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精神病人診治監管方式研討范文

精神病人診治監管方式研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精神病人診治監管方式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精神病人診治監管方式研討

作者:孫海燕 趙明瑤 徐海飛單位:上海市黃浦區衛生局上海市盧灣區精神衛生中心

加強組織領導

精神病人治療管理聯席會議由區衛生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綜治辦、區殘聯和各街道等組成,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落實專人每天收集相關部門的工作信息,以日報形式上報市聯席會議辦公室及區安保指揮部;每周召集有關成員單位召開會議,互通信息,加強協調,研究解決精神病人在收治、監護和康復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

開展線索調查

由社區精防醫師、派出所民警和居委干部組成社區精神病人調查評估小組,按照區人口辦提供的實有人口信息,對可能有精神疾病行為線索的相關人群,開展滾動排摸,世博期間共對常住人口42076人和流動人口12300人開展線索調查,并對113例疑似病人進一步核實診斷,確診108例,全部錄入社區精神病人管理數據庫,其中102人風險評估為0~2級,6人為3級及以上。

查找病人去向

區公安分局、區衛生局和各街道等通過人口信息系統查詢、歷年戶籍資料查閱和居委干部走訪等多種途徑核查病人去向。到2010年4月15日,本區在冊精神病人2208例,其中住院470例,本區常住1198人,外區或外省市常住536人,查無此人4人。還有外區戶籍常住本區病人20例,故實際需要在我社區監護或康復的病人為1218例。各部門形成查找病人去向的工作機制,對新報告的病例及時查明情況,做到對病人底數和去向的日日清。

開展風險評估

世博前,調查社區常住1218例精神病人的基本情況為:疾病分類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占68.0%,情感障礙患者占8.0%,其他精神障礙占24.0%;年齡最小20歲,最大91歲,平均年齡(54±14.3)歲;男女比例分別為50.2%和49.8%;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占者67.3%,高中及中專占22.2%,大專及以上者占10.5%;婚姻狀況為未婚者占49.3%,已婚者占41.4%,離婚及喪偶者占9.3%。對1218例精神病人開展風險評估,危險性為0~1級有1173例,2級有39例,3級及以上有6例。

落實居家監護及定期隨訪

對排查確認具有暴力傾向或曾肇事、肇禍的25例精神病人,由社區民警、居委干部和患者近親屬(監護人)落實三方監護管控措施,并簽訂精神病人監護責任書,對其他精神病人落實家庭監護人或社區看護人(一般為樓、組長或居委社工)。監護人或看護人每日督促病人按時按量服藥,掌握動態情況。區精神衛生中心和社區精防醫生在居委干部、社區民警的協助下,根據風險等級情況對社區精神病人實行分級隨訪(對0~1級病人至少每周隨訪一次,對2級病人至少每兩天隨訪一次,對3級及以上病人每天隨訪),及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及生活狀態,指導病人正確服藥,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康復。對精神病人實施規范服藥和定期隨訪后,病人的按醫囑服藥比例由原先的51.0%提高到71.2%,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39,P>0.05);病人家庭支持(兩種情況為社區精神病人有家庭支持:與家屬同住的;雖然獨居,但家屬經常照料的)的比例由原先的42.4%提高到67.4%,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39,P>0.05)(表1)。對精神病人實施規范服藥和定期隨訪后,風險等級中原有2級病人39例、3級病人6例全部降低至1級及以下,原有0~1級病人情況穩定,病人危險性等級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39,P>0.05)(表2)。

積極發揮社區康復機構的作用

每個街道都有精神病人康復機構,統一名稱為“陽光心園”,在各街道辦事處及區殘聯的領導和管理下,相關人員經過培訓,明確工作職責。對白天監護措施無法落實、病情相對穩定的52名精神病人,由街道送患者至社區陽光心園,區精神衛生中心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每天對陽光心園患者進行專業指導。醫務人員、相關人員共同落實對患者的日間照料、心理疏導、娛樂康復、簡單勞動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營造有利于精神病人康復的社會環境。

加大精神衛生知識宣傳培訓力度

以往每年也對社區精神病人家屬和管理網絡內成員進行培訓,開展社區健康宣教活動,但未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2009年,我區對精神病人家屬培訓129人,對管理網絡內成員培訓127人次,開展健康宣教活動7次。2010年世博會期間,由固定師資每月兩次落實對相關人員的分類培訓,相應的培訓人數分別達到782人和363人次,健康宣教活動24次。

增加醫療資源的投入

1增加床位數。我們投入3000萬元,完成了對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大樓的改擴建工作,增設應急床位150張。對風險評估為3級及以上的重性精神病人及曾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對居家看護不能真正落實的,區精神衛生中心落實收治146人。

2增加醫生、護士數。世博期間從外省市精神衛生中心借調6名醫生和10名護士,充實隊伍,區精神衛生中心的床護比達到1∶0.6,醫護比達到1∶2.19;同時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和兼職精防醫生各4名,滿足對社區病人管理隨訪工作的需要。

