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外來工生理健康質量現狀與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東莞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現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分層隨機抽樣抽取東莞740名外來工,采用與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測量量表(36-ItemShortForm,SF-36)調查,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的影響因素。結果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內容綜合測量得分為(57.99±10.63)分。單因素分析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飲酒、熬夜、居住條件滿意度、疾病及經歷負性事件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10)。經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回歸方程檢驗(F=11.172,P<0.0001,R2=0.243)結果顯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居住條件滿意度和疾病(P<0.05)影響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結論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居住條件滿意度和疾病為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外來工;SF-36量表;生理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生存質量是個體對現實生存狀態的一種客觀體驗,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因為各自的期望、需求和目標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生存狀態[1]。“外來工”是來自外地、非工作地戶籍的職業群體,他們對我國尤其工作地區的經濟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他們的生活及工作狀況往往處于社會底層,面臨著巨大的工作、生理和心理壓力[2],高強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大多數外來工處于亞健康狀態[3],他們的生存質量如何尚未見有關報道。東莞市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長期以來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呈現“倒掛”。為了解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現況及其影響因素,改善外來農民工的健康狀況,本研究采用與健康有關生存質量測量評價量表(36-ItemShortForm,SF-36)進行現況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東莞市外來工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a在東莞市企業從業滿三個月及以上的異地農業戶籍人口;b調查對象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c精神狀態良好,意識清楚。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戶籍在東莞市常住居民。廣東醫科大學倫理審查委員會(編號:PJ2016028KY)批準調查。
1.2調查工具
本研究調查東莞市外來工采用與健康有關的生存質量測量量表(36-ItemShortFormSF-36)結合東莞市外來工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收入及居住等)、生活方式(吸煙、飲酒、早餐、營養、熬夜等)以及經歷負性事件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具有較好信度及效度[4]。SF-36量表生理健康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軀體疼痛(bodilypain,BP)和總體健康(generalhealth,GH)四個維度,四個維度歸為生理內容綜合測量(physicalcomponentsummary,PCS)[4]。
1.3抽樣及調查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將東莞市各鎮按經濟狀況好、中、差及企業規模大、中、小分層,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抽取10家企業在職外來工共740人。采用面對面調查方式,由統一培訓過的調查員開展調查,調查全程嚴格質量控制。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2建立數據庫并雙人錄入,SPSS20.0軟件統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x珋±s)描述,數據滿足正態分布、方差齊同,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定性資料采用相對數描述,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單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10,多因素分析納入水準α=0.05,剔除水準α=0.10。
2結果
2.1東莞市外來工一般情況
調查共發出問卷740份,有效問卷718份,有效回收率97.03%。男46.7%,女性53.3%;<25歲占38.7%,25歲~占41.9%,≥35歲占19.4%;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占61.8%,中專/高中及以上占38.2%;個人月均收入<2500元者占21.9%,2500元~者占44.7%,5000~7500元者占33.4%;未婚者占50.6%,已婚者占49.6%;日均工作時間8~10h者占59.3%,≥10h占40.7%;與家人同住者占42.8%(307/718);疾病檢出率為17.5%(126/718)。
2.2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
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得分相對較低,見表1。
2.3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東莞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飲酒、居住狀況滿意度、疾病和經歷負性事件PF得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不飲酒;營養狀況好、無疾病和未經歷負性事件者PF得分較高。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早餐RP得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和每天吃早餐者RP得分較高。早餐、營養狀況、熬夜、體育鍛煉、居住狀況滿意度、疾病和經歷負性事件BP得分不同,每天吃早餐者、營養狀況好、不熬夜、經常有體育鍛煉、無疾病和未經歷負性事件者BP得分較高。不同性別間、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早餐、營養狀況、熬夜、居住狀況滿意度、疾病和經歷負性事件GH得分不同,男性、高學歷者、每天吃早餐者、營養狀況好、不熬夜、居住條件滿意、無疾病和未經歷負性事件者GH得分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飲酒、營養狀況、熬夜、居住狀況滿意度、疾病和經歷負性事件PCS得分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不飲酒、營養狀況好、不熬夜、居住條件滿意、無疾病和未經歷負性事件者PCS得分較高。見表2、表3。
