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體解剖學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微課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對傳統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微課建設尚在探索和完善階段,于近兩年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初步應用,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以胃的解剖微課為例,就微課設計與制作的實踐過程做以總結,望同仁指正!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微課設計;微課制作
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核心真實記錄教師針對某個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展開的生動而完整的教學活動全過程[1],具有精美、生動、簡練、形象等特點。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正常臟器的形態、位置、毗鄰關系及臨床意義,為學習其他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奠定形態學基礎。
(一)選題。胃這一部分是消化系統的重點,也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難點,因此作為微課的選題內容。
(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整個微課的關鍵部分。微課胃的解剖以“情境導入———設置問題———學習探究———示教———總結引申———作業預習”為主線,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流程。1.情境導入。情境導入著重分析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水平。2.問題設置。問題設置共4個問題:胃的位置與毗鄰、胃的形態、胃的分部、胃壁的構造。3.學習探究。首先讓學生掌握胃的位置,認識胃周圍的毗鄰結構,然后通過動畫效果演示胃的形態和分部,最后講解胃壁的構造。動畫演示解決了學生的學習難點。4.示教。結合胃的離體標本和人體上半身模型講解,讓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內容印象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使知識直觀化和具體化。5.總結引申。課堂小結讓學生系統化地掌握胃的解剖知識。6.作業預習。讓學生可以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哪個知識點還沒有理解,有利于下一步有的放矢的復習。
二、微課的制作[3]
微課胃的解剖采用錄屏軟件和PPT的制作方法,后在學院人文系錄播室進行。微課制作過程為:選題———教案編寫———制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后期制作———教學評價反思。首先依據本堂課的內容認真制作PPT,整個PPT當中,應當是50%文字、20%圖片、30%空白。用錄屏軟件對PPT進行錄制,然后用錄音和文字編輯處理,以一定的視頻形式進行保存。
(一)微課的PPT制作以動畫效果演示胃的形態和胃的分部,標注一定的文字。
(二)錄屏軟件對PPT的錄制。教師戴好耳機,在電腦上打開錄屏軟件CamtasiaStudio8,點菜單“Recordthescreen”按鈕,全屏播放進行錄制。老師演示的同時并講解內容。結束按下F10鍵完成錄制。
(三)編輯與保存。進入CamtasiaStudio8編輯界面,進行裁剪,補充注明和字幕,聲音降噪等。編輯結束,點出“saveandedit”按紐,用“自定義生成設置”按紐,選“創建MP3文件”,將視頻保存到電腦合適位置,直到“完成”即可。便于在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
三、微課制作的幾個誤區
(一)微課與課堂實錄的區別。有些教師認為,微課是壓縮了的常規課堂,把45分鐘的課堂進行壓縮刪減,變成10分鐘左右的視頻,誤認為是微課。微課的選題原則,應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或教學環節,以此作為微課的內容。
(二)網絡圖片和動畫的處理。有的教師從網絡上下載一些圖片和動畫,不加處理直接放在微課PPT里,注意一定要進行注明和致謝,以防涉及侵權。同時作編輯和處理。
(三)其他。解剖學微課不能覆蓋全書知識點,教師錄制視頻時存在較緊張、標本陳舊、標本或模型細小結構展示不清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在以后實踐中逐步完善。
四、微課應用的幾個誤區
(一)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必須制作微課。微課制作要耗費教師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優秀的微課制作更需配置一定的設備,有些環節單靠教師個人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只能挑選一部分作為微課選題。
(二)微課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輔助和補充。微課的知識點比較零碎分散,沒有系統性,只有通過常規課堂教學才能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微課不適用長期的學校教學。
(三)微課教學很難成為學習的主流模式。高職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淡薄,如何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還是流于形式,他們依然把學習的主要精力放在常規課堂上。綜上所述,本文以微課胃的解剖為例,著重對微課的教學設計和制作進行了詳細論述,同時就制作和應用的幾個誤區作了簡要說明。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教師微課技術的設計與開發能力,將是教師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張曉東,張鵬等.人體解剖學微課的開發與實踐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3:267~270
[3]白瑞櫻,李曉娟等.人體生理學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以全國三等獎微課心臟的機械活動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6:23~24
作者:張旭晨;馬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