3增加經費投入。在保證日常精神衛生工作經費(每年100萬元)的基礎上,世博期間增加專項經費200萬元,用于對病人的滾動排查、風險評估、免費服藥、治療管理以及應急處置等,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4實施免費服藥及住院救助。按照上海市貧困精神病人免費服藥政策的相關規定和流程,為精神病人做好登記和審核工作,落實免費服藥病人80人,救助住院病人25人,有效地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

為了在精神病人突發肇事、肇禍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處置,我們完善了區精神病人肇事、肇禍應急處置機制,成立應急處置醫療組和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團隊(由醫務人員、社區民警、民政干部和居委社工等組成)。在接到報告后,要求醫療組及服務團隊各方人員15分鐘內到達現場,各司其職,通過采取心理疏導和醫療救治,有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4起。2010年全區精神病人肇禍起數比上一年下降50%;肇事起數比上一年下降30%。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關注和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

實現人人享有精神衛生保健是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公共衛生工作目標之一。在精神疾病治療管理工作中,要做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才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有效預防和減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確保上海世博會安全、順利舉辦,需要對病人做到“三清”、“三落實”。世博會期間,我區對可能有精神疾病行為線索的常住人口42076人、流動人口12300人開展線索調查,并對113例疑似病人進一步核實診斷,確診108例,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管理”,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生、發展。

目前,上海市對精神病人實行“戶籍地建檔、居住地管理”。近年來我區大規模的舊區改造使人口外遷,以及社會對精神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故精神病人人戶分離現象嚴重,登記時使用假名字、假地址的現象也有發生,為查找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為此,區精神病人治療管理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相互配合,形成工作機制,區公安分局、區衛生局和各街道等想盡各種辦法,整整用了3個多月時間,對新老病人重新核實登記,一一查明去向。病人的底數清和去向清,為進一步落實病人的風險評估和社區隨訪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區是精神病人全面康復、回歸社會的主要場所,目前,精神衛生服務的主要目標是將以“醫院為中心”的病人治療服務轉向以“社區為中心”的病人康復管理。從社區1218例精神病人的基本情況可見:社區在住精神病人處于社會的底層,缺乏家庭照顧,重性精神病人占2/3以上,迫切需要社會給予全方位的關心、照顧、監護和康復。對精神病人實施定期隨訪和規范服藥后,病人按醫囑服藥的比例顯著提高,由原先的51.0%上升到71.2%;病人家庭支持比例顯著提高,由原先的42.4%上升到67.4%;病人危險性等級顯著降低,原有2級及以上病人全部降至1級及以下,原有0~1級病人病情穩定。可見對社區在住精神病人實行分級管理,促進家庭監護人或社區看護人落實責任,醫務人員、社區民警和居委干部等聯手對病人進行定期隨訪,指導規范服藥及康復鍛煉,能顯著降低病人危險性等級。

近年來,精神病人肇事、肇禍成了社會公共安全的潛在隱患,為此我們完善了區精神病人肇事、肇禍應急處置機制,制訂應急處置預案,成立應急處置醫療組和社區精神衛生服務團隊,世博期間有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4起。2010年全區精神病人肇禍起數比上一年下降了50%,肇事起數比上一年下降了30%,維護了社會平安穩定。

世博期間,我區對精神病人實行綜合治療管理模式,強調制度建設,落實工作機制,工作成效明顯,但依然面臨一些問題:精神病人治療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盲區,本區在冊精神病人中有536人在外區或外省市常住,其中有254人沒有落實居住地托管,有原有登記地址失實的,或者接受托管后又失訪的,造成管理的真空;盡管我們做到了宣傳培訓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固定師資,每月兩次落實對社區民警、民政干部、居委社工和社區醫生等分類培訓,培訓覆蓋面不斷擴大,頻次明顯增加,但由于宣傳培訓的手段單一,內容相對枯燥,培訓的效果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精神衛生醫療資源與需求不相適應,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僅有市級及每個區(縣)各一家,規模有限,實際收治病人遠遠超過核定床位數,醫院超負荷運行。由于精神科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差,工資待遇不高,全區精神科醫務人員明顯缺乏,社區專職精防醫生更少。世博期間,我區增加精神病人治療管理工作專項經費,從其他醫院借調醫生和護士,暫時緩解壓力。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其他工作條線抽調人員,增加專兼職精防醫生,滿足隨訪管理工作的需要。在后世博時期,這些增加的人員不可持續的話,給病人后續治療管理綜合措施的落實帶來困難。

目前,在精神衛生工作方面大多以政府直接投入和管理的方式進行,在推進社會組織參與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家即將出臺相關精神衛生法,我們將以法律為依據,完善相關工作。

總之,對精神病人實行社區綜合治療管理模式,能加強對精神病人的監管力度,定期對病人、家屬及社區居民進行宣傳教育,指導病人規范服藥,并提供必要的咨詢、醫療服務,有效降低病人肇事、肇禍的可能。而如何保持這一治療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探索建立適合社區精神病人的長效管理機制,應是今后工作的重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别揉我胸啊嗯上课呢的作文| 野花影院在线直播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特黄一级片| 日本人69视频jzzij| 乡村大乱淫交换第一章|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jizz视频在线观看|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999|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国产丝袜第一页| 麻豆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女在线观看|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avtt2015天堂网| 奇米影视7777777| 一个色综合导航|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特级按摩一级毛片| 人妖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