教學計劃發現,在未轉專業的第一學期課程中,基本以大學英語、思想政治課程及少量的專業課程為主,并未涉及與臨床醫學相關的課程。而臨床醫學專業在第一學期已開設了部分基礎醫學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轉專業學生的課程脫節。
1.2非醫類專業學生在轉專業前對學習不適應的擔憂
調查發現,當問及/在轉入臨床醫學專業之前擔憂的問題0時,/對臨床醫學知識學習的不適應0成為主要問題,選擇該項目的人數占97147%,其次為選擇/與新同學的交往出現不適應0,占60176%。筆者通過與個別轉專業學生的訪談發現,當談及轉專業前所擔心的問題時,被訪談學生都談及了/對新專業的學習適應情況產生擔憂0。可見,進入臨床醫學專業后學習會出現不適應,成為轉專業學生較為擔憂的問題。
1.3轉專業前臨床醫學課程的銜接
在問及/轉入臨床醫學專業后學習上遇到的主要困擾0時,選擇/因轉專業導致上學期課程脫節0的人數占62102%。由于轉專業學生進入臨床醫學專業為大一下學期,便造成了大一上學期的臨床醫學課程無法及時銜接。以被調查的臨床醫學專業為例,脫節的課程為人體解剖學和醫用化學。人體解剖學作為醫學基礎課程,若不能及時地學習掌握,會對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造成影響。能及時有效地銜接上新專業的課程,將對轉專業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
1.4出現學習與生活上不適應時的求助形式
調查發現,轉專業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選擇/主動向同學請教0的人數占83154%,選擇/自己上網或圖書館找資料0的人數占69162%,而選擇/向老師請教0的人數僅占44131%(表2)。而在生活上遇到不適應的情況時,選擇/向同學尋求幫助0的人數占64156%,而選擇/尋求老師或心理中心幫助0的人數僅占2153%。可見,大多數的轉專業學生在遇到學習與生活的不適應情況時,更希望通過身邊的同輩解決自己遇到的困難。相比之下,向教師尋求幫助,進行學習上的答疑解惑或者生活上的談心疏導的學生并不多。
1.5缺乏對大學學習生活科學的規劃
成為生活上的主要困擾調查發現,/缺乏對大學學習生活的科學規劃0成為轉專業學生在生活上主要困擾,選擇該項的人數占44130%。正確合理的規劃涵蓋職業規劃、學習規劃、人際規劃等多方面內容。對于轉專業學生來說,進入臨床醫學專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折,如何合理規劃好今后的生活與學習,關乎學生今后的發展。
2針對非醫類轉專業學生出現不適應狀況的對策探討
2.1及時跟蹤調查,了解轉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
由于轉專業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每一位學生在人格、能力、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個性。在面對新專業、新同學、新課程等問題時,轉專業學生的反應、態度等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共性。通過對轉專業學生在學習、社交、情緒等方面進行調查,運用問卷調查、訪談、持續跟蹤等方式,可了解該批次轉專業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學院及相關管理人員可針對共性問題開展各種類型的支持和幫助,并根據調查結果、訪談中學生的建議,對現有工作進行改進,從而幫助轉專業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
2.2開展臨床醫學課程學習引導和相關輔助
根據此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部分轉專業學生存在學習不適應情況,并希望學院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特別是未及時銜接的課程進行及時輔導。對于大學生而言,學業適應不僅是學生學業成就與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未來適應社會的重要保證[2]。如何盡快適應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習環境、掌握學習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2.2.1加強臨床醫學學習方式的有效引導邀請學生評價好、教學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學教師,通過講座、師生沙龍、個別答疑輔導等方式,向非醫類轉專業學生傳授臨床醫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各門課程的學習要點、如何科學制定醫學生的學習規劃等內容。從而使轉專業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向教師請教。
2.2.2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課程回補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自修課程、節假日輔導班等方式,在不占用正常課時的前提下,對轉專業前的臨床醫學課程開展輔導,幫助轉專業學生盡快回補之前的知識,為接下去的臨床課程打好基礎。
2.2.3組織學生走進醫院了解臨床醫生工作為了使轉專業學生更好地適應新專業,培養對臨床醫學專業的興趣,了解臨床醫學專業的職業前景,學院組織轉專業學生進入醫院參觀學習。通過實地了解醫療機構的日常工作、與醫務人員現場溝通,可以使轉專業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醫務工作者工作,認識到學好醫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2.3開展朋輩互助
通過調查發現,轉專業學生在困難時更希望得到同輩的幫助。學院可運用朋輩之間互助的方式使轉專業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能得到及時的幫助。例如,可組織班級中學習成績優秀,同時又樂于助人的學生,通過/一幫一互助0、/建立學習互促小組0、/自主學習團隊0等形式,使轉專業學生在遇到各類困難時,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幫助。此外,學院可邀請學習成績突出、臨床操作技能嫻熟、學生工作出色的前屆轉專業學生開展經驗分享活動,使轉專業學生以身邊優良實例為榜樣,并將經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習之中。
2.4開展臨床專業課程提前自主學習
由于部分非醫類專業學生在大學第一學期就有了轉入臨床醫學專業的意向,但是由于第一專業不同,會造成課程銜接的不及時。為了有效彌補這一缺失,臨床醫學專業可通過網絡課程等方式,將第一學期的基礎醫學課程相關課件、大綱、習題等資料上傳網絡,使其他專業有轉專業意向的學生能在未轉專業前就有機會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通過提前自主學習可幫助有意向轉專業的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是否適合轉入臨床醫學專業,同時對于那些致力于轉入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幫助他們盡可能減少課程銜接造成的學習脫節。
2.5及時對出現不適應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轉專業后產生不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環境、交際環境、學習環境的改變造成的心理上不適[3]。在轉專業學生進入臨床醫學專業后,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學院心理輔導員及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定期進行了解排查,并對因學習及生活的不適應嚴重影響到情緒與社會功能的學生,及時進行交流溝通或開展心理干預,了解其問題的緣由,引導其逐漸熟悉、融入新環境中。
轉專業是貫徹以/學生為主體0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有效手段,使學生擺脫過去被動學習和強迫學習的局面[4]。但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部分原因會導致非醫類專業學生在進入臨床醫學專業后,出現學習與生活上的不適應情況,從而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認真進行調查與分析,及時采取積極的措施,幫助學生排憂解難,使他們逐漸適應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習和生活。
作者:鄭正劉曼曼來燕俞雯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