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手術室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手術室護士工作在手術室這一特殊環境中,由于手術病人高度集中,各種有創治療技術的應用,消毒劑,洗手液,手消劑等的使用形成了手術室內特有的生物、物理、化學環境。同時,手術病人護理工作的高強度性使護士經常處于心理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這些不良的職業衛生因素可對護士造成慢性長期的職業影響甚至發生急性突發性危害。因此,預防手術室護士職業的潛在危險,已引起各相關方面的關注。為提高護士的身心健康,減少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害,需加強手術室護士的職業防護教育,樹立正確觀念,加強自身保護意識,并對手術室各種潛在的危險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1手術室的主要職業有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射線輻射為了提高手術室的治療效果,進行內固定的大部分骨科手術需要術中進行X光照片定位。長期受放射線輻射,可導致染色體異常和畸變,影響白細胞的功能和數量,導致抵抗力下降甚至誘發腫瘤。
1.1.2噪音污染手術室的噪聲來源于手術室機器設備的使用,如空調、風機、麻醉機、監護儀及工作人員的活動、談話聲等。長期處于高分貝噪音下極易引起頭痛、頭暈、睡眠障礙、心悸、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甚至引起噪音性耳聾。
1.2化學因素
1.2.1麻醉廢氣主要的麻醉廢氣是異氟醚,安氟醚,地氟醚等。長期吸入微量的麻醉廢氣,使麻醉廢氣在機體組織內逐漸積累,易引起早產、流產等生育障礙。
1.2.2消毒防腐劑茂二醛是手術室常用的高效消毒浸泡滅菌劑。甲醛是病理標本的防腐劑,這些消毒防腐劑對皮膚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甚至可誘發惡性腫瘤;使用最頻繁的酒精,碘酒,洗手液,手消劑等,對皮膚黏膜也有刺激作用,易引起過敏性皮炎。
1.2.3電刀煙霧及異味由于高頻電刀具有操作方便,減少手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的特點,絕大多數外科手術均使用高頻電刀,但電刀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煙霧及異味,長期接觸使人心情壓抑,精神疲乏,注意力,應變力下降。
1.3生物因素手術室護士每日都暴露在病人的血液、體液或排泄物中。加上手術配合中使用的銳利器械較多,如刀、剪、針等,極易損傷自己和他人。造成針刺,刀割,血液、體液沾污皮膚、眼睛等損傷。而血液暴露最易導致乙肝、丙肝、艾滋病的傳播。
1.4心理、生理因素心理、生理因素是影響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手術工作過程的連續性,無規律性及手術要求高度注意力集中,加上人力資源不足,使手術室護士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中,易引起生理、心理疲勞。造成行動準確性下降,動作協調性差,增加思維判斷失誤,影響手術病人的安全性。
2防護措施
2.1加強防護知識宣傳,正確認識職業暴露有害因素的危害,提高自我保護和健康意識,制定并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及各種安全防護制度。加強室內通風,以保證室內無菌和保持新鮮空氣的補充,減少室內有害氣的積累。手術室護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嫻熟的基本功,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2.2物理因素防護
2.2.1射線管理,手術室要設有防射線輻射的手術間,對需要術中攝片或透視的手術,手術前要穿好鉛衣,戴好鉛圍領,如果允許暫時離開,盡量減少射線接觸,孕婦不安排此類手術。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2.2控制噪聲,對手術室機器做到定期上油、檢修,調節各種設備的音量,工作人員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背景音樂聲調至正常和諧分貝。手術間采用隔音設備。
2.3化學因素防護
2.3.1麻醉廢氣管理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麻醉機并定期檢測,避免泄露,完善麻醉廢氣排污設備,避免麻醉廢氣在室內積聚,孕婦及哺乳期護士最好不安排全麻手術。
2.3.2消毒劑管理嚴格配劑濃度,用后及時清理排污,避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消毒液,對用甲醛固定標本的標本袋口要密封存放好,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2.3.3戊二醛的規范使用,用密封容器浸泡,滅菌后的器械須用蒸餾水反復沖洗后方可使用。
2.3.4洗手液,手消劑的正確選擇,選用衛生部推薦的產品,定期做細菌培養確保質量,征求醫護人員使用后的意見,減少因過敏引起的皮膚損害。
2.3.5電刀異味處理,術中使用電刀時,要及時用吸引器吸盡電刀產生的煙霧。
2.4生物因素防護
2.4.1完善各項生化檢查擇期手術病人,術前一日手術室護士去病房訪視病人,了解病情及以往病史,查閱各項生化檢查結果,如遇造成疾病傳播的病人,應嚴格按照特殊感染手術的消毒、隔離制度,急診手術病人如無檢查結果,應按具有感染性手術進行處理。
2.4.2預防碰撞及跌傷手術間內物品布局合理,簡潔,位置固定避免將不需要的物品放在手術間內。手術高峰期,工作繁忙時,適當增加值班人員,實行彈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減少工作忙亂。手術室地面清潔,濕度不宜過大,醫務人員穿防滑拖鞋。
2.4.3術后物品處理器械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處理,再用清水沖洗,酶洗,乳化干燥,打包后進行高壓滅菌,污染的敷料裝入專用塑料袋包裹,外做標記,送洗處理。污染的垃圾分別裝入專用的塑料袋中送到指定地焚燒,工作人員的雙手采用特效消毒劑消毒,鞋用消毒劑刷洗后干燥備用,手術間物品及地面用消毒劑拖抹處理。
2.4.4勤洗手經常性的洗手是防止外來菌定植及傳播,預防感染的最簡單而又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護理人員在護理病人前后及下班前要嚴格按照七部洗手法規范洗手,保證洗手效果。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時要戴手套,洗手護士最好戴護目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的各項措施。
2.4.5防自傷、他傷工作要嚴謹,注意力要集中,洗手護士要嚴格遵守各種器械放置的順序,如刀、剪、縫針等,銳器的傳送要小心,用后刀片、縫針等銳器要妥善處理。
2.4.6污染手術刺傷后緊急處理流程。擠出傷口內的血液,及時用清水沖洗,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膚。報院感科備案。根據污染源的種類及損傷的程度,使用相應的指抗藥物。
2.4.7完善設施,減少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使用安全產品,如用真空采血設施取代傳統的注射器采血,用留置針取代鋼針頭皮針。如在術中配置腫瘤藥物,使用充足的防護用品,帶手套,眼罩,采取普遍性預防措施,使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2.4.8加強學習考核強化手術室護士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考核。必須把職業防護知識納入學習考核內容,以提高手術室護士對職業防護知識掌握程度,使手術室護士、進修人員、實習生采取正確的防護方法,如出現帶血針頭的針刺傷和皮膚黏膜意外接觸暴露后,必須立即處理,立即報告以避免對自身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2.4.9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據報道,全球至少1/20的人成為終身乙肝病毒的攜帶者或發病者。手術室護士應定期做健康體檢并積極注射乙肝疫苗。增強對乙肝的自身抵抗力,降低職業暴露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