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管癌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實施路徑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以采用手術治療的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圍術期為其提供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并根據患者護理方式分為兩組,參照組(n=45)患者應用術前健康指導、病情監控及并發癥預防等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n=45)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比患者術后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總發生率及術后肛門通氣時間等圍術期相關指標。結果:研究組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89%,低于參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肛門通氣時間、靜脈輸液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術期為食管癌患者提供臨床護理路徑可使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得到明顯降低,同時可縮短其術后肛門通氣時間等身體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
【關鍵詞】食管癌;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以入院診治、病情觀察、健康宣教、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及康復鍛煉、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作為縱軸,以住院時間為橫軸,為患者制定全面的護理計劃表,通過詳細描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等,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同時還可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對護理目標和方案做出改變,在保證最佳治療效果的基礎上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經濟負擔并可改善其使身心不適感[1]。此次研究以90例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自2017年8月-2019年3月接受手術治療,探討患者圍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入組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排出標準:腫瘤遠處轉移;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惡性腫瘤;心肺功能異常;合并血液性疾病;伴有內分泌性疾病[2]。根據患者護理方式分為兩組,研究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53.24±6.45)歲;食管中上段癌7例,食管中下段癌38例。參照組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齡(52.47±6.32)歲;食管中上段癌6例,食管中下段癌3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應用術前健康指導、病情監控及并發癥預防等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如下。
1.2.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成員包括具備豐富護理經驗且工作態度端正的護理人員,護士長擔任小組長,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服務。
1.2.2實施臨床護理路徑1.2.2.1入院當天護理熱情接待患者并指導和協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帶領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并向其介紹醫護人員,指導患者與其家屬填寫入院評估表,向患者解釋疾病引發原因、治療方式、臨床表現等,加深患者對自身病情等相關信息的認知[3]。1.2.2.2術前護理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各項必要性相關檢查,密切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溝通,向患者講解護理方案和計劃。術前為患者提供禁水及禁食指導,常規備血、備皮并放置鼻腸管和尿管[4]。1.2.2.3手術日護理術后調節患者姿勢為去枕平臥位,保持其血壓穩定,待其意識恢復后改變其姿勢為半臥位,對其心電指標及末梢氧飽和度進行密切檢測,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并為其提供口腔護理、會陰護理,術后及早指導患者進行被動運動[5]。1.2.2.4術后次日護理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應用溫水漱口,經常更換貼身衣服及被罩、床單,協助患者進行床上起臥練習及上下肢屈伸運動,防止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同時可避免血栓脫落而加大腦梗塞及肺梗塞風險[6]。定時幫會患者進行受壓部位按摩及翻身等護理,防止出現壓瘡。為患者提供叩背及霧化吸入治療,鼓勵患者主動咳痰、咳嗽,密切監測其心電狀況、脈搏等。為患者提供給經鼻管留置飲食,50~60ml/次,每日進食3~4次[7]。準確記錄患者引流量并指導患者做好會陰護理,及時將尿管拔除。指導患者飯后漱口,早晚刷牙,鼓勵患者待生命體征穩定后及早下床活動。嚴格控制探視人員數量,防止出現交叉感染,同時還能夠降低胸痛及繼發性出血發生風險[8]。1.2.2.5術后第2天護理協助患者進行刷牙、洗臉等清潔活動,密切監控其疼痛、胃腸道情況及生命體征情況,指導患者下床活動,每次活動時間20min,以不超過患者耐受度為宜。指導患者睡前做好會陰清潔等個人衛生清潔及護理,每日補液量以不少于2500ml為宜。1.2.2.6術后第3天護理幫助患者溫水擦浴,監控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協助或者指導患者下床鍛煉,可經口進食流質食物,200~250ml/d,多餐少食,協助患者進行晚間護理,控制每日補液量1500~1800ml。1.2.2.7術后第4天護理為患者提供下床活動指導,鼓勵患者進行刷牙、洗臉、穿衣等自理活動,可經口進食富含豐富營養且清淡的流質類飲食,每日補液量以1200ml左右為宜[9]。1.2.2.8術后第5~7天護理指導患者逐漸增加進食量,將胃管拔除,密切觀察其吻合口瘺及水腫等并發癥情況。1.2.2.9出院指導出院前通過分發健康知識宣傳冊以口頭講解等形式向患者與其家屬介紹食管癌術后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科學飲食、適量運動、睡前以溫水泡腳、戒酒戒煙、及時調節不良心態、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定期入院復診[10]。
1.3觀察指標
(1)統計患者術后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瘺、泌尿系感染等術后并發癥情況,并對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2)記錄患者肛門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靜脈輸液時間及住院時間,并進行組間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89%,低于參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對比
研究組肛門通氣時間、靜脈輸液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食管癌屬于臨床發生風險較高的消化性惡性腫瘤,手術為臨床主要治療方式,但是由于具有手術范圍廣泛等特點,術后易出現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嚴重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食管癌患者圍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有助于提高其自護技能和水平,可促進其疾病好轉,還能夠為患者提供預見性及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護理人員明確護理目標從而有計劃地實施各項護理方案,能夠保證護理方案的規范性和有序性[11]。此次研究中,研究組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89%,低于參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趙妍等[12]研究中,患者圍術期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后切口疼痛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3.6%,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干預后切口疼痛、非計劃性拔管等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5.0%,提示圍術期給予食管癌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可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研究組肛門通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靜脈輸液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圍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使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得到有效抑制,同時可加快其術后腸胃功能等機體功能恢復,病情緩解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郝少梅.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4):172-173.
[2]傅云青.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4):210.
[3]周淑維.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并發癥發生率影響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9(4):75-76.
[4]李金蓉,劉靜.食管癌護理臨床路徑對實施優質護理的影響及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9,6(22):172-173.
[5]南煒娟,許艷霞,劉娟.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母嬰世界,2019,19(9):225.
[6]朱莉.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食道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體會[J].飲食保健,2018,5(46):167-168.
[7]覃維.臨床護理路徑用于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價值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7):199-200.
[8]黃丹.臨床護理路徑(CNP)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185.
[9]鐘堃莉.臨床路徑護理在對食道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0):19-20.
[10]董麗.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23(12):120-121.
[11]彭小英.臨床護理路徑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5):166,168.
[12]趙妍,戴冠云.臨床護理路徑在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88-90.
作者:官莉貞 黃惠娟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