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在術后護理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宮頸癌患者術后攜尿管出院采用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延續護理方式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的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25例。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形式,實驗組實施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相關操作評分、尿管拔除后不良反應及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實驗組會陰清潔、管道放置、膀胱功能鍛煉、尿袋固定、帶尿袋活動等各項操作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實驗組尿路感染、尿潴留、淋巴結腫大等尿管拔除后不良反應發生率(8.00%)低于參照組(32.00%),實驗組宮頸癌健康教育護理總滿意率(96.00%)明顯高于參照組(72.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延續護理形式,能夠有效改善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患者操作及行為水平,從而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應予以臨床推廣。
關鍵詞: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延續護理
宮頸癌術后患者多需采用尿管排尿,但就當前醫院醫療資源情況而言,患者術后尿管置管時間較長,極易造成床位緊張,部分患者攜尿管出院時間長達1周左右。現階段延續護理在傳統方式基礎之上有所發展,有研究顯示,通過多種新型技術方式能夠提升臨床延續護理效率,提升臨床護理實效性,是保障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1]。本研究針對此部分患者實施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其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看護能力。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的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25)與參照組(n=25)。實驗組宮頸癌患者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5.53±6.15)歲。有Ⅰb1患者8例、Ⅰb2患者6例、Ⅱa1患者4例、Ⅱa2患者7例。參照組宮頸癌患者年齡34~64歲,平均年齡(55.52±6.16)歲。有Ⅰb1患者9例、Ⅰb2患者5例、Ⅱa1患者5例、Ⅱa2患者6例。兩組患者年齡、宮頸癌分期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國際婦產科聯合會宮頸癌診斷標準。
1.3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了解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②家屬可于家中看護的患者;③術后無并發癥的患者。排除標準:①認知能力較差的患者;②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③家屬或患者本人依從性不足。
1.4方法
1.4.1護理方法參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形式,出院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和家屬如何在家庭中進行護理,并將尿管處置相關方式予以詳細介紹,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對其疑問加以解答[2]。實驗組實施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模式,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護理之中向患者和家屬介紹其方法、目的、結果,尤其針對尿管護理,需著重介紹。出院前護理人員與患者或家屬添加微信好友,出院后,護理人員每日實施微信平臺健康教育1次,與患者或家屬確定健康教育時間后,于約定時間進行雙方視頻,視頻中護理人員著重觀察患者尿袋中尿量、顏色、性質,并對其懸掛位置、導管處置情況進行判斷,如存在問題需及時指出[3]。視頻中患者家屬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會陰清潔、消毒、尿袋更換,直至全部護理流程結束。
1.4.2觀察指標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會陰清潔、管道放置、膀胱功能鍛煉、尿袋固定、帶尿袋活動等各項操作進行評價,通過評分法予以評估,每項分值范圍為1~20分,1分為完全不符合醫囑,20分為操作符合醫囑。并記錄感染、尿潴留、淋巴結腫大等尿管拔除后的不良反應[4]。
1.4.3療效判斷標準應用院制《護理人員滿意度量表》評估患者與家屬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情況,10分制,8分以上為十分滿意、6分(含6分)以上為一般滿意、6分以下為不滿意。1.5統計學方法本研究相關數據應用SPSS19.0軟件對比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方式,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行c2檢驗,采用[n(%)]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宮頸癌患者術后攜尿管出院相關操作評分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相關操作評分數據,實驗組會陰清潔、管道放置、膀胱功能鍛煉、尿袋固定、帶尿袋活動等各項操作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宮頸癌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宮頸癌拔除尿管后不良反應情況,實驗組尿路感染、尿潴留、淋巴結腫大等尿管拔除后不良反應發生率(8.00%)低于參照組(3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宮頸癌患者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宮頸癌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情況,實驗組宮頸癌健康教育護理總滿意率(96.00%)明顯高于參照組(7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宮頸癌是臨床中常見的婦科腫瘤之一,該病臨床發病率較高,目前治療宮頸癌多采用全子宮切除及淋巴清掃相結合的方式,該種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徹底切除病灶,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較好[5]。術后患者置尿管時間較長,因此造成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問題,對現階段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產生不良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庭經濟壓力[6]。對此,本研究針對宮頸癌術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將其家庭護理與院內護理進行有效連接,通過微信平臺教育形式對患者及其家屬予以指導和服務,能夠完善上述缺陷,降低患者家庭經濟壓力[7]。除此之外,患者在家中實施微信平臺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較大,大部分患者在醫院之中受到其他患者的影響,休息時間及質量難以保障。在攜尿管出院后,患者睡眠狀態、精神狀態得以顯著提升[1,8-9]。本研究采用的微信平臺健康教育模式應用效果較好,微信平臺拉近了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護理人員通過視頻可直接觀察患者恢復情況,患者家屬在視頻中進行護理操作,護理人員加以指導,能夠保障患者得到正確、科學的護理[10]。同時,該種方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高回訪效果,護理人員與患者經過幾次微信平臺交流后,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有助于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當前心理狀態及生理情況,是當前家庭延續護理的重要措施,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尿管拔除后發生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問題[11-13]。劉文利等[14]在研究中發現,通過延續性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延續性護理的患者與家屬護理滿意度水平較高。上述研究結果與本文結果具有一致性,說明延續性護理在宮頸癌患者護理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優勢。但是,本研究樣本數量較低,且隨訪時間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準確性,希望在未來研究中能夠進一步擴大樣本范圍,從而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綜上所述,微信平臺健康教育在宮頸癌患者手術后攜尿管出院延續護理中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鞠小梅,張曦霞,張蘭鳳,等.網絡視頻健康教育在宮頸癌術后攜尿管出院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8):3600-3602.
[2]傅紅波,沈軍英,夏群偉,等.網絡平臺健康宣教在宮頸癌術后患者延續護理中應用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7):949-951.
[3]康會霞,馬俊英,馮寶杰,等.延續護理對宮頸癌術后院外留置尿管患者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4):624-627.
[4]尹靜.延續護理對改善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9):1743-1744.
[5]羅紅.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4):29-31.
[6]鄭夏玲.早期宮頸癌術后4C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4):3500-3503.
[7]秦潔丹,蔣蘭芳.延續護理對子宮頸癌患者術后自護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221-223.
[8]楊珍珍,金子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4):125-128.
[9]楊珍珍,李雪輝.延續性護理預防宮頸癌術后中遠期并發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32):3646-3648.
[11]康會霞,馬俊英,馮寶杰,等.宮頸癌術后早期尿潴留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J].河北醫藥,2018,40(5):784-786.
[12]林永蓮,高劍華,陳運群.家庭護理對早期宮頸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與家庭功能的改善作用[J].河北醫學,2016,22(11):1902-1904.
[13]陳小惠,汪玉芳,許慶萍.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廣泛子宮切除術后生活質量和婚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24(4):484-487.
[14]劉文利,李靜霞,崔志利.院外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1):1358-1360.
作者:魏晚霞 李君芳 劉東星 單位: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