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大學生AIDS認知態度與健康教育盲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近幾年我國青年學生艾滋病(aids)感染病例數及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6年1—9月全國學生新增艾滋病病毒(HIV)病例占全國新增總病例比例為3.2%,從學生中發現HIV感染者的概率比全國人群中發現感染者的概率高出41%~66%[1-2]。大學生AIDS以性傳播為主,其中同性性傳播占78.70%[3]。為查找大學生AIDS健康教育的盲點,2017年設計問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與分析,以期能為制定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
1.1對象
2017年11月廣州市某非醫學專業文科高校某學院一至三年級在校大學生。
1.2方法
在艾滋病知識講座前,下發參考其他問卷而自制的調查問卷,以自愿匿名方式填寫后即時收回,以認真填寫、內容完整、沒有自相矛盾為合格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級、生源地等),學生對AIDS的認識、恐懼心理及歧視傾向等。“AIDS認知”包括10個條目:①您有可能無意中接觸到AIDS病人或HIV感染者嗎?②您認為有必要學習有關AIDS的相關知識嗎?您知道HIV的感染途徑有哪些:③性傳播,④血液傳播,⑤母嬰傳播,⑥其他。⑦感染了HIV就成了病人,容易被自己或別人發現。⑧得了AIDS無藥可醫,只能等死。⑨您知道怎樣獲得AIDS的相關檢查嗎?⑩您知道AIDS可以獲得免費治療嗎?“恐懼心理”包括5個條目:①接觸HIV感染者時是否有信心不被傳染。身邊出現HIV感染者時,避開她/他的原因是:②感受到有死亡的威脅,③怕被傳染。④您擔心自己患有AIDS嗎?⑤是否需要尋求有關AIDS的幫助。“歧視傾向”包括6個條目:①與感染了HIV的同學住同一宿舍,是否會像其他同學一樣生活。您避開AIDS病人或HIV感染者的原因是:②AIDS是邪惡的象征,③玷污了自己的形象。您認為AIDS病人或HIV感染者:④是不良行為的承受者,⑤是自食其果;⑥如果身邊有AIDS病人/HIV感染者需要幫助,您會伸出援助之手嗎?各條目分“是”和“否”兩個選項,根據條目的內容與意義判斷學生對AIDS認知及態度。在“認知”部分,條目中若有1個或多個選項對AIDS認識回答不正確視為對AIDS的認知不足(存在認識盲點)。在“恐懼心理”部分,條目①選擇“否”和/或其余條目選擇“是”即視為對艾滋病有恐懼。在“歧視傾向”部分,≥1個條目顯示有歧視傾向(如條目②選擇“是”),即視為對AIDS有歧視。對調查問卷中AIDS的認識、恐懼心理及歧視傾向各維度進行信度分析,獲得Cronbach’sAlpha系數分別為0.745、0.729、0.736,總量表α系數為0.722,在可接受水平。
1.3統計分析
利用Excel建立數據庫,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共下發問卷1800份,回收1797份,獲得有效問卷1695份,有效回收率為94.3%,其中男生565人(33.3%)、女生1130人(66.7%),平均年齡(19.2±1695名大學生均對AIDS認識不足或有困惑,其中有96.8%(1638/169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AIDS相關知識,各年級分別有26.1%(443/1695)、30.6%(518/1695)、43.3%(734/1695)的學生不知道HIV通過性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80.7%(1368/1695)的學生不知道除以上三者外HIV的其他傳播途徑,80.0%(1353/1691)及84.7%(1430/1689)的學生不知道如何獲得AIDS的相關檢查及免費治療。對AIDS有恐懼心理占62.4%(1057/1695),主要因素是:面對HIV感染者/AIDS病人時沒有信心,怕被感染。對AIDS有歧視傾向占67.4%(1143/1695),與之相反,絕大多數學生對HIV感染者/AIDS病人有同情和關懷之心,在需要的時候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將1695份有效問卷中的歧視傾向與恐懼心理調查結果,經χ2檢驗顯示:對AIDS有恐懼心理學生更易對HIV感染者產生歧視傾向(χ2=146.732,P<0.001)。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認為對AIDS相關知識認知盲點主要表現在對AIDS的傳播途徑缺乏全面認識,對獲取相關檢查和治療途徑的知曉率低,對預防HIV感染沒有認知,造成對AIDS的恐懼心理和歧視傾向。參與本次調查的大學生均感到自身缺乏AIDS知識,其中,超過半數學生對AIDS有恐懼心理。結合大學生AIDS感染特點,分析大學生AIDS健康教育的關鍵有:1)大學生感染HIV以性傳播為主,特別是男男性行為傳播,應提高大學生識別性傳播的高危人群的能力,認識到高危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及其客戶、同性戀男子、多個性伴侶者和跨性別性行為者等。2)本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防范意識不強,誤認為HIV感染者容易被發現,自己不可能接觸到HIV感染者/AIDS病人。然而,我國AIDS流行現狀依然嚴峻[4],其中多半是無癥狀攜帶者,此外還有相當數量未被發現的感染者,在與不能確定是否感染HIV的人發生性行為時,必須使用安全套。3)AIDS早期診斷、早期抗病毒治療可抑制病毒復制,延長AIDS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并且,大幅度減少新發感染,節約醫療資源[5]。而本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對如何獲得AIDS相關檢查,以及AIDS可爭取免費治療缺乏認知。4)摒棄歧視傾向。絕大多數學生由于對AIDS的恐懼,而不能接受與HIV感染的同學在同一宿舍生活。當HIV感染者面臨羞辱和歧視時,他們會隱藏自己的身份,失去及時HIV檢測、治療和預防服務的機會。提示應加強大學生AIDS的健康教育,提高認識,了解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衛生條件和習慣,與HIV感染者/AIDS病人一般的日常接觸是不會感染HIV的。王怡欣等[6]對大學生AIDS的知識來源調查顯示:最常見為網絡和媒體,其次是學校,但網絡和媒體獲得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難以保證。TungWC等[7]調查也顯示:中國學生AIDS知識不完整,對預防措施存在誤解。因此,學校在AIDS教育上應擔負起主導作用,通過多種靈活形式,使學生得到科學、有效的統一認識。學生中的男男性行為者是更值得關注,應以接納、包容的態度正視他們,提高識他們的各種防范意識,學會保護自己,防止HIV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吳尊友.我國學校艾滋病防控形勢及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1):1604-1605.
[2]新浪教育.吳尊友分享艾滋病感染大學生的訪談思考[EB/OL].(2016-11-07)[2017-11-07].
[3]張興亮,陳琚芳,李西婷,等.杭州市大學生艾滋病疫情分析[J].預防醫學,2017,29(2):161-164.
[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18年8月全國艾滋病性病疫情[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8,24(10):965.
[6]王怡欣,馬迎華,張冰,等.中國部分省大學生艾滋病知識來源及知曉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5):657-659,662.
作者:李園 羅海洋 李海蘭 許萬藏 姚翠軍 王茵茵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