2.4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的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SF-36量表PCS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人口學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經歷事件為自變量,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影響東莞市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PCS得分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因素及賦值方法見表4。經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方程檢驗結果F=11.172,P<0.0001;R2=0.243;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居住狀況滿意度和疾病影響PCS得分。見表5。
3討論
本次研究顯示SF-36量表生理健康生存質量得分較低,低于珠三角新生代農民工生理健康得分(67.7±13.7)[5]。可能與外來工所從事的工作有關,外來工多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工作繁忙,工作壓力大,但生活條件差,收入低,家庭經濟壓力大,常常忽視自身健康狀況,導致生理健康得分低于一般居民。本次研究發現家庭經濟狀況對外來工與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狀況有影響。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者PCS得分往往比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者PCS得分較高。健康往往與經濟地位息息相關,較高的收入往往代表著更優越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更好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收入高者有經濟條件去改善居住條件、醫療條件和膳食質量,對提高生存質量有積極影響;而收入低者往往顧忌家庭各方面開支,過多為生活開支擔心,無能力改善生存質量[6]。營養狀況與生理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狀況密切相關。本次研究發現營養狀況好者生理健康生存質量得分較高。營養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修復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是保持機體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已有文獻證實,營養不良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增加疾病的發生率,生存質量降低;營養狀況良好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營養狀況好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機體健康,降低疾病發生率[7],從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和身體健康,達到較好的生理健康生存質量。居住環境對生理健康作用明顯,對居住狀況滿意的外來工生理健康生存質量狀況相對于對居住狀況不滿意外來工好。良好的居住環境是維護生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居住條件滿意,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提高生存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疾病影響生理健康相關生存質量。現代疾病觀認為疾病是機體身心在一定內外因素作用下出現的一定部位功能代謝或形態結構改變,表現為機體內部及機體與環境間平穩的破壞或正常狀態的偏離。健康是指人在不斷適應內外環境變化過程所維持的生理、心理、情緒、智力及社會等方面的動態平衡的狀態[8]。疾病與健康各自獨立且相互對立,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處于動態當中,疾病的發生直接影響機體的個人自主性與生活方式,影響個人行為與情緒,影響個人及家庭經濟,繼而影響生存質量。本研究局限性:由于本課題調查時恰逢東莞市工廠倒閉潮,實際調查難度大,研究抽樣的均衡性以及代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本研究未能夠實現對東莞外來工與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的后續動態監測及跟蹤調査。綜上,影響外來工生理健康相關生存質量因素為家庭人均月收入、營養狀況、居住狀況滿意度和疾病,有關部門及企業應加強關注外來工健康狀況,提高外來工經濟收入,改善其居住條件和生活條件,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外來工自身也應重視自身健康狀態,做好自我保健,積極改善機體營養狀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2]張慶吉,涂葉滿.東莞市制造業外來工幸福感調查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6,23(1):17-20.
[3]杜進林,羅皓,高羽亭,等.東莞市外來農民工亞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18,47(1):79-81.
[4]丘金彩,許軍,馮麗儀,等.SF-36應用于廣東省公務員人群與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調查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386-390.
[5]黃小微,許軍,吳偉璇,等.珠江三角洲新生代農民工亞健康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95-103.
[6]丘金彩,許軍,馮麗儀,等.應用SF-36量表評價社會人口學因素對中國華南地區公務員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A):1454-1459,1463.
[7]陽慧萍,陳國偉,章海寧.韶關市鉛作業女工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學,2016,23(7):780-783.
[8]吳蕾,董文蘭,婁青林,等.24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8,26(2):81-84.
作者:杜進林 孫銘薇 黃志剛 單位: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