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解剖學記憶方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解剖學是一門形態科學,結構名詞特別多,醫學名詞中l/3以上的名詞來源于解剖學。因此,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繁多的名詞術語繁多,缺乏邏輯聯系的內容,難于記住,記而易忘,近期效果好,遠期效果差。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學生在學習上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解剖學;名詞;記憶方法;學習
1直觀形象記憶法
大量的解剖學名詞,如果全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的話,很容易造成前面背過后面忘記的結果,因此,我們要留心觀察:器官的形態特點、位置關系。僅這非常直觀的兩點,可以解決相當大一部分名詞。比如:位置:椎骨和椎骨之間的軟骨盤叫做椎間盤;頂、枕、額、顳四骨相接出呈“H”形,因此,被稱作“H點”;足底呈現弓形,被稱作“足弓”;胸椎整體向后彎曲,稱作“胸曲”,等等。
2咬文嚼字記憶法
剛才的直觀形象法,能夠解決掉很多解剖學名詞,但是仍然有不在少數的結構,看似沒有聯系,沒有頭緒,無從下手。只是“看似”。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細細推敲下,重重疊疊的解剖結構命名并不是憑空而來的。比如:古文中,將大腿上的肉稱作“股”,因此我們可以推導:大腿上的骨,叫做“股骨”。比如:在建筑中,上面的稱作“房”,下面的稱作“室”,因此,可以推導,對于心臟來說,上面的兩個“腔”,命名為“心房”,而下面的兩個“腔”,則命名為“心室”。比如:古代按照長幼排序“伯、仲、叔、季”,“季”是最小的,地位最低的,因此我們可以將肋骨的最靠下面的部分稱作“季肋”,這個區域也就被稱作“季肋區”,等等。
3人名記憶法
人名記憶法就是以發現人的名字作為被發現器官結構的名稱。比如:心肌傳導纖維又被稱作浦肯野纖維;肝胰壺腹括約肌又被稱作oddi括約肌,等等。相比于直觀記憶法和咬文嚼字記憶法來說,人名記憶法,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并不容易。所幸,這類記憶法所占的比重非常少。
4類比記憶法
以熟悉的事物來類比陌生的人體形態結構,是快速進入陌生名詞環境、提高學生記憶的有效方法。例如,山丘、山岡、山脊、山峰,這四個不同的“山”,從名稱上很好的體現的高、低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將身體上比較小的隆起稱作“丘”,比如:上丘、下丘;稍微高一點的隆起稱作“岡”,比如肩胛岡;再高一點,延綿的隆起,稱作“嵴”,比如:骶正中嵴;而高聳突出的隆起,可以稱作“峰”,比如:肩峰。
5畫圖記憶法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恰當的配合形象流暢優美的圖形,能夠充分發揮眼、手和腦的綜合性直觀感覺作用,在大腦中容易建立起牢固的實物形象。同時,能夠將一些用語言表達比較復雜的人體解剖結構,用簡單清晰的示意圖輕松表達完整。而且簡單示意圖的繪畫能夠加深學生對解剖學知識直觀的印象,提高解剖名詞記憶能力。同時,讓學生邊復習邊畫簡圖,對加強記憶很有好處。右圖是一個人體腎臟和腎上腺以及輸尿管上部的簡筆圖,通過圖形,腎臟的形態一目了然,而且輸尿管的狹窄、腎門的位置,也都清楚的表達出來。如果是左右兩個腎臟同時畫的話,則可以表示出,兩者的位置關系。這樣,腎臟的外形、位置,就全都掌握了。
6歌訣記憶法
有些內容可編成歌訣或順口溜,語言精煉,節奏感強,句式整齊、押韻,簡短而瑯瑯上口,較容易地將所學的知識記在心中。例如,十二對腦神經編成“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經全”;例如:手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鉤骨”。例如:骨盆中的臟器位置關系(女性):“前膀胱,后直腸,還有子宮中間藏”。等等。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感覺難記的內容自編歌訣,來加強記憶??谠E記憶法在諸多記憶法中,并不算是最容易的,但是,它確是長期記憶最牢固的一種方法。
7擬人記憶法
運用擬人化方式使嚴肅的科學形象化并賦予情感,使其有血有肉,鮮活起來,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比如,介紹大網膜的功能的時候,將大網膜比喻為一個衛士,當附近的臟器出現炎癥時,大網膜便會靠近、包裹這些炎癥分子,防止炎癥蔓延。比如:動脈血管如果長在身體靠外側的話,很容易受到創傷,而出現大小都有的表現,甚至于危及生命。因此,動脈血管為了“保護自己”,多數長在身體內側和隱蔽的地方。
8對比記憶法
對比記憶是對相似、相對、相反的兩類或兩類以上器官結構比較相同和相異來進行記憶。這種記憶的特點是,能夠讓同學回憶起學過的結構,同時能夠深入到結構的細微處,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弄清并彼此的共同點或差別。比如:男性骨盆和女性骨盆的異同;例如,學完上肢骨后,拿來和下肢骨進行對比,讓同學自己找出結構的相同和不同處,很輕松的掌握好下肢骨的結構,同時,對上肢骨的印象更為深刻。例如:學完動脈之后,拿來和靜脈做比較,這樣,就清楚,哪些靜脈血管不屬于伴行靜脈,需要分開記憶。對動脈的掌握也更深一步。類比法能精確地認識事物的特征,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
9歸納記憶法
這種記憶法是在內容學了一段后,有針對性的對一些知識點加以歸納,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橫向聯系,融會貫通。例如,學完了動脈的內容之后,讓同學按照起始順序,將動脈血管的分支,一級的列出來。這樣一來,對諸多血管的關系,就能從表格上一眼看出。這類記憶法的特點是: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
10動態記憶法
解剖學教師若能說明如何引導學生建立動態變化的概念,將形態學知識立體化、活化就算抓住了解剖學授課的一大要點。比如說,男性生殖系統,對內生殖器的講解上,如果能夠拋開課本上的順序,按照精子產生、排出的途徑來講解的話,那么整個課堂流暢的多,而且學生記憶起來也輕松許多。
11實驗記憶法
學習解剖學要多接觸尸體標本,要進行一定的活體上的辨認或觸摸,以此來加強記憶。真實的結構比任何圖形和模型都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查找解決,無論是對知識的掌握上還是對學習的主動性上,都是極大的提高。解剖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和把握解剖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性、系統性上。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對解剖學知識的整理,即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分類和深入分析,進而歸納、概括、綜合,從而構建起知識結構的框架,實現解剖學知識的整體化、系統化。
作者:雷曉君 陳才 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