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護理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教學效果評價
1.1實驗組評價方法本次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及教師總評3個部分。組內互評主要針對學生出勤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表現進行評價,可在任務學習之后進行;組間互評及教師總評均為現場評價,包括口頭點評與評分表計分。采用校內自制的評分表,從服務態度及發言質量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總評即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服務意識、知識掌握程度、技能運用水平、關鍵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評價[4]。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及教師總評分別占30%、30%和40%,滿分100分,以小組為單位計分,占個人總成績的40%。
1.2評價結果教學活動結束后對實驗組學生發放自制的問卷進行相關調查。發出問卷64份,收回有效問卷5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2%。
1.2.1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的多個方面均有積極意義在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組合作、溝通交流、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4個方面均有超過50%的學生認為有促進作用。認為對小組合作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占71.2%,認為對溝通交流及自主學習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分別占69.5%和57.6%,認為對獨立思考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占54.2%,具體見表2。
1.2.2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導及最后階段的點評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絕大多數實驗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表示滿意,對教師的指導和點評的滿意率分別達到89.8%和67.8%。說明教師在整個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依然是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具體見表3。
1.2.3學校的硬件設施尚不能滿足目前教學改革的需求表3的結果顯示,無論是實驗室設備,還是學校圖書館資料、網絡等信息資源,均不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學生對網絡使用的不滿意率高達100.0%。
1.2.4兩組學生階段學習結束時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4)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
2討論
循環、消化章節涉及臨床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只有護士對這類疾病判斷準確、處理及時,才能配合醫生的治療。學生的溝通能力一直是薄弱之處,在本次學習任務的設計中,交流的內容有詢問、宣教、指導、示范、治療解釋等,基本涵蓋了臨床護理工作中所有的護患溝通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還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2.1明確任務要求學生準確領會學習任務,并在任務的要求下自主完成理論部分的學習。如果學生對任務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驅動源”就無從談起,還會影響學習效果。
2.2完善配套設施本次課約1/3的時間在實驗室進行,首先,要求有足夠的場地及設備來滿足學生的練習和討論,例如仿真內科病房要有心電監護儀、超聲霧化儀、氧氣瓶及吸氧管、靜脈補液設備等;其次,實驗室要有方便學習小組學習、討論的桌椅板凳,如果條件允許,還可配置電腦,以便學生隨時查找相關資料;再次,實驗室應對學生開放,滿足學生課外練習的需要,使學生能自由安排課外練習時間。
2.3及時監督反饋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反饋調節工作是關鍵,也是保證學生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不容忽視。教師事先安排小組長做好每次小組課外學習的記錄,包括學習內容、參加人員等,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應指導,觀察學生的任務完成效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生與教師應保持聯系,有問題及時請教。
2.4健全評價機制評價反饋既是對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總結,也是促進學生完成任務的驅動力量。將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總評相結合,健全評價機制。以小組為單位計分,由于小組成績與個人成績掛鉤,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能明顯感覺到學生在積極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不僅主動向教師提問的次數增多,且提出的一些問題也較有深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對學生自主學習有促進作用。
作者:范亞平肖芬芬單位:潮州衛生